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9岁的宁波女知青黄丽萍,隐藏身世下乡到北大荒。10年后,她放弃了返城的机会,安心当一个农村妇女,可一封信的到来却使她平静的生活发生改变。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搞起来。那时候,黄丽萍才19岁,是个宁波城里的姑娘。她家背景可不简单,父亲黄思深是开国将军,建国后还当过部长,家里条件在当时算得上顶尖。可黄丽萍没仗着这个骄傲,她跟无数年轻人一样,响应号召,报名去了北大荒。她不是被逼的,是自己主动报的名。她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将军的闺女,怕别人觉得她娇气,也怕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干脆把身世藏得严严实实。 北大荒那地方,条件苦得没法说。冬天冷得刺骨,夏天蚊子能把人叮得满身包,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粗粮,干的活儿更是又脏又累。可黄丽萍没喊过苦,她打定主意,要在这片土地上证明自己。她跟当地农民一起下地,插秧、割草、扛麻袋,啥活儿都干。刚开始,她肯定不习惯,手上磨出泡,肩膀被压得生疼,但她咬牙挺过去了。时间长了,她手上的茧子厚了,皮肤晒黑了,人也变得结实起来。 在北大荒的日子,黄丽萍慢慢跟乡亲们混熟了。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城里人,干活不偷懒,为人也好相处。她还学了点当地话,跟大伙儿聊天的时候,能蹦出几句土话,逗得大家伙儿直乐。村里人开始夸她:“这城里来的丫头,真能干!”她听着这些,心里挺高兴,觉得自己没白来。 几年下来,黄丽萍觉得自己跟这片土地有了感情。她不再是那个刚下乡时啥也不会的小姑娘,而是能扛起一家子活计的能手。她开始琢磨在这儿安家的事儿。毕竟,回城遥遥无期,农村生活虽然苦,但踏实。她不想老是漂着,想有个自己的窝。在熟人撮合下,她认识了张明,一个跟她一样下乡的知青。张明家境一般,家里还有个病秧子妈,但人老实,能干活儿,还挺幽默。俩人一块儿干活时聊得来,慢慢就有了感情。 没多久,黄丽萍跟张明结了婚。她没嫌弃张明家穷,也没嫌弃要照顾婆婆的麻烦。她觉得自己看人不是看条件,是看心。婚后,她跟张明一起扛起家里的大梁。白天干农活,晚上回家做饭、伺候婆婆,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暖乎乎。她还是没跟张明提自己的身世,怕说了之后家里人待她不一样。她就想踏踏实实过日子,不给自己也不给别人添乱。 十年过去,1979年到了。黄丽萍已经29岁,从个嫩丫头变成了成熟女人。她跟张明的感情越来越好,对北大荒的感情也越来越深。那时候,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好多知青都回了城。她也有机会走,可她没动心思。她觉得北大荒就是她的家,城里再好,也没这儿让人安心。她跟张明商量过,他也支持她留下。俩人就这么决定,继续在这儿过自己的小日子。 就在黄丽萍以为日子会一直这么下去时,一封信从宁波寄来了。信是她爸黄思深写的,说政策变了,她可以回城了。这封信来得太突然,她拿着信坐在炕沿上,半天没吭声。她知道,这事儿瞒不住了。她爸的身份一暴露,她就不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了。她把信给张明看,告诉他自己家的情况。张明听完没说话,过了一会儿说要离婚,怕拖她后腿。可黄丽萍没答应,她说自己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守着这个家。 这封信让黄丽萍想了很多。她爸是希望她回去过好日子,可她觉得,什么是好日子?城里有吃有喝,可没这儿的人情味儿。她在北大荒十年,早就把这儿当根了。她跟张明商量,最后还是决定不走。她不想因为一封信就丢下这么多年攒下的生活。 从那以后,黄丽萍跟张明继续在北大荒过日子。政策变了,知青走了大半,可她没动摇。她还是跟以前一样,干活、照顾婆婆、跟张明一块儿过日子。村里人知道她身世后,有人劝她回去,说她不该窝在这儿。可她笑笑说:“这儿是我的家,我不走。”她没觉得自己多伟大,就是觉得人得有根,自己的根就在这儿。 黄丽萍的故事听着挺简单,没啥大起大落,可细想想,又挺让人佩服。她19岁下乡,29岁面临选择,最后还是留在了北大荒。她没靠爹,没怨天怨地,靠自己双手在这儿站住了脚。那年代,像她这样的知青不少,可她用自己的坚持,活出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她不是英雄,就是个普通人,可这份普通里的韧劲儿,才是真打动人的地方。
杨总直播:问题比你们想象的还要大,保持耐心!对方有一个高级群,只有几个人,把任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