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无关痛痒 2024-10-04 15:37:16

众所周知,中国从事科研的人员众多,然而能获评院士的却寥寥无几,只因院士的评判标准极为严苛。

众多科学家都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荣获中科院院士这一殊荣。

然而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其凭借自身成就已获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殊荣,可在申请我国科学院院士时却遭遇了失败。

那么究竟这位科学家是何人呢?其又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导致评选院士未获成功呢?

1936 年,李爱珍降生于福建,其父母皆为华侨,自幼受父母教导的她,成绩向来极为出色。

李爱珍自幼生活于战乱频繁之时,那时的她便萌生了成为科学家以报效祖国的强烈念头。

中学毕业后的李爱珍顺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其在中学的优异得以延续,就此成为学霸。

在学校里李爱珍声名远扬,她可是众人皆知的“拼命三娘”,常常在深夜都能看到她那专注于书本的身影。

1958 年,李爱珍一毕业便被安排至当时名为上海冶金所,也就是如今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展工作。

起初,李爱珍只是一名研究实习员,然而凭借其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没多久便晋升为研究员了。

后来由于李爱珍格外出色,其获国家选派前往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去进修提升。

远在美国的李爱珍起初极为不适应,然而一想到祖国落后的科技状况,她便抛开了伤感,恨不得全天都投入到学习中。

李爱珍留在美国之时,曾前往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拜会卓以和,要知道卓以和可是有着“分子束外延之父”这一响亮名号的。

分子束外延设备属于先进的半导体材料制备手段,借助其能制造出诸如微波毫米波高速电子器件等所需的核心半导体材料,像红外探测器、红外光电等器件的也包含在内。

这些器件于国防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之中,均发挥着极为关键且重要的作用。

李爱珍的这一次拜访意义非凡,对她日后能成为半导体研究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

自美国归来的李爱珍,很快成为博士生导师,且担任起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一职,全力主攻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研究。

李爱珍自此踏上了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漫漫人生征程。

次年,为让实验室拥有性能优且运行稳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她亲自与国外厂商洽谈,成功为中国购得更好的设备。

后来,李爱珍受邀请前往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访问教授,此番美国之行,她收获颇丰。

自美国归来,李爱珍便引领团队投入到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领域的探寻中,其相关研究对国防与民生意义重大。

此外,李爱珍积极投身于光电耦合器件里高效率砷化镓红外光源材料的研发及推广运用,还亲自着手搭建生产线。

在 1978 年至 1984 年这段时期,这一部分材料所产生的产值累计达到了 736 万元之多。

在 2000 年时,李爱珍率领团队于亚洲率先取得成功,研制出了 5 至 8 微米波段的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使得中国于这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走在了众多国家的前列。

需知晓,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材料制备极为艰难,全球没几个实验室可独自顺利制成,而李爱珍能成功,真的是相当厉害。

2005 年于埃及召开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第 15 届院士大会中,李爱珍荣获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

此次乃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首次将此奖项斩获,李爱珍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然而在这 11 人里,唯有李爱珍没有国内院士这一头衔。

年已 71 岁的李爱珍接到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电话时,内心极为激动,对美国给予自己这一荣誉满怀感激之情。

李爱珍虽早已退休,然而出于对科研事业的难以割舍,她依然坚守在研究员的岗位上持续工作。

投身科研五十载的李爱珍,几乎毫无假期可言,哪怕大年初一,都能在实验室中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爱珍在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时,竟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

有猜测认为或许是由于年龄方面超出了既定界限的缘故。

然而实际上,院士与否对李爱珍并无不同,毕竟她极为感激中科院,其科研平台、团队以及经费皆由中科院给予。

李爱珍称,若失去了切实的工作,又怎会有荣誉呢,自己向来只铭记他人所给予的,而不会去在意他人未给的。

李爱珍一心扑在科研上,丝毫不为外界所扰,这种专注科研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

李爱珍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科研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努力学习的呀。

2 阅读: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