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古代历史的20次事变之诸吕之变,外戚为乱,太后去世,其族灭

梦沉古道 2024-12-28 07:44:32

《资治通鉴·汉纪》中专门有一篇的名字叫“诸吕之变”,一般情况下,也被称为诸吕之乱,主要说的是刘邦去世后,吕太后掌控汉朝实权,吕氏宗亲控制汉朝,刘氏天下差点变成了吕氏天下。汉朝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联合刘氏宗室共同铲除吕氏家族成员,恢复了刘氏天下。

刘邦建立汉朝后,解除了异姓王对朝廷威胁后,大封同姓王,确立了刘氏天下的基础。刘邦去世后,其嫡子刘盈继位,刘盈之母吕太后掌握实权,为了控制朝政,防范刘邦其他儿子和有实力的大臣,吕太后重用吕氏家族成员,吕氏的地位明显高于皇族刘氏。吕太后封吕产、吕禄等侄子为王,这就打破了刘邦非刘不王的规定,天下实际已被吕氏控制。

刘盈、吕太后相继去世后,吕氏家族成员秘密讨论造反之事,以避免刘氏皇族的报复,但是这些人缺少一个领头人,又有人泄露了造反之事,引起了刘氏宗族和周勃、陈平等老臣的警觉,联合解决了吕氏对朝廷的威胁,并将吕氏家族赶尽杀绝。

平定诸吕之乱后,就要确定汉朝的皇帝,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后少帝刘弘,刘盈是吕家的外甥,他的儿子也和吕氏有血缘关系,必须要清除掉。周勃、陈平等老臣以后少帝刘弘不是刘盈儿子为由,将其杀害。

汉朝的皇帝由继承变成了推选、拥戴,可共选择的继位人选为刘邦之弟刘交和刘邦的儿子、孙子们,刘交年事已高且因天下是刘邦打下来,主动提出不当皇帝。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就只有刘邦的儿子和孙子。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们都很有实力,兄弟间心都比较齐,参与平定诸吕之乱的行动,刘肥的长子刘襄大有争夺皇位之意。

周勃、陈平等人自然不想让强势的刘襄入主皇城,他们还需要拥立之功为自己获得功勋,也想掌控汉朝廷,他们转而支持外戚实力弱的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继承大统。这样,一个没有根基的皇帝,便于功臣派掌控大权。

选择刘恒,将彻底堵住刘襄等刘肥系子孙称帝的途径。从刘邦这里算帝位传承,刘恒继位,属于父子相继。从刘盈这里算帝位传承,刘恒继位,属于兄终弟及。刘恒是刘邦在世年龄最大的儿子,从继承顺序上来看是最合适的,又是刘襄等人的叔叔,他们就没有话可说了。

刘恒可以算是中国历史第一位被推选出来的,刘恒也是小心谨慎,没有敢直接来,让他的舅舅薄昭过来探探路,确认安全后,才敢从代国出发。在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他还要派属下,先进城去打探消息。刘恒的谨慎,和吕后掌权以来的汉朝复杂的环境有关,刘邦的多个儿子被害,谁也不知道这背后是不是陷阱。

刘恒安全的到达长安并登基为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在位不长时间,就逐步掌握了权力,镇压了诸侯王的叛乱,确立了自身正统地位。刘恒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又不得不对诸多藩王下手,以削藩维护统治。汉朝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的努力,才解决了同姓王的威胁,将权力集中到朝廷。

文帝在位24年,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在位时期和其子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诸吕之乱其实是两汉外戚专权乱政的一个缩影,两汉以孝治天下,皇帝多是孝子,皇太后对于权力的把控比历代都要强,皇帝母舅一族参与朝政,造成外戚左右朝政,甚至皇族都无法与外戚的地位相比,也为后来两汉相继亡于外戚之手,埋下了伏笔。西汉被外戚王莽篡夺,东汉灭亡和外戚何进也有很大关系。

关于诸吕之变的话题,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