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69年周总理前来劝说,主席打断道:"放两颗原子弹,但不要对外公布"
冷战阴云笼罩,核战幻影逼近
上世纪60年代,世界正处于冷战最为紧张的时期。东西方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双方对抗剑拔弩张,战争的黑云时刻笼罩在各国上空。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国际形势下,谁也难以想象,一则来自西方的报道,竟然能在短时间内引爆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神经。
在彼时的冷战时代背景下,美苏两大阵营为了维护自身的影响力,时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信息战"。报纸就成了双方传播影响力、挑拨离间的重要工具。尽管西方报刊往往夸大事实甚至捏造假消息以抹黑对手在情理之中,但当这种虚假消息被大量转载、放大后,其冲击力却是不可小觑的。
国庆将至,安危存疑
就在这股来自西方的核战阴云逼近之际,中国国内正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国庆盛典。作为新中国年年必办的重大活动,国庆庆典的准备工作早已提上了日程。按照惯例,毛主席将在10月1日的阅兵式上,身穿毛绒军礼服亲自检阅三军将士,并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人民致以节日祝福。届时,数以万计的群众将汇聚在天安门广场,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全国人民的节日。
基于这一考虑,聂荣臻等人最终决定,上书建议毛主席考虑取消今年的国庆庆典活动,以免发生不测。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安危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无可回避的头等大事。老将们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在这种特殊时期,主席的人身安全必须作为头等重大问题来对待。
当周恩来总理接到老将们的这一意见后,他深知这将是一个艰难的决策。国庆庆典向来是毛主席倾注了极大心血和重视的活动,它不仅是向全国人民展现领导人的风范,更是维系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取消庆典活动无疑会触及毛主席的某些政治立场和个人情感。
危机时刻,毛主席亲自坐镇
面对来自西方的这一轰动性报道,以及老将军们对国庆安全的巨大忧虑,危机一触即发的氛围开始笼罩中南海。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亲自部署、统筹全局。
那是1969年9月12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华北的初秋已经能感受到一丝凉意。中南海怀仁堂内,会场座无虚席,各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队将领共16人出席,其中还包括时任国防部长的聂荣臻。这标志着,此次会议将直接涉及国防安全等重大问题。
首先发言的是江青同志。作为当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她率先汇报了最新的国际形势以及西方报纸炒作苏联将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的报道。由于消息的重大影响,她引来了在场诸位领导人的一片唏嘘。
接着,聂荣臻国防部长发言,他提出了取消本年国庆阅兵式的建议。他表示,在这种高度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主席外出露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建议将国庆阅兵式取消,以免引发不测。对于聂荣臻的这一意见,在场诸位领导人均表示了赞同,气氛一度凝重起来。
就在此时,毛主席开口了。他沉声说道:"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吗?那就放两颗原子弹,但不要对外公布。"这番突如其来的话语,瞬间让会场陷入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主席直白的言辞所震惊。
核手足先声夺人,苏联为之气结
毛主席这番直白而又霸气侧漏的话语,在场人员无不为之惊诧。放两颗原子弹虽然只是一种威慑性手段,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这种举动无疑将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
事实上,在毛主席开口之前,中国已经在秘密准备核反击的行动。得益于两弹一星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中国自主研制的核武器早已初具规模,只待最高统帅一声令下,便可随时付诸实施。
然而,毛主席的这番直截了当的话语,却让在场的诸位领导人感到了一丝突兀。周恩来总理当即对主席的决定表示了谦恭的反对,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核力量仍远逊于苏联,贸然发动核打击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军事对抗,从而陷入被动困境。作为时任国防部长的聂荣臻则表示赞同,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核武库存量有限,即便发射核弹头也难以对苏联造成实质性打击。
面对下属的一片劝阻,毛主席并未多做解释,只是重申了"放两颗原子弹,但不要对外公布"的决定。他的这一判断,出自对国际形势的精准把握。作为掌舵人,毛主席深知,苏联此番对中国的核威慑,不过是出于对中国日益壮大的核力量的一种防范性打击。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几年间,中国已先后多次进行过地下核试验,其核武库存已初具规模。而苏联显然也掌握了这一情报,并由此产生了一种威胁感。
大国博弈,外交智慧凸显
面对苏联这一咄咄逼人的核威慑,毛主席以出人意料的决断力做出了反击准备。然而,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真正的大国外交博弈,还需要更为精湛的外交智慧。
事实上,在毛主席亮出"放两颗原子弹"的底牌之时,中国的外交官员已在暗中做足了部署。他们密切关注着苏联的一举一动,并根据掌握的情报做出应对。
首先,中国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各国传递信息,表明自己拥有反击苏联的核力量,但同时也释放出和平信号,不希望局势继续恶化。这种"示硬威慑、示软缓冲"的手法,成功避免了军事冲突的爆发。
其次,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加大了外交攻势。通过多轮穿梭访问,中国代表团不仅宣传了苏联核威胁的危险性,更是就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核扩散等重大议题进行了广泛呼吁,进一步凝聚了国际舆论力量。
在国内,中国政府则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增强人心稳定。一方面加大了国内宣传力度,号召人们提高警惕,准备应对苏联的可能核打击;另一方面则采取了相应的防空防灾措施,如疏散人员、加固掩体等,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遭受的伤亡。
与此同时,中国在核武器研发方面也紧锣密鼓。一批批新型号的核弹头相继服役,弥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短板。而中国科学家们更是加班加点,极力缩短了新型核武器的研制周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武力反击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