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军区司令对调,其实毛主席真正想调的是他,为王洪文铺路

今人说古 2024-10-12 23:37:59

1973年12月下旬,毛主席签发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命令。南京与沈阳、济南与武汉、南京与广州、福州与兰州,八个大军区的司令进行调动。而且对调命令一下达,各大军区司令就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迅速完成调换,一刻也没有耽搁。

这次建国以来,乃至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军界系统调整,为何给人一种十分迫切和匆忙的感觉?其实这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毛主席大概真正想调动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许世友。

老人家在给所看重的王洪文铺路,而在南京深耕18年的许世友,对上海工人出身的王洪文非常看不上。

在此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许世友同韩先楚、杨得志三位大军区司令,分别写了封表态信。信的内容就是犯错的人得向毛主席检讨认错、犯错的人不能再参加中央工作,必须下放基层接受工农兵再教育,要对错误思想进行批判。

这三封信是正常交到当时处理庐山会务的中办厅副主任王良恩之手的,王交给周总理,周总理经过慎重考虑(当时大会风向已转)后,又转给叶群让她保存不要外泄。叶群却把信传给邱会作、吴法宪、李作鹏看过后,便扣住放起来了。

许、韩、杨三人的表态信,没有指名道姓说谁犯错、谁的思想是错误的,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针对张春桥等人。这三封信,若是在“913”前被毛主席和中央知道,问题就不大;但它们却在“913”后被搜查人员发现,关键是许、韩、杨三人事先都以为毛主席看过信和中央知情了。

这事被江青带头无限上纲上线,说成是串联,牵扯进去许多人。许世友在如此大的压力下犯心绞痛住进医院。彼时,许世友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韩先楚、杨得志先行脱身,后毛主席派出总政主任李德生和韩先楚,南下南京做许世友的思想工作,许给毛主席写去一封检讨信。

许世友对搭档的张春桥(南京军区第一政委)都恶意这么大,又怎么会把“儿童团”王洪文看在心上。更何况,69年坐火箭一样蹿上去的李德生,还是许世友的老部下;毛主席看上王洪文、许世友 “反”王洪文的话,不对许世友的位置做些调整是不行的。

而且在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前不久,又发生许世友旗帜鲜明地反对王洪文任副主席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宣读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命令前,毛主席特意让王洪文点名。点名和被点名之间,一般有着领导和从属关系。毛主席让王洪文点,王就真的直接点了:他拿过花名册,大大咧咧地点起来:“许世友!”

许世友脸色难看,根本不搭理。王洪文壮着胆子又喊了一次:“许世友。”许世友仍不回答,还把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放。其实许世友的态度,就代表着韩先楚、杨得志、皮定钧等军中老将对王洪文的态度。最后周总理救场,王洪文才下台。

王洪文明明可以在许世友的名字前后加上职务和其他称谓——如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不要直呼其名,他却不,偏要拿出“领导”派头喊人。

但许世友是识大体的,或者说军中老将都是如此,毛主席的命令和中央的命令一下,马上就去执行,一点折扣不打。毛主席说就带几个人上岗,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完成对调,包括许世友在内的老将们,就带上跟随多年的一个秘书、一个医生和一个管理员,乘飞机去工作地了。

当然,毛主席的对调也不完全是为了王洪文,更不是对许世友有其他想法,而是确实到了要调的时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能大难临头才知道跑,病入膏肓才知道医。

在对调会上前,毛主席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你们换个地方照样革命嘛。”还说,有几个大军区的政委起不到什么作用,司令拍板就决定很多事了。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告诉许世友等人:“我想了好几年,主要还是得司令互相调动,政委不走。”

在对调过程中,叶剑英还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对调的司令到新地方,不再兼任省委书记,主要精力抓军队,书记一职由中央指派。”

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是毛主席晚年的一个大手笔,从长远看来更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壮举。

129 阅读:61079
评论列表
  • 2024-10-13 17:09

    消除了形成新军阀割据的隐患,为新时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24-10-14 04:37

    纯粹是胡说八道!

  • 2024-10-20 14:43

    致敬伟人

  • 2024-10-13 22:53

    胡说八道

  • 2024-10-15 13:19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