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66万苏军被俘,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几乎惊掉

历史海大富 2025-04-04 20:21:41

1941年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66万苏军被俘,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几乎惊掉下巴,因为漫山遍野都是人,比蚂蚁都多,基辅战役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 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开了第一枪,代号“巴巴罗萨”的行动像一阵旋风,席卷了苏联西部。德军靠着闪电战,坦克轰隆隆往前冲,没多久就打到了乌克兰的地盘。基辅这地方不简单,是苏联的粮仓和工业重镇,战略位置那叫一个重要。希特勒眼红这里,想一口吞下去,顺便把苏军的主力部队收拾了,免得以后给自己添堵。 可这时候,德军内部意见不统一。希特勒想先搞定基辅,保住侧翼安全,顺便抢点资源;可像古德里安这样的将领觉得,直扑莫斯科才是正道,拖时间就是在冒险。争来争去,希特勒拍板:先打基辅。于是,德军调转枪头,南北两路夹击,准备给苏军来个大包抄。 苏联这边,斯大林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把基辅看得跟命根子似的,下死命令让部队守住,谁也不许退。这命令听着硬气,可实际操作起来,麻烦大了。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基尔波诺斯夹在中间,一边得听斯大林的,一边得挡住德军的铁拳,压力山大。 到了8月,德军动手了。北边,古德里安带着第二装甲集群,像一把尖刀插进苏军防线,坦克碾过田野,直奔基辅东北方向。南边,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群也不含糊,从基辅南边往北推,两路人马就像两只大手,要把苏军攥在手心里。 苏军这边也不是没还手。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叶廖缅科想挡住古德里安,可德军的速度太快,火力太猛,苏军的防线像纸糊的一样被撕开。9月初,德军南北两路越靠越近,苏军的补给线被掐断,情况越来越糟。 9月14日,关键时刻到了。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部队在洛赫维察碰头,包围圈正式合拢。苏军的主力部队——第5、21、26、37集团军,全被困在里面,足足66万人,跑都没地儿跑。斯大林这时候还死硬,不让撤退。基尔波诺斯急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顶着。 到了9月17日,斯大林终于松口,同意撤退,可晚了。德军的圈子已经扎紧,突围的路一条条被堵死。苏军被困在里面,像是掉进网里的鱼,只能拼死挣扎。 被围的苏军没坐以待毙,各部队都拼了命想杀出去。第21集团军的库兹涅佐夫带着人往罗姆内方向冲,靠着外面的骑兵军支援,好歹突出去一部分。第37集团军守基辅城,打起了巷战,后来接到撤退命令,炸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想沿公路跑,可德军早等着了,大部分人都没逃掉。 第5集团军更乱,部队被打散,司令部联系不上,只有莫斯卡连科带着第15步兵军杀出一条血路。第26集团军的科斯坚科几次往卢布内方向突击,可克莱斯特的部队死死堵着,愣是没成功。 最惨的是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基尔波诺斯带着3000多人突围,在舒梅伊科沃树林撞上德军埋伏,他和参谋长图皮科夫都死在那儿。巴格拉米扬运气好点,带着内务部队一路收拢散兵,最后领着近2万人逃出去。 9月25日,战役收尾。66万苏军被俘,基辅彻底丢了。那场面,负责收拢俘虏的意大利将军看了都懵——山坡下全是人,黑压压一片,跟蚂蚁窝炸了似的。 基辅战役对苏军来说是个大败仗,66万人被俘,部队元气大伤,士气也跌到谷底。可这事儿也逼着斯大林和苏军高层反思,之后的仗打得更谨慎了些,慢慢找回了节奏。 德军这边,赢是赢了,可付出的代价不小。围基辅耽误了时间,莫斯科那边没及时打下来,冬天一到,苏军的反攻就来了。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虽然立了大功,可他们心里清楚,这胜利只是暂时的,后面还有硬仗等着。 长远看,基辅战役让德军暴露了战略上的短视。希特勒一心想抢资源,却没算好时间账,结果给自己挖了个坑。苏联这边虽然损失惨重,但挺过了最难的时候,为后来的翻盘攒了底气。 基辅战役过去了80多年,可它留下的印记还在。战后,基辅建起了纪念碑,提醒大家那段血腥的日子。66万被俘的苏军,有的死在战俘营,有的熬到战后回了家,他们的故事,是战争残酷的缩影。 这场仗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不是没道理的。德军的战术、苏军的牺牲、66万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成了二战里抹不掉的一页。

0 阅读:3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