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是胃癌大国,如今患病率下降很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9-14 12:26:4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几十年前的美国,胃癌,仍然是人们闻之色变的疾病之一。

大约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胃癌在美国的癌症死亡率中位居前列,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胃癌在美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一度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据统计,1950年代美国的胃癌死亡率每10万人中约有20-25例,而如今这个数字已大幅下降,每10万人中仅有不到7例,成为胃癌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我们不禁要问:

是什么使得美国的胃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难道是美国人的基因变异了,还是美国的生活环境突然变得完全无害?

答案并没有那么神奇,而是与美国社会、医疗、公共卫生和饮食文化的逐步演变息息相关,比如说一系列复杂的公共卫生措施、科学研究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与此同时,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发病率。

中国作为胃癌的重灾区,每年新增胃癌患者数居全球之首,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胃癌防控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美国胃癌患病率下降很多,是怎么做到的?

要理解美国是如何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饮食结构的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治、控烟政策的实施、医疗技术的进步等。

这些因素不仅从表面上看影响深远,背后还有复杂的医学机制,在发挥作用。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球癌症报告,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例胃癌新发病例,其中大约45%发生在中国。

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数高达45万,而美国的新发病例数仅约为2.7万例。

如此巨大的差距不仅反映了两国在卫生条件、医疗水平、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也展示了美国在防控胃癌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和美国的胃癌患病率,之所以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涉及多个因素:

第一,饮食结构的差异,是最为显著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仍然广泛存在腌制、熏制和高盐食品的消费,而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其他潜在的致癌物质。

与之相比,美国早在20世纪中期便逐渐抛弃了高盐、高腌制的饮食习惯,转向以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为主的健康饮食结构。

之前,腌制食品、熏制食品和高盐食物,在美国的日常饮食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些食品中含有的高浓度亚硝酸盐和其他致癌物质会在胃内转化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导致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

随着冷藏技术的普及,食品保存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新鲜的果蔬、富含纤维的谷物以及富含抗氧化剂的饮食成分逐渐成为美国人的餐桌常客。

研究表明,纤维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中和自由基,修复胃黏膜的损伤,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第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遍性,在两国也存在巨大差异。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研究表明它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美国通过改进公共卫生条件、普及抗生素治疗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而中国则仍有约50%的成人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早在198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就发现,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关系,进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壁黏膜,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慢性炎症可导致胃黏膜的增生、萎缩,最终演变为胃癌,在美国,普及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从上世纪中期的50%以上下降至如今的10%以下。

这一显著的下降,极大地降低了美国人罹患胃癌的风险。

第三,两国烟草的使用率不同。 香烟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破坏胃黏膜,增加胃癌的风险。长期吸烟不仅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还会通过产生有毒代谢物刺激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加剧炎症反应。

美国通过严格的控烟政策,在过去50年里将吸烟率从42%下降到14%左右,胃癌的发病率与吸烟率的下降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在男性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吸烟率的下降而明显减少。

而且,胃镜检查的普及,是美国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期发现的胃癌通过手术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则极为低下。胃镜检查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还可以在病变尚未转移之前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这一技术在美国的普及,显著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减少了晚期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美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胃癌高发国家:

饮食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减少腌制食品和高盐饮食,增加新鲜果蔬和富含纤维的食品摄入,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

广泛普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这一致癌因素的影响,控烟政策的加强不仅能减少肺癌的发病率,对胃癌的预防也同样重要。

最后,早期筛查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胃镜等筛查手段,能够在病变早期及时干预,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国胃癌高发,可能是普遍存在这几个习惯

1.吃腌制咸菜

腌制食品,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冬季寒冷且缺乏新鲜蔬菜,腌制咸菜成为了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腌制食品含有高盐分和亚硝酸盐,这些成分会直接对胃黏膜产生刺激。

盐分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长期高盐饮食导致胃壁细胞长期处于高渗透压的环境中,造成细胞的应激性增生和损伤。医学研究表明,亚硝酸盐与胃内的酸性环境结合后,会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这些物质在胃黏膜中积累,导致癌变的发生。

此外,腌制食品还会促进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进一步加剧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酸性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通过分泌尿素酶来中和胃酸,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使得胃壁更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在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腌制食品的双重作用下,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从地理上看,中国北方由于冬季食物保存不易,腌制食品的食用更加普遍,因此胃癌的发病率较南方更高。

而南方部分地区虽然气候相对温暖,熏制和腌制食品的消费量依然较大,这也是导致一些南方省份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拖延就医

中国的另一大问题,是拖延就医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因为他们往往忽视了早期的症状,如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中国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儿童期感染率较高。

然而,由于早期感染往往无明显症状,许多家庭并未重视这一问题,直到患者成年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胃部不适才开始就医,而此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会引发慢性胃炎,而这种慢性炎症经过长期累积可能发展成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如果患者能够在早期进行治疗,通过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便能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几率,然而,很多患者由于缺乏健康意识,忽视了早期的胃部症状,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不重视家族史

家族史,是影响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家族中有多名亲属罹患胃癌时,遗传风险更加明显,家族性胃癌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其中E-cadherin基因的突变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E-cadherin是一种参与细胞黏附的蛋白质,它的突变会导致细胞间连接失常,从而增加细胞异常增殖和转移的风险,家族性胃癌的风险不仅仅来自于遗传因素,家族中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一个家庭长期摄入高盐、高腌制食品,且家族成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患胃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尽管如此,许多家庭,并未意识到家族史的重要性,未能在高风险家庭成员中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

这种对家族史的忽视,使得许多有潜在风险的人群,错过了早期预防的机会。

早期胃癌筛查,都有哪些手段?

在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下,胃癌的早期筛查手段不断得到完善和推广,有效的筛查手段,医生能够在胃癌的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胃镜

胃镜检查,是胃癌筛查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是将一根软管状的内镜插入患者的食道,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胃内壁的情况,检测是否存在异常的溃疡、息肉或肿块。

这种检查方式,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还可以在检查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明确病变的性质。胃镜检查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能够帮助医生在病变尚未扩散前作出诊断。

然而,胃镜的侵入性操作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因此,胃镜检查的普及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来判断胃肠道是否存在潜在病变的非侵入性方法。尽管粪便潜血试验在胃癌早期检测中的敏感性较低。

但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作为大规模人群的初筛工具。如果测试结果为阳性,患者通常需要进一步接受胃镜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癌变。

3.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是一种结合了内窥镜和超声技术的检查手段。相比传统胃镜,超声内镜不仅可以观察到胃内的表面病变,还能通过超声技术评估病变的深度和胃壁层次的受侵程度。

这对于判断癌症,是否已侵入胃壁深处,或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至关重要。超声内镜的精确定位和评估能力,使得它成为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工具,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或已经存在胃病变史的患者。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定期进行胃癌筛查,筛查主要针对那些具有较高胃癌风险的人群,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和胃癌的发病特点,有人群应特别重视定期筛查: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男性,属于胃癌的高发群体,由于这一年龄段的细胞代谢和修复能力逐渐下降,加之长期积累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和环境暴露,患癌风险显著提高。

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家族病史或长期胃病史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长期感染者的胃黏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增加癌变风险,对于已经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同时接受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以彻底根治感染,降低胃癌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老年人确实是胃癌的高危人群,是否应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定期胃癌筛查,还需要根据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那些身体状况较好、没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胃癌筛查仍然是有益的,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长期胃病史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老年人,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然而,对于那些患有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有限的高龄老人,筛查的必要性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评估。

在某些情况下,胃癌筛查可能带来的不适和风险,可能会超过其潜在的收益,因此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作出个性化建议。

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17, 26(12): 935-938.

胃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措施[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15): 20-25.

中国胃癌发病现状与防控对策探讨[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4(10): 715-719.

0 阅读: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