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虹彩病毒病有什么症状?对虾虹彩病毒引发黑脚病怎么办?对虾虹彩病毒治疗方法,对虾虹彩病毒是什么引起的?对虾虹彩病毒的潜伏期,对虾虹彩病几天爆发?预防对虾虹彩病毒的方法,对虾虹彩病毒用什么药来预防和治疗?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全球养殖最多的水产养殖物种。随着虾产量的增长,由原生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暴发也显著增加,其中,对虾虹彩病毒是影响虾的比较严重且常见的疾病。
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具体来说一下,对虾虹彩病毒的症状,对虾十足目虹彩病毒黑脚病的预防!
一、对虾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的症状表现
罗氏沼虾虹彩病毒病是近几年来威胁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将其命名为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1,DIV1)。
该病毒可感染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红螯螯虾、克氏原螯虾、青虾等虾类,且具有不同的外观症状。
其中,在罗氏沼虾上,最为典型的特征是额剑基部甲壳出现一块白色三角形区域,称为“白点”或“白头”,部分虾有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等症状。
虹彩病毒科宿主范围广泛,DIV1是一类新发现感染水生甲壳动物的虹彩病毒,包含两个病毒株,即四脊滑螯虾虹彩病毒(CQIV)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
其中CQIV于2016 年从发病的红螯螯虾体内分离得到并命名,而SHIV从2014年爆发大规模死亡的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得到并命名。由于这两种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99%以上相似。
2019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SHIV和CQIV归类为一种病毒即为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rimp hemocyte iridescent virus,SHIV)是中科院黄海研究所科研人员于2014年在浙江严重死亡的南美白对虾上发现。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但不属于虹彩病毒科下已建立的五个属。
感染SHIV的虾造血组织、鳃丝、肝胰腺、附肢和肌肉的血细胞中出现嗜碱性包涵体和核固缩现象,因此命名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
SHIV与2014年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红螯螯虾中分离的红螯螯虾虹彩病毒(Cherax quadricarinatus iridovirus,CQIV)的基因序列一致,属于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
据报道,SHIV不仅感染南美白对虾,在中国对虾和罗氏沼虾上也检出过阳性,这个病毒是十分常见的。
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属于病毒病,其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可感染所有大小的虾,体长 4-7 cm 虾体内病毒的检出率最高。一般虾池出现死亡个体后 2-3d即可出现大批量死亡,1-2周内可造成80%以上的死亡率。
主要暴发于广东、浙江和江苏等沿海对虾养殖地区,患病对虾的病毒检出率、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对虾混养模式下,如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或斑节对虾混养,容易交叉感染。
该病毒可感染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红螯螯虾、克氏原螯虾、青虾等虾类,且具有不同的外观症状。
其中,在罗氏沼虾上,最为典型的特征是额剑基部甲壳出现一块白色三角形区域,称为“白点”或“白头”,部分虾有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等症状。
小编在长期性病原监测的过程中发现,虾虹彩病毒携带率较高,具有感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特点,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今年,养殖多地已逐渐出现虾虹彩病毒暴发迹象,一旦处理不当,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感染特点是部分携带病毒的对虾前期症状:体表粗糙表现为麻身,应激反应大;发病前期吃料不慢,甚至吃料加快。
但是麻身虾、红身虾比例增多,部分会出现游水的现象;发病后1~2天虾身偏红,肝胰腺模糊且颜色偏红。
二、对虾虹彩病毒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温度原因:对虾病毒性病害常常会在低温期有高发的情况,而每年12月份的气温和水温都会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指数上,因此,容易造成黑脚病的病毒(虹彩病毒 CQIV)暴发。
天气忽冷忽热、温差过大、暴雨多。一方面反反复复应激过大,吃料少,导致抵抗力差、免疫力下降、病害乘机而入。
另一方面,低温期培藻的结果往往是有害藻为多,天气变化频繁倒藻,没有及时被益生菌分解,病菌滋生。
2、藻类成了对虾病害和毒素的源头,底部成了“聚毒层”,导致对虾虹彩病毒DIV1爆发从而引发黑脚病等病毒性疾病。
另外,还有专家研究了温度对一种新的虹彩病毒DIV1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DI1对南美白对虾的危害极大,在高水温和正常水温下,感染div1虾的存活率下降到5%。
2、环境恶劣:对虾养殖环境较为恶劣,黑脚病较多的会出现在养殖60天左右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的池塘底质较差。
缺乏定期的底质改良,且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话,会比较容易出现虹彩病毒这类病毒性病害。
病害检测店盛行,但检测往往是弧菌超标,就用高含量的过硫酸氢钾、聚六亚甲基胍、二氧化氯、等多次杀弧菌,这些一单高含量、大剂量使用,不再是改底,而是彻底杀菌(并非只杀有害菌)。
更是杀藻,导致池塘生态平衡彻底打破,天气异常不敢补菌,杀死后在底部沉积和引发病害(天气升温爆发)。
同时,依据爆发过黑脚病的对虾塘口案例来看,很多在后期有出现黑脚病的塘口,在前期的对虾征兆都普遍有肝胰脏发黄,后盲囊浑浊发红的表征。
3、免疫低下:宿主的免疫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然而,适应性免疫只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因此,甲壳类动物(如虾)没有免疫球蛋白,其免疫保护主要由血细胞提供。
血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在全身,并发挥各种免疫防御功能,如:吞噬作用、结节、囊肿的形成。
之前对人工感染虹彩病毒div1的虾的研究表明,血淋巴中的病毒载量最高,免疫细胞的损伤导致虾的免疫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虾的大规模死亡。
在32+1℃条件下,病虾的死亡高峰比在26+1°C条件下早6小时,这可能与在高温条件下对病虾的敏感性增加,更易感染。
三、对虾虹彩病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增氧。高强度增氧,既能保证增氧又能养藻养水。池塘深水区到浅水区之间,水体光照强度、水温(尤其是高温季节冬季温棚)、溶解氧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气泡病极易在此等条件下发生。
2、保持菌藻平衡、任何一种疾病暴发,都不是偶然的或瞬间发生的,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各种因素,达到暴发临界点时由一些诱因素影响才得以发生的,其中水质环境恶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3、做好池塘消毒,净化生产环境。严格按照生物安保的理念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尤其是往年有发病史的池塘一定要做好晒塘、清淤及彻底消毒,除净残余无脊椎动物。
4、强化苗种检疫,切断传播途径。选择不携带虾虹彩病毒的苗种进行养殖,有条件的尽量购买经检测不携带规定病原的罗氏沼虾苗种,且在养殖过程中可进行病毒检测和监测工作。
5、做好水质调控,保障水体环境。定期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调水制剂进行改水,保持水体肥、活、嫩、爽。喷洒海得宝,净化水质。同时,对周边已发生病害的池塘要定期使用碘制剂或者氯制剂进行消毒。
尽量保证水体藻相和水相的平衡,减少水体应激,可以在水塘内喷洒芪仕欣抗应激。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水位和水体交换,进水需进行筛网过滤,防止外河带毒生物进入。
6、做好营养管控,保障虾体健康。使用合适蛋白含量的饲料,不使用发霉变质、低劣饲料。不建议使用鲜活饲料进行投喂。在蜕壳期,可按需喷洒一定量的获利安糖萜素。
7、提倡生态养殖,降低传播风险。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病害暴发。提倡多营养层级养殖,可混搭一定比例的、口径合适的肉食性或滤食性鱼类,吃食病死虾,降低病害传播。
同时,不建议在虹彩病毒病高发区进行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等近缘物种的混养,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8、做好过程管理,提升风险管控。生产用工具、养殖用品要进行消毒,降低进入厂区的人员、物流病原污染的概率;定期使用获利安糖萜素免疫增强剂,提高罗氏沼虾抗病能力。
9、规避应激反应。看天吃饭的农业,气压、温度、光照、降雨等天气不能人为控制。应激经常发生。倒藻、底部缺氧、硫化氢急性中毒等经常发生,还有氨氮、亚盐、PH值、碱度、硬度的波动和超标。只能靠池塘管理人员的细心照料和应对。
提高生物健康度,经常观察,不要让虾和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肝、肠、鳃、虫要经常镜检,不要看他吃料还很猛,颜色可以,很有可能肝里的弧菌已经翻江倒海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肝受伤没有感觉是不知道痛的。
甲藻、蓝藻、弧菌、霉菌毒素等肯定会让虾中毒要经常预防检测处理,有益菌、有益藻、钙镁微量元素碳磷的营养比列要保持,水体和生物才稳定。才能在遇到不可抵抗的天气变化和生理脱壳时安然度过。
10、用药预防,防大于治疗。很多病毒性疾病一旦爆发就是毁灭性的,一定要提前预防!可以使用芪仕欣做好虹彩病毒等虾病的预防,进行抗虹彩病毒和抗应激处理。芪仕欣主要成分黄芪、金银花、糖萜素、板蓝根、淫羊霍、连翘等。
增强水产动物对病毒、细菌的吞噬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合成蛋白的能力,抑制病毒复制和细菌感染、提高机体抗病力,缓解水产动物的应激等功能。
应用对象:海参、海蜇、贝类:肿嘴、化皮、拖便等问题。虾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车虾及其它海水虾):白斑、红体、肌肉白浊、肝胰腺肿大、糜烂及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黑鳃、烂鳃、红腿、褐鳃病及荧光等问题。
蟹类:颤抖、上岸、烂鳃、肠炎以及肝坏死等问题。甲鱼、蛙类:红脖子、出血、穿孔、红底板、白底板、鳃腺炎、肠炎、腹水、腐皮、溃疡等问题。
用法用量:拌饵料:500克拌料800 - 1000斤;全池泼洒:按每1³水体1 - 2克。长期添加也可,绿色无抗,无污染。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