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流亡南美的太平军残部,从“猪仔”到“褐衣军”

小凡读史 2025-01-04 18:10:51
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曾经不可一世的满洲八旗军队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在清廷和帝国主义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顽强的坚持了14年 ,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覆灭后,很多太平军残部流亡海外,其中有一支流落到南美洲,今天来和大家聊聊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从“猪仔”成为“褐衣军”的。

1864年,天京城被曾国藩攻陷,而在此之前,洪秀全已经病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终究走向了覆亡的结果,但是有很多在各个省份的余部仍然没有放弃战斗。其中侍王李世贤就辗转浙江、广州、福建等地一直在战斗,曾经在福建漳州斩杀福建提督林文察等,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很快在1865年在左宗棠的逼迫下,被部将汪海洋杀害。

虽然李世贤被杀害,但是他手下的太平军仍然在翁德容的带领依然在山区坚持奋战,拒不投降。最终在1866年,在清军的全力追缴之下,翁德容决定和部下流亡海外。

正好当时在福建沿海有洋人在招募契约矿工,走投无路的他们选择了当契约矿工,登上了他们的帆船,这样还可以躲避清军的绞杀。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南美洲,然而他们并不清楚等待他们的将是何等的噩运。

最终他们被欧洲奴隶贩子卖到南美洲的秘鲁,当时各国对于流落海外的华工有一种侮辱性的称呼——“猪仔”。翁德容带领这支太平军残部就在秘鲁,成为了当地矿主的“猪仔”,每天在伊基克矿区挖鸟粪和开采硝石矿,需要工作14小时以上,配给的食物和猪吃的没什么两样,还经常受到打骂和虐待。

然而,这些不愿投降,为求活命的太平军战士选择了忍耐和等待时机。直到1879年南美太平洋战争爆发,智利和秘鲁、玻利维亚为了争夺争夺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马沙漠硝石、鸟粪产地发生战争,当时这支太平军残部所在的伊基克矿区守卫为了应对战争被抽调。

翁德容等人认为“起义”时机已到,于是他们发动了伊基克矿区起义,在秘鲁波内德要塞大败秘鲁军队,俘获了要塞司令和数百名秘鲁军人, 以及几仟名印第安雇佣兵。这些百战老兵,看来对付南美的军队毫无压力。

起义成功后,他们迅速和智利方面取得联系,翁德容写信给了智利军司令部,表示自己这有万余壮劳动力,愿意归顺智利作战,但是希望战后能够取得智利国籍。考虑到自己正是用人之际,智利军队的总司令西拉皮佐少将答应了翁德容的请求,将在伊基克矿区起义的太平军残部收编,组成智利第6边境纵队“褐衣军” 。

很快,“褐衣军”表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在中国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他们战法诡谲多变,搏杀凶悍凌厉,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军根本不是对手。最终帮助智利击败了秘鲁和玻利维亚,而且从此以后玻利维亚成为了一个内陆国。

战争结束后,智利兑现了承诺,让这批太平军残部解甲归田于伊基克,慢慢和当地居民交流融合。如今,我们漫步在伊基克街头,依旧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中国元素。比如,当地语言中餐馆叫“其发”(广东话吃饭),混沌被称为“完蛋”(浙江话混沌)。

而2008年2月20日,太平天国发源地中国广西的省会南宁市也与伊基克市正式签订为友好城市,生活在这里的太平军遗民终于再度与祖国联系在了一起。

清政府当年对于太平天国的残酷镇压导致,很多将领和士兵纷纷流亡海外,近的躲避于香港、澳门等地,远的则到达欧洲、南北美洲甚至非洲等地。虽然绝大多数流亡海外的太平军都生活困苦、艰难生存,但是他们不屈斗争的精神和失败后顽强坚持的斗志很值得我们尊敬!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