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国家”的防御区有何不同?

番茄杂文 2025-01-14 17:16:47

我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堡垒和堡垒部队的小型综述。虽然它们通常不会被称为“堡垒”,但其本质与数百年前的城墙和塔楼类似。只不过,如今的防御设施被取代为配备机枪和火炮的掩体、卡波尼尔(caponnière,直译“鸡舍”)以及装甲炮塔。当然,如果我们觉得“设防区域”这个称呼更习惯,也可以这样称呼。

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兴趣在于突出每个国家设防区域的组织特点,包括在工事设计和专门部队编制上的差异。关于马奇诺防线,这里暂且不提,太多人聊过,咱们讲讲其它不太出名防线。

我们从比利时开始吧。大多数人对比利时设防区域的了解仅限于空降部队夺取埃本-埃马勒要塞(Fort Eben-Emael)这一事件。但其实,埃本-埃迈尔并非唯一的堡垒,尽管它是最大的一个。

注:埃本-埃马勒要塞(法语:Fort d'Ében-Émael) 是一座已无军事用途的比利时堡垒,它位于列日和马斯特里赫特之间,当地也是比利时 - 荷兰边境。它建于1931年至1935年期间。 1940年5月10日,这座堡垒被德国军队摧毁。目前该堡垒依旧由比利时军队持有,不过公众可以前往该堡垒参观。

奥班-诺夫沙托堡垒(Fort Aubin-Neufchateau)配备了两座可隐藏的75毫米火炮塔、3个堡垒式81毫米迫击炮、5门47毫米火炮和10挺机枪,驻军人数为526人。

要将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与比利时的防线进行比较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们规模完全不同。但从表面上看,比利时的防御工事似乎火力更为强大。这些工事的设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较小的埃本-埃马勒要塞(Eben-Emael)。通常,它们可以向两侧进行交叉火力射击,但多数情况下,只是安装机枪和47-57毫米口径的火炮。相比之下,其主要火炮口径不仅包括120-155毫米的火炮,还包括210毫米的榴弹炮,即使这些榴弹炮已有些过时。从装甲炮塔的设计和制造来看,比利时的工程师显然是非常出色的。

总体而言,比利时建造了约2,000座不同类型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其中包括23座步兵堡垒、19座炮兵堡垒,以及数百公里的反坦克障碍。

堡垒的驻军主要由专门的要塞部队组成。每个设防区通常配备一个要塞团,但其编制并不固定。此外,还有独立的机枪要塞营部署在堡垒之间及辅助方向上。

接着我们简单谈谈荷兰,但那里并没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虽然荷兰也修建了超过2,500座各种混凝土防御工事,并建立了几条防线,但几乎所有这些设施都只是简单的建筑,设有几个用于正面射击的射孔。荷兰的防御体系主要依赖于丰富的水障。在荷兰军队中,并未专门设立要塞部队,防御工事中的守军通常由野战部队担任。

荷兰的掩体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瑞士。虽然瑞士没有参战,但它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准备得相当不错。瑞士堡垒系统(瑞士的国防体系)被称为“瑞士堡垒”,其防御体系绝不逊于经典的马奇诺防线,即使不考虑地形特点。而正是这些地形特点让瑞士的堡垒看起来几乎不可攻破。试想一下,当敌人在狭窄的山谷中推进时,头顶上有口径高达120毫米的火炮和榴弹炮开火,而敌人却无法还击,因为陡峭的山坡根本无法轻易攀爬。

瑞士的防御工事同样以大型堡垒为核心,并在关键位置设置各种辅助和封锁阵地——主要集中在山口和狭窄通道。由于地方特性,各处防御设施有所不同,因此很难简短地概述所有特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高悬于岩壁中的廊道式堡垒。

所有防御设施的驻军都由专门的堡垒部队组成,但在动员后,这些设施也将部署地方部队驻守。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虽然它没有参战,也未能完成“贝奈什防线”的建设,但了解其规划思路仍然非常有趣。

捷克斯洛伐克的防御系统在许多方面与法国相似,但也有本地化的特点。其核心是“炮兵堡垒”,类似于法国的“堡垒体系”。主要武器是75毫米火炮和100毫米榴弹炮,均安装在炮塔内。此外,还计划在炮塔中配置特殊的90毫米和120毫米堡垒迫击炮,以及机枪,这些武器均安装在炮塔和装甲圆顶中。侧翼防御火力由47毫米火炮和100毫米榴弹炮提供。

加尼奇卡堡垒:用于侧翼火力的炮兵掩体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计划将90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安装在主防御阵地后方的掩体中,最好位于高地的背面坡上。后来,设计改为将其安装在装甲炮塔中。在“要塞”(捷克语称为Dělostřelecké tvrze)之间的间隔地带,部署了重型掩体(捷克语称为srub),其中配置了47毫米反坦克炮(步兵型)或75毫米火炮与100毫米榴弹炮(炮兵型)。

剩余的间隙由轻型工事(捷克语称为opevnění)填补,这些工事为普通步兵和常规装备提供简单的防御设施。

整体设计显得非常合理。

捷克斯洛伐克原计划修建17座堡垒(仅完成了5座,另外10座仍在建设中),同时建造1,276个重型掩体和15,463个轻型工事。但最终只完成了262个重型掩体和9,989个轻型工事。

驻防体系的特点

关于驻军的组织也颇具特色。针对堡垒和重型工事,组建了专门的营,这些营在行政上隶属于边防团。虽然它们的命名方式与边防团相同,但营号从第3营之后开始编号。

至于轻型工事,则由边防团的常规步兵营(第1至第3营)或野战步兵驻守。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名为轻型防御工事预备队团。这些部队由居住在防御区域附近的预备役士兵组成,能够在命令下迅速占领防御工事,大大缩短了部署时间。

波兰的防御工事

另一个值得提及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波莱西防线”。波兰的防御工事虽然未完全建成,但在1939年9月对抗苏军的战斗中,它们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且并非完全失败。

波兰无法像法国、比利时或瑞士那样建造昂贵的堡垒,因此规划的工事更加经济实用。此外,还存在一些旧的德国防御工事,这些遗留设施也被纳入波兰的防御体系中加以利用。

单枪眼掩体

大多数掩体的设计非常简单,仅配备两到三挺机枪。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掩体,带有多个用于火炮的射孔。此外,还计划广泛使用装甲炮塔和装甲圆顶。

根据我的理解,波兰人计划在掩体内部使用带有标准轮式炮架的反坦克炮和野战炮,这使得火炮可以移动到不同的射孔,从而将火力转移到不同方向。虽然波兰曾计划开发专用的掩体火炮,但实际上并未付诸实施。

有趣的是,波兰人计划将迫击炮部署在主防御阵地后方的野战阵地中。

掩体群与堡垒

单个掩体被组织成“堡垒”群。堡垒内部设有交通壕、通信线路、统一的火力系统,以及掩蔽部和基础设施。这种设计非常类似于马奇诺防线,但没有昂贵的地下工程。

驻防体系

特殊的堡垒部队被设计为边防保卫军(KOП)的一部分。边防保卫军的团中计划组建专门的堡垒营(КОП并不是普通边防部队,而是专门用于保卫东部边界的防御部队)。同时,KOП部队还负责填充整个防御区,发挥野战部队的作用。

简短概述结束后的一些结论和想法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尝试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建造尽可能坚不可摧的防线(可以将未提及的希腊的梅塔萨斯防线也包括在内)。当然,捷克斯洛伐克的“堡垒”并不像法国和比利时的要塞那样雄伟,但模仿的趋势显然是存在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追求似乎是正确的。然而实际上,这种策略只有在瑞士这种计划通过防线完全阻止敌人入侵并永不退让的国家中才显得合理。而在其他国家,防线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拖延敌人的进攻时间。

经济与实际需求的矛盾

这导致了经济上的矛盾。因为建造某种本质上是临时性的设施,就应该投入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和努力。

因此,更加经济的解决方案才是应该考虑的重点。没有人详细计算过马奇诺防线附属设施(如隧道、仓库、辅助房间等)的建设成本占整体支出的比例,但显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这方面显然有许多节省空间,而这些资源可以用于更重要的方面。

不仅仅是造价问题,更是可行性的问题。上述所有防线中,没有任何一条的建设和武装程度能够达到原计划的四分之三以上。

表面上看,武装力量的组织应该是清晰明了的,一切都有规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然而,堡垒部队总是比较复杂,因为与其他部队不同,谈论统一的编制是没有意义的。由于防御工事、其位置、结构和武器装备都受到地形的影响,因此显然,人员的配置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显然,这项任务比为步兵或炮兵野战部队制定统一编制更加复杂。正如我所认为的那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似乎没有人提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的防御工事计划设置了炮兵堡垒部队,每三门炮配置一个炮手。人们认为,炮手能够将所有炮口指向目标,而其他的工作可以由非专业人员来完成,并且这些人可以快速训练出来。而这些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当时并不是最重要的。

注:所有工事碉堡与防御线的名称翻译皆为音译。时间太晚了,没有详细找出正确的对应名称。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