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这次战役之后,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路,也使红军摆脱了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境内的腊子口,这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国民党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率领重兵在此设防,企图凭借地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 16日下午4时,红四团首先到达腊子口,并率先发动进攻,但由于红军武器落后,敌人又是重兵,因此进攻未能奏效。 随后,红一军军长林彪及红二师师长陈光赶赴前线指挥,并召集团营干部商议新的作战方案,经过一番商议讨论后,最确定了正面进攻和侧翼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 红六连作为这次战斗的主攻部队,接连组织了多次突击,均未能冲过小桥,但是吸引敌人大量火力,极大的消耗了敌人的武器弹药,并让处于前沿的国民党军很大的心理压力。 红四团团长王开湘率则带领红一、二连从腊子口左侧准备攀登悬崖陡壁,迂回包抄,面对陡峭的山崖,在一名绰号“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的努力下,率先登顶,放下用绑腿拧成的绳子,接应其他战士登上峭壁, 红四团也得已顺利到达指定位置后,并发出登顶成功的信号弹。 在山下指挥战斗的杨成武看到信号后,立即命令总攻开始,山上山下两股红军同时向敌人进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于9月17日清晨突破鲁大昌部精心设置的两道防线,胜利夺取了天险腊子口。
它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这次战役之后,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路,也使红军摆脱了
骑驴聊武器
2025-04-07 14:53: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