2010年,把狼当儿子养的四川女孩,10年后与它在草原上相认,结局却让人感到无比

如梦菲记 2025-04-03 17:34:38

2010年,把狼当儿子养的四川女孩,10年后与它在草原上相认,结局却让人感到无比唏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10年的夏天,一个来自四川成都的年轻画家李微漪,带着对自然的热爱,驱车前往若尔盖草原,她原本只是想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找灵感,用画笔记录山川与云影的美感。   然而命运却让她与一只小小的狼崽相遇,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这只狼崽后来被她取名为格林,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十年后,她与格林在草原上重逢,那一刻的喜悦却夹杂着无尽的感慨,结局让人不禁唏嘘。   李微漪从小就喜欢画画,成都的生活虽然舒适,但她始终向往更广阔的天地,若尔盖草原的清新空气和连绵的绿色让她感到身心放松,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她发现了一只瘦弱不堪的小狼崽。   它的父母未能逃过偷猎者的枪口和毒药,留下这个孤苦无依的小生命,饿得嗷嗷直叫,李微漪看着它瘦骨嶙峋的样子,心中涌起怜悯。   她没有多想,决定将它带回身边,用羊奶一点点喂养,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有些冲动,但对李微漪来说,却是一种本能的善意。   在李微漪的悉心照料下,格林渐渐恢复了健康,它的肚子变得圆滚滚的,毛发也开始光亮起来,每当李微漪坐在画架前,格林就安静地趴在她脚边,仿佛成了她最忠实的伙伴。   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不仅是它的养育者,更像是它的母亲,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格林毕竟是一只狼,随着它一天天长大,野性开始显露。   它不再满足于羊奶,而是需要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李微漪明白,狼的归宿不在人类的屋檐下,而是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   为了让格林能够适应野外,李微漪开始教它捕猎,她用棍子挂上生鸡肉,引导格林露出獠牙,学会撕咬,她还带它到草原上,观察它的反应,试图唤醒它与生俱来的本能。   2010年7月,她终于下定决心,将格林放归自然,那一刻,她站在草原上,看着格林奔向远方,心里既欣慰又酸楚,她不知道格林能否存活,也不知道它是否会记得她,但她清楚,这是它应得的自由。   十年过去了,李微漪的生活回到了正轨,但她从未忘记格林,每逢闲暇,她都会想起那只曾经依偎在她身边的小狼崽,想知道它是否还在草原上奔跑。   2020年,思念终于压倒了一切,她再次驱车前往若尔盖草原,她只想看看,十年后的格林是什么模样,在当地牧民的指引下,她找到了一片狼群出没的区域。   远远地,她看到了一只体型健壮的狼,它起初对她充满戒备,龇着牙低吼,但当李微漪轻声呼唤它的名字时,那双眼睛似乎闪过一丝熟悉的光芒。   李微漪试着靠近,喊着“格林”,声音里带着颤抖,那只狼停下了敌意,慢慢走近她,它嗅了嗅,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哼唧声,然后像个孩子一样扑到她身边。   那一刻,李微漪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没想到,十年后,格林竟然还能认出她,她抚摸着它的毛发,感受着它的体温,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的时光。   一人一狼在草原上嬉戏,奔跑,广阔的天地见证了他们的重逢,那一瞬间,她相信动物并非无情,格林用它的方式回报了她的爱。   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草原上的平静被另一种现实打破,偷猎者的威胁从未消失,当地牧民告诉她,这里的野生动物仍然面临着枪声和陷阱的危险。   格林虽然长大了,但它和它的同伴随时可能成为猎人的目标,李微漪无法忽视这种残酷的事实,她开始思考,自己与格林的故事不该只是个人的回忆,而应成为一种更广泛的呼唤。   于是,她将这段经历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狼的另一面,看到自然界的生灵不应被无情剥夺生命,重逢的幸福是真实的,但它背后隐藏的阴影同样沉重。   格林回到了它的狼群,李微漪却无法保证它的安全,她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放手,让它继续在属于它的世界里生存,她离开草原时,心里既有释然,也有牵挂。   她庆幸格林还活着,庆幸它记得她,但她也明白,这片草原的未来并不完全掌握在她手中,偷猎者的贪婪和人类的扩张让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格林的命运或许只是无数生命中的一个缩影。   这个故事不仅属于李微漪和格林,也属于每一个关注自然的人,它提醒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人类的责任不仅是欣赏它们的美丽,更是用行动守护它们的家园。   李微漪放手的那一刻,是爱的极致体现,但她也希望,这份爱能唤醒更多人,让偷猎的枪声不再响起,让草原上的狼群能自由奔跑。   她与格林的重逢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才能不让这样的故事只剩唏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8-29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 纪录片——《重返狼群》

0 阅读:13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