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请客吃饭,会看人下菜碟,如果请的是老百姓,就会相对丰盛一点,但是,如果请的是领导干部,那就差多了,根本就吃不饱。 这位国家领袖的清廉朴素是出了名的,除了请客吃饭,就算饭桌上掉了一粒米,也会很自然地捡起来放进嘴里,还告诫身边人:“农民苦啊,农民不容易。” 这不只是一时的节俭,更是他根植于心的理念,即便在新中国条件好转后,他的餐桌依旧简单,通常是“四菜一汤”。 一个荤菜、一条鱼,搭配半荤半素和全素各一,保留着朴素的湖南口味,对保健医生想提升标准的建议也从不采纳。 在钱财上他更是严谨,哪怕从中南海自家后院的供应科拿棵白菜,也得记账付钱。 新中国成立初他拿国家一级工资610元,困难时期主动带头降到三级404.80元,每月伙食费严格控制在100元左右。 这份自律延伸到家庭,孩子们平时都在食堂吃饭,一周才和他聚餐一次,外地送来的土特产,他从不留给家人,而是转送幼儿园或分给工作人员。 他曾直言如果他带头搞特殊,国家法纪何在,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他人铺张浪费的“零容忍”。 1950年视察东北,面对哈尔滨、沈阳准备的盛宴,他浅尝辄止,并严肃批评当地领导:“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 后来反对浪费被提升到政治高度,1952年的“三反”运动,把浪费和贪污、官僚主义并列为必须清除的“旧社会污毒”。 严惩刘青山、张子善就是最有力的震慑,到了1956年党中央正式提出“勤俭建国”方针,不仅关乎经济,更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建国后的前30年,东北可是傲视全国的。这是一张1959年的东北国企幼儿园照片,从
【19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