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收益率连创新低,中产阶级或将迎来一轮大洗牌。

木晚清 2024-12-11 14:39:40

国债收益率连创新低,中产阶级或将迎来一轮大洗牌。国债收益率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与中产降阶又有着怎样的关联?最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又该如何应对?今天咱们一次性说个明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2%,创下近 22 年新低,这预示着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正在迅速缩水。因为国债收益率和国债价格成反比,也就是说,国债收益率越低,国债价格就越高,这表明购买国债的需求愈发旺盛。

怎么去理解呢?

首先,在投资组合里,国债属于风险最低的一类,因为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作担保发行的债务,极少出现违约情况。虽说风险小,但潜在收益率也低。

比如市场上能同时投资国债、股票和基金,抢国债的情况另一面也意味着长周期内股票和基金的预期回报比 2%的国债还要低。这种现象当下较为罕见。像美国从 1953 年到 2011 年的 58 年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未低于 2%,即便后来有阶段性低于 2%的时候,但持续时间也不超两年,通常会回到 4%以上。

而且在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后,全球范围内除了一些实行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的国家,主流经济体的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还没有低于 2%的现象。

低利率通常与低增长有着紧密联系。比如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1998 年跌破 2%后,经济增长也切换至低速模式,GDP 增速此后常年在零轴附近徘徊,昭和时代的高增长一去不返。曾经的老牌工业强国德国也是如此,2012 年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 2%后,德国的 GDP 增速开始停滞,陷入长达 9 年的低增速时期,直到最近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才有所好转。从历史经验来看,长期低利率也代表着经济的低增速,这对于中产阶层而言,挑战更为严峻。

因为中产想要实现财富增长,通常只有三条路,要么创业,要么打工,要么投资。

社会平均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中产往后想通过投资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那什么是中产呢?依据福布斯的定义,国际上广义的中产是指年收入在 1 万到 6 万美元之间的人群,按当下汇率计算,大概年收入在 7.2 万到 43.2 万人民币之间才算达标。如果按照胡润研究院的标准,中国新中产的准入线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家庭年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并且拥有 300 万以上的净资产,比如一套市场价 400 万且无贷款的房子。

不过,这些都只是数字上的定义。中产与资产阶级的真正差别在于,中产阶级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获取收入,而资产阶级往往有资产增值和资本利息这样的被动性收入,这也导致中产看似风光,实则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旦中产遭遇经济下行、降薪裁员,就会失去劳动性收入。要是生活中再有重疾或金融方面的冲击,中产滑向底层不过是转瞬之间。

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曾提出一种社会分流现象,M 型社会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搭上新技术顺风车的那批人能够成功晋级。比如 2000 年后赶上互联网红利的创业者和前几年入局新能源的造车新势力,社会资源会重新分配,吃到红利的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而处于中间的中产阶级逐渐滑落,整体形成 M 型的分流。

在经济下行期,很多中产咬紧牙关,认为只要扛过去,好日子就能回来的想法,很可能成为他们滑向底层的最后一根稻草。其中消费的 M 型滑落就是一个显著的信号。比如白领们追求小资精致生活的同时,还在进行消费降级,白天喝着星巴克,挎着爱马仕,晚上却在卧室里刷着拼多多,忙着砍一刀。

黄峥能成为新晋首富,也是当下整体大环境的产物。平时,看电影、逛街变成了成本更低的短视频,抖音日活用户已突破 8 亿。而近几年电影市场的营收却持续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 346.33 亿元,同比减少 24%,所有热门档期,包括五一、暑假和国庆,都创下近年来最冷纪录。

回到咱们最关心的话题,中产要怎样做才能避免滑落?

在全球息差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谁能勇敢出海,谁就能掌握破局的关键。比如一些欧洲国家长期处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环境,那些业务仅局限于国内的企业只能获得一个平均的 GDP 增速加通胀的回报。但倘若能够跨境出海,推动全球化,就能让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

比如瑞典的沃尔沃,90 年代由于投资大、收益低,企业面临破产,1999 年卖给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福特,得以续命。后来 2008 年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福特出现巨额亏损,吉利在 2010 年接手,才让沃尔沃避免了像兄弟萨博那样倒闭。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也能借鉴相同的理念。90 年代的日本渡边太太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年,日本利率极低,普遍在 1%左右,而同期西方国家如美国、澳洲的利率高达 5%。渡边太太们以 1%的成本从日本借入日元,然后通过外汇市场转投 5%收益的美债进行套利,成就了当时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佳话。

当然,个人还得避免陷入中产的消费主义陷阱。很多中产为了所谓的面子去效仿富人买豪车,比如同样一辆 50 万的宝马,在资产 9 位数的富豪眼中只是日常普通开销,但很可能是中产家庭两年不吃不喝的全部积蓄。在房子带来的财富效应消失后,中产的消费更应从面子转向务实,每月养成存钱的习惯,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最后,在长期利率持续走低的环境下,普通人想通过投资增加财富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更专业的知识,才能避免自己踩坑。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