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头条:技术突破、政策博弈与行业变革交织的2025年4月
一、技术突破:从基础模型到垂直场景的全面升级
1. 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的突破
智源研究院在2025年1月发布的十大AI技术趋势中预测,原生多模态模型将成为主流。例如,其自研的Emu3模型已实现视频、图像、文本的统一理解与生成,而DeepSeek与清华大学icon联合提出的SPCT方法(自我原则点评调优)则通过元奖励模型提升了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在数学推理和代码生成任务中超越传统投票机制。此外,具身智能进入量产阶段,工业场景下的人形机器人开始落地,如京东工业的AI智能体通过Multi-Agent架构实现供应链全流程智能化,合同审核效率提升60%。
2. 大模型的开源与成本革命
DeepSeek的开源策略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其推理成本较传统模型降低90%,且支持本地化部署,解决了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数据隐私问题。例如,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等已部署DeepSeek-R1模型,在ICU环境下实现临床决策辅助。同时,OpenAIicon在4月4日宣布将在数月内发布GPT-5,并推出O3、O4-MINI模型,强化思维链功能以应对DeepSeek的竞争。
3. 自动驾驶进入L3时代
4月1日,中国首个L3级智驾法规正式落地,明确车企在自动驾驶场景下的责任划分。NVIDIAicon的DRIVE技术通过生成式AI和仿真技术icon推动自动驾驶安全升级,其三台计算机架构(训练、模拟、车载)实现了软件的持续迭代优化。
二、政策博弈:全球治理框架与监管收紧
1. 国际合作与分歧
2月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61国签署《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提出建立公共利益AI平台和能源友好型AI系统。然而,美国和英国拒绝签署,英国称“仅支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协议”。中国在峰会上强调技术普惠与生态协同,并在北大深圳论坛上提出“算力融通、模型垂直化、数据共享”的发展路径。
2. 国内监管加码
中央网信办启动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AI生成虚假信息、短视频恶意营销等问题。例如,西藏地震期间,抖音处置了2.3万条不实信息;全国政协委员海尼扎提·托呼提icon建议加强AI内容标识与平台审核机制,推动《网络安全法icon》等法规的细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