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飞机一直往上飞,能到太空中吗?航天飞机和客机又有何区别

名侦探柯柯 2024-12-07 17:37:17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现在乘坐飞机出行,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飞向蓝天白云早就不是难题了。

但是我们不免也会有些疑惑,如果飞机一直向上飞,能否飞到太空呢?

【飞行器的极限】

当我们仰望星空,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象,有朝一日能够乘坐飞机飞向浩瀚的宇宙。

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加复杂,飞机虽然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但它们也有着自己的极限。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曾研制出一架名为X-15A的试验机,它创造了108,000米的飞行高度记录,几乎接近了大气层的边缘。

这个记录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飞机无法真正飞入太空。

一旦越过这条线,就意味着进入了真正的太空领域,而目前,普通客机的飞行高度仅为10公里左右,与太空的距离还相差甚远。

而飞机的飞行,归根结底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升力和推力,飞机机翼的横截面呈流线型,上表面略呈弧形,下表面则相对平坦。

当飞机高速前进时,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更快,根据伯努利原理,快速流动的气体压强较小,从而在机翼上方形成了一个低压区。

而机翼下方的气流速度相对较慢,压强较大,这种压强差异,就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升力。

单靠升力还不足以让飞机在天空中自由飞行,飞机还需要向前的推动力,这就要靠发动机的推力了。

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空气吸入,与燃料混合并点燃,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再从喷嘴高速喷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气体向后喷射,就会对飞机产生向前的推力,推动飞机前进。

升力和推力,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力量,却构成了飞机飞行的基础,但是,当飞机飞到高空时,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同了。

随着高度的上升,空气密度不断降低,这意味着,发动机能够吸入的空气量也在减少,推力随之下降,同时,稀薄的空气也会影响机翼产生升力的效率。

这时,即使是最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也难以吸入足够的空气来维持飞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给飞机再多的燃料,它们也无法突破大气层,进入太空。

在这样的限制下,普通的民航客机和军用战斗机,其飞行高度都被限制在了10公里左右,它们虽然是天空的霸主,但面对浩瀚的太空,却也只能望而却步。

【逃逸速度】

这个听起来有些晦涩的物理术语,实际上决定了一个物体能否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太空。

只有当飞行器的速度达到或超过这个值时,它才有可能突破地球引力的牵引,飞向太空。

达到逃逸速度并非易事,要知道,音速在海平面上的速度约为每秒340米,而第二宇宙速度则相当于音速的33倍!

这意味着,飞行器要在大气层内加速到这样的速度,不仅需要极为强大的动力,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带来的巨大挑战。

这个速度下,飞行器不仅能够摆脱地球引力,还能够彻底飞离太阳系,开始星际旅行,当然,目前人类的航天器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速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航天飞机】

当我们谈到飞行器突破大气层,进入太空的壮举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独特的存在,那就是航天飞机,这种飞行器集飞机与火箭的优势于一身,曾经被寄予厚望,被视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工具。

这些发动机不依赖空气,而是携带了自己的氧化剂,使其能够在真空的太空环境中正常工作,起飞时,航天飞机像一架普通的飞机一样,在跑道上加速,利用机翼产生的升力起飞。

但当它飞到一定高度后,就会点燃安装在机身上的火箭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喷射出高速气流,产生巨大的推力,推动航天飞机加速,最终达到并超过逃逸速度,飞入太空。

这使得航天飞机可以在太空中执行更长时间的任务,比如对卫星进行维修,或者将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

航天飞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可重复使用性,传统的火箭发射后,其各个部件都会坠落到地球或者烧毁在大气层中,无法回收利用。

而航天飞机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返回地面,降落在跑道上,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成本,也使得发射频率得以提高。

尽管航天飞机展现了诸多优势,但它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运营中,航天飞机暴露出了一些安全隐患。

美国曾经建造了五架航天飞机,但其中两架在执行任务时发生了事故,导致了14名宇航员的不幸罹难。

这样的成本,即使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最终,在技术、安全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下,美国在2011年做出了退役航天飞机的决定。

【结语】

飞机和航天飞机虽然都能在天空中翱翔,但它们的飞行原理和所面临的挑战却大不相同。

普通飞机受限于大气层和速度,无法飞入太空,而航天飞机则集飞机与火箭的优势于一身,曾经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工具。

尽管航天飞机最终因种种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却从未停歇。

信息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馆————解读航天飞机

浦东科协———“航空”和“航天”傻傻分不清?

END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