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明朝举国之力援朝抗日,7年砸下800万两白银,却在50年后亡于饥民起义。一场“胜利”为何成了帝国崩溃的导火索? 万历朝鲜战争初期,明朝仅用4个月便夺回平壤,但这场看似辉煌的胜利背后,暗藏着致命危机。 明朝为支援朝鲜,累计投入兵力16.6万,占全国总兵力近20%,军费开支高达800万两白银,相当于两年全国财政收入。 更可怕的的是,这笔钱全由国库“太仓库”承担,而当时明朝税率仅5.5%-12%,根本无力应对突发战争。 张居正改革积攒的1250万两家底被迅速掏空,辽东精锐部队折损60%,而后续“万历三大征”(宁夏、朝鲜、播州)接连消耗1800万两,直接耗尽国库。 为填补亏空,明朝不得不向百姓加税,甚至挪用地方储备银,导致农民负担激增,多地爆发起义。 讽刺的是,这场战争加速了东北女真崛起——努尔哈赤通过观察明军战术漏洞,为日后萨尔浒大捷埋下伏笔。 当崇祯帝为对抗后金再征“三饷”时,财政早已崩溃,最终逼出李自成百万大军。 一场跨国援救,竟成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战争太烧钱,还是明朝财政体系早已病入膏肓?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简单说说明朝史 历史的暗流 一个朝代的陨落 历史有谁知 明朝历史评析 信息来源 《明史》军费记载、黄仁宇《16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朝兵部档案、明末财政研究报告
1592年,明朝举国之力援朝抗日,7年砸下800万两白银,却在50年后亡于饥民起
知史啊
2025-04-07 14:4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