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徐世昌智谋过人!警告袁世凯:别玩火自焚!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2-30 17:18:40

袁克定:母亲。

英子:你,你叫我什么?

袁克定:母亲。

英子:我说记儿啊,你不是我的亲生,你,你从来也没有这样叫过我呀!

袁克定:爹要当皇上了,您以后就是爹的皇后,孩儿的国母。

英子:这事儿,定了?

袁克定:还没有定,不过依孩儿之见,这是迟早的事。

英子:那你就要当太子啦。

袁克定想当皇储,英子想当皇后,袁世凯更是垂涎皇位许久许久,所以,到底谁哄骗着袁世凯登上了帝位,进而遭到了举国声讨?

怨不得任何人,要怪就怪袁世凯真就没能看清形势,真就开上了历史倒车,注定覆灭!

为了能够当上皇储,袁克定可以称呼英子为“母亲”,更可以专门伪造一版袁世凯每日必读的《顺天时报》,每天鼓吹君主制,反复劝说袁世凯,到底让袁世凯误认为国人尽皆拥护自己登基称帝。

既然民意所向,袁世凯随即派人征询各省意见:

筹安会向各省发出改变国体询问信,这都是各省的民意。

民意?

这份所谓的“询问信”,真就能够传达到各个阶层?

就只是拥护袁世凯的各省都督,仅此而已!袁世凯称帝,各省都督就是封疆大吏,就算心有反对却也不敢明确给出反对声音,可不就是双手赞成,民心所向吗!

再看京城各个阶层的意见:

张勋:大帅,全签了,大帅,都签了,你看,全签了。

袁世凯:就你嗓门大,卓如签了吗?

张勋:签了,你看。

卓如,即梁启超,学生众多,而且影响极大,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满清的残余势力,得到了梁启超的支持,就相当于争取到了士人阶层的支持,袁世凯自然最是关心!

袁世凯:看看有没有蔡锷将军的。

张勋:也签了,在这儿呢!

蔡锷,原云南都督,即使被袁世凯强行留在北京任职,但仍能影响甚至指挥云南的武装队伍;就当前的局势而言,除了袁世凯所掌握的北洋军,就是各省都督手中的武装,而蔡锷偏又是典型代表,自然能够引起袁世凯的注意。

袁世凯:那罗文罗参议员呢?

张勋:就这小子别扭,他死活不签,我把他给抓起来了。

袁世凯:放肆,这可是自觉自愿的事儿,你怎么好强迫人家呢?

张勋:大帅,您放心,除了罗文啊,其他人都是自愿签的。

什么叫自愿?

从来就不是什么全凭意愿,而是顺应形势的正确选择,换句话说,“识时务”才是自愿。

罗文,就是中山先生于国内的拥护代表,虽然已然被袁世凯强力镇压甚至驱赶海外,但毕竟有着相当力量,不容忽视,却也不能强迫,只能换种方式争取支持。

什么方式呢?

逼着你自愿!强迫你心甘情愿!

只是,别说是罗文,就算是梁启超和蔡锷将军,真就愿意拥护袁世凯称帝?

刚刚签了字的蔡锷,随即便找到了自己的老师——梁启超,亮明了自己的态度,陈述了自己的计划:

老袁就要当皇帝了,这叫民主国家看咱们中国是个什么东西,我是力量有限,但为了四万万人争人格,拼命也要干一下,回头,我就去日本,转道去香港,回云南号召军队,起兵讨袁。

公元1915年,蔡锷将军设计离开北京,辗转日本,南下香港,然后直奔云南,随即宣布云南独立并开始了讨袁战争。

护国战争的最后导致袁世凯众叛亲离,病忧身亡。

言于此,便行于此,不免想起蔡锷将军离开北京,告别小凤仙的话:奈何,七尺身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国人尽皆如此,哪还有什么历史的倒退,哪还有什么袁世凯的八十三天!

再看梁启超,违心签字拥护袁世凯称帝,但面对蔡锷将军的雄心壮志,终究是给出了支持态度:

以菩萨心肠,施霹雳手段,只要认定是真理就要放胆去做,无所顾怯。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尽可能联络了自己于军队中的学生,全力支持蔡锷将军的讨袁行动。

只是,袁世凯真就如此糊涂?真就不知道这一个个签字的背后,都是北洋将领们为了争取更大的荣宠,都是袁克定为了当上皇储而刻意上演的一出戏码?

袁世凯到底怎么想的?

久未露脸的徐世昌,袁世凯最为信任和倚重的智囊和心腹,就曾任认真劝过袁世凯一次,而袁世凯到底道明了自己的心迹。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不逾矩。

时年,袁世凯年满五十七,正奔着六十而去,而所谓的“不逾矩”,就是不再挑战旧有规矩,不再违背现有秩序,应该安分,应该从心,应该守着最后的牌坊!

换句话说,这个年龄,袁世凯不应该再有什么改变,至于目前的称帝操作,更是不宜进行。

袁世凯当然不会接受这个说法:

胡说,老守着老规矩,咱俩哪里还有今天。

从小站练兵开始,到君主立宪,再到劝说清帝逊位,袁世凯始终都处在创新的前沿,从来就没有过墨守成规的表现。

正因如此,袁世凯才会拥有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北洋军,才能拥有如今的天下。

再看徐世昌,到底猜到了袁世凯的心里:

北海,南海,中南海,慰廷啊,这可真诱人啊,就是个叫花子在这儿待上几年,也想当皇上,更何况天天守在这儿,这里的石头啊,匾额啊,楼台亭阁啊,真叫人做梦啊!

权力,对于男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石头,什么匾额,什么亭台楼阁,尽皆权力的象征,尽皆支配一切的力量。

想当初,满清诸位帝王于此,晚清慈禧太后于此,坐拥至高权力;像如今,袁世凯虽然拥有了使用权,但距离拥有权始终还有一段距离,谁不想拥有这些?谁不想手握最高权力?

所以,到底是环境影响了人,还是人影响了环境?

相互作用,共同成就!

所以,正如袁世凯所言:

前人做梦,今人说梦,后人寻梦,做一个让今人说后人寻的帝王梦,这诱惑你能拒绝吗?

登基称帝,成为九五之尊,拥有至高权利,谁能拒绝这般诱惑?谁能忍住这般诱惑?

只是,袁世凯不是没有过称帝的机会,满清存续期间,便有诸多取而代之的机会。

徐世昌不免疑惑:

徐世昌:辛亥那边,许多人纷纷劝进,让你取清廷而自代,你不听,后来当上临时大总统,孙文力主建都南京,忽然北洋哗变,当时曹锟要你趁机以正大位,你不还是没听嘛,怎么今天反而守不住啦?

袁世凯:这个嘛,别人不理解,你应该理解嘛!

想当年,小站练兵,袁世凯便和徐世昌有过类似对话,袁世凯不是一个人,身后站着整个北洋军,仰赖自己生活者,更是大有人在。

也就是说,袁世凯不是不清楚称帝的影响、弊端乃至走向覆灭的极端结果,实在是身边诸君太想借着袁世凯称帝的机会,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资源。

人于高位,自然不能再考虑自己,要照顾周全,要思虑全面,要保证每个追随自己的人有饭吃,有碗端。

正如徐世昌所言:

这一次,恐怕不是你自己的意思吧。

这一次,还真就不是袁世凯自己的意思,只是形势所迫,只是身边人所逼,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

当然,袁世凯不能承认,他不能承认自己已经被身边人裹挟,自己还是自己,所有的局面都必须掌握于自己手中。

这就是我自己的意思。

既然如此,徐世昌却也不再争辩,不管是谁的意思,徐世昌都有一句劝告:

徐世昌:慰廷啊,你还是别走这种险招。

袁世凯:可要是这盘棋上已经没有险招了呢?

徐世昌: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棋局,不走到最后一步,谁也不敢说这话。

袁世凯:我想冒一次险。

徐世昌:走走看。

袁世凯:我就这么走了。

徐世昌:结果是怎么样呢?

棋局,正如现今之形势,袁世凯棋子落定,终究被徐世昌一招将军,反倒映照了袁世凯称帝的必然结果。

当然,但凡牵扯到巨大利益的事情,总有危险相伴,但这件事的危险着实太大,称帝就会吸引国人声讨,声讨就会演变成武装讨伐甚至直接能够将袁世凯置于死地,再也没有翻身机会!

只是,袁世凯还有理由,人家说了,这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我不能驳了国人的意愿啊!

再看徐世昌的一针见血:

徐世昌:民意所归,慰廷啊,你也信这个?

袁世凯:信了又怎么样?

徐世昌:慰廷啊,你可不能利令智昏哪!

袁世凯:我感谢老相国的忠告。

注意,袁世凯开始烦了,这一句“老相国”就代表了态度的转变,开始用“相国”讽刺徐世昌!

可袁世凯毕竟是徐世昌一生至交,就算没有共同奋斗的过往,总还是好友,总还是相知,始终不愿眼睁睁看着袁世凯一步步走向灭亡:

慰廷啊,皇帝的位子,不是什么好东西,那就像狂涛里的一艘船,浑身都是帆,没有一根锚,你要是上了船,想停都停不住啊!

诚心苦劝,可我们再看袁世凯的反应,重重摔下了茶杯,然后看向远方,不再搭理徐世昌。

眼见于此,徐世昌还能说什么?

大总统,徐世昌,身体欠佳,请允许我告假。

不再是慰廷,而是大总统,称呼自己也变成了徐世昌,公事公办,官方称呼。然后,徐世昌称病告假,转身离开,再没回来!

然后,袁世凯真就登上了皇帝位;

然后,蔡锷成功组织了讨袁武装;

再然后,袁世凯终究消亡于众叛亲离,一片声讨中!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