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恨之看历史故事 2024-12-11 09:08:55

解放战争中,为何粟裕在评选华野头等主力时,没有王必成的6纵?

说起华野的王牌部队,很多人都会想到威名赫赫的6纵。他们在苏中七战七捷中所向披靡,在莱芜战役中更是以2.4万的战果名震四方。可就在1946年底,当粟裕大将评选华野头等主力部队时,却唯独将这支王牌之师排除在外。在当时的华野将士看来,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粟裕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其中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6纵的辉煌战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华中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蠢蠢欲动。就在这个节骨眼上,6纵在苏中地区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七战七捷。

第一战发生在泰州附近,当时国民党军队正准备向我根据地发起进攻。6纵抓住战机,一举突破敌军防线,将泰州周边的伪军一举歼灭。这一仗,打得国民党军队措手不及,连续撤退了50多里。

紧接着第二战在兴化打响。6纵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敌军驻地。当敌军还在酣睡之际,6纵的战士们已经悄悄包围了整个兴化城。一声令下,炮火齐发,敌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晕头转向。

最精彩的要数第三战,在海安附近。当时敌军正在海安修筑工事,准备固守待援。6纵采取了一个出其不意的战术:白天佯装进攻正面,实则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夜间突袭。等到夜幕降临,6纵突然从敌军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猛攻,一举攻破了海安城防。

第四战在如皋地区,这一仗打得更是漂亮。6纵利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提前摸清了敌军的部署。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6纵分成几路,同时向敌军发起进攻。敌军还以为是小股部队骚扰,没想到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被6纵死死咬住。

第五战和第六战连续在南通地区展开。这两仗打得可谓是惊心动魄。6纵先是佯装溃退,引诱敌军追击,等敌军追出二十多里后,突然回马枪,将追击的敌军一举歼灭。紧接着又乘胜追击,一口气打到了南通城下。

最后一战,也就是第七战,在启东打响。这一战可以说是整个七战七捷的高潮。当时,敌军在启东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反扑。6纵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先是包围了启东城内的敌军,引诱外围的援军前来增援,然后再将援军一一歼灭。

这七战七捷,不仅打出了6纵的赫赫威名,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苏中根据地的局面。从此,6纵在华野诸多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到了1946年春,6纵又在莱芜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一战中,6纵担任主力突击任务,一口气歼敌2.4万人,创下了单位战果的最高纪录。这一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我军在山东的地位,更是奠定了6纵在华野的王牌地位。

二、涟水之战的转折点

一朝得势,便是骄兵。6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他们最为关键的一战——涟水保卫战。

1946年8月的一天,淮阴城内突然警报声大作。原来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在张灵甫的率领下,趁着粟裕带领主力在外线作战之际,突然攻入了淮阴城。这个消息传来,让整个华中根据地震动不已。

当时的涟水,地处淮阴与淮北之间,是连接苏北与华中的咽喉要地。粟裕闻讯后立即调集1纵和6纵回师增援。其中6纵火速赶到涟水,立即在城内构筑防线。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打响了。张灵甫的74师来势汹汹,先是以炮火轰击城防,接着派出精锐部队连续发起猛攻。但6纵的将士们凭借着城墙工事,顽强抵抗。整整一天一夜,敌军发起了八次冲锋,都被6纵打了回去。

就在这时,粟裕带领的主力部队也赶到了。内外夹击之下,张灵甫的74师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这一战,6纵共歼敌9000余人,重创了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

但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张灵甫卷土重来。这一次,他学乖了。白天,张灵甫命令部队在涟水南门外频繁调动,做出主攻南门的架势。6纵见状,立即调集兵力加强南门防御。

谁知这只是张灵甫的疑兵之计。当天夜里,张灵甫突然调来了整编51师、58师和桂系的整编7师一个旅,从其他方向发起突然袭击。6纵因为主力都调去了南门,其他防线空虚,结果被敌军一举突破。

城内的巷战异常惨烈。6纵的战士们不愿放弃涟水,在街巷中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最终6纵不得不忍痛撤出涟水城。

涟水失守的消息传到陈毅那里,老总立即火冒三丈。涟水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整个华中根据地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不仅山东和华中两大战区会被分割开来,就连苏中根据地也会陷入孤立。

更让陈毅震怒的是,这次失利竟然是因为轻敌大意造成的。"要处分华野6纵和司令员王必成!"陈毅当即下令。

面对处分,王必成倒是硬气:"怎么处分我王必成都行,但有一条,如果要打74师,一定要让我的6纵先上!"这句话虽然带着几分血性,但也暴露出他们的争强好胜。

就这样,涟水之战成了6纵命运的转折点。此战过后,华野不得不撤出华中,转向苏北和山东。而6纵也因为损失惨重,一时难以恢复元气。这场败仗,不仅让6纵失去了进入头等主力的机会,更在他们的军旅生涯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笔。

三、王必成与6纵的独特风格

说起"王老虎"王必成,华野上下无人不晓。这位从新四军2团成长起来的虎将,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1938年冬天,新四军2团在江南一带活动。一天,敌军的一个联队正在清剿我军根据地。当时王必成率领一个连队,借着夜色摸到了敌军指挥部附近。按照常理,一个连去偷袭敌军指挥部是极其冒险的。可王必成却大胆提出了一个计划:让战士们分散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方向,同时向敌军指挥部投掷手榴弹。

这一招果然奏效。当晚,密集的爆炸声把敌军指挥部炸得人仰马翻。敌军还以为遭到了我军主力的突袭,连夜撤退了十多里。这一仗,让王必成的"老虎"威名初显。

后来在1941年的运河战役中,王必成又带领2团创造了一个奇迹。当时敌军在运河沿岸构筑了一道防线,工事坚固,正面强攻难度极大。王必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部队沿着运河底摸进敌军阵地。

这个主意看似荒唐,却被王必成付诸实践。他让战士们带上防水布,在夜里顺着运河慢慢潜行。等到摸到敌军阵地底下时,突然发起攻击。这么一来,敌军的工事和火力配置全都成了摆设,一个晚上就被我军全歼。

正是这种敢想敢干的作战风格,为王必成赢得了"王老虎"的称号。而在他的带领下,6纵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铁血作风。

但"王老虎"并非只会蛮打硬冲。在6纵,他有一位得力助手——政委江渭清。两人一个性如烈火,一个心似寒冰,配合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在攻打某城时,王必成主张立即发起进攻。但江渭清却拦住了他,指出敌军很可能在城内设有陷阱。于是两人商量后,决定先侦察清楚敌情再动手。果然,经过侦察发现敌军在城内埋设了大量地雷。这次要不是江渭清及时提醒,部队很可能会损失惨重。

从那以后,每次战前,王必成都会和江渭清仔细研究作战方案。江渭清则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中肯的建议。正是这种互补的配合,让6纵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在他们的带领下,6纵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战法:既有大胆突击的锐气,又有细致谋划的智慧。打阵地战能啃硬骨头,打运动战又灵活机动。这支部队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一击。

这种作风一直影响着6纵的发展。即使是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当6纵奉命执行阻击任务时,也依然保持着这种特点:该猛打时就猛打,该稳扎时就稳扎,始终不失其虎性。

四、粟裕的战略考量

在华野诸多部队中,粟裕与6纵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新四军时期,粟裕就参与了6纵的组建工作,亲自为这支部队挑选干部、制定训练计划。

1944年春,当时还是新四军2团的6纵,在粟裕的直接指挥下,在苏中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当时日军一个联队正在进行扫荡,粟裕让6纵在一条山谷中设伏。待敌军进入伏击圈后,6纵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敌300余人。这一战,让粟裕对6纵的战斗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后,每逢重要战役,粟裕都会让6纵担任主攻任务。在1945年的运河战役中,6纵奉命攻打一处敌军要塞。这个要塞位于运河边上,工事坚固,正面强攻难度很大。粟裕专门为6纵设计了一套作战方案:先用炮火轰击敌军前沿阵地,然后由6纵突击队从侧翼迂回,最后主力部队再发起正面进攻。这个方案实施得很成功,6纵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了这处要塞。

可就是这样一支王牌部队,为何在1946年底的头等主力评选中被排除在外?其中的缘由,还要从粟裕的几点考虑说起。

首先是避嫌因素。当时的华野部队来自不同地区,既有原山东部队,也有原华中部队。1、4、6纵都是粟裕一手带出来的华中部队。如果在评选头等主力时,这三支部队全部入选,难免会让其他部队有想法。

这一点,从一件小事就可见一斑。在1946年夏天的一次战前会议上,有位师长提出:"为什么重要任务总是让华中来的部队打?"这句话虽然说得不好听,但反映出当时确实存在这样的认识。

其次是部队恢复期的现实考虑。涟水之战后,6纵损失确实不小。当时正值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华野各部队都在紧张备战。在这种情况下,让一支正在恢复元气的部队入选头等主力,显然不合适。

再就是战场需要的考量。当时的华野部队面临着不同类型的作战任务。像3纵、8纵这样的部队,擅长攻坚战;而1纵、4纵则以机动作战见长。6纵虽然战斗力强,但在专门的攻坚战中表现并不突出。

这一点,从1946年秋天的一次作战就可以看出。当时6纵奉命攻打一处敌军据点,打了整整三天都没能拿下来。最后还是调来了擅长攻坚的3纵,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但是,粟裕对6纵的信任从未动摇过。在1947年初的一次军事会议上,粟裕特地找到王必成,说明了当时的情况:"6纵是我们的一支劲旅,只是现在情况特殊,需要你们担负另外的重要任务。"

事实也证明,粟裕的考虑是正确的。在后来的战斗中,6纵一如既往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是担任主攻任务,有时是负责阻击敌军,每次都能完成任务。特别是在豫东战役中,6纵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五、淮海战役中的重要使命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大战中,6纵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在南线阻击李延年兵团。

当时的战场形势十分紧迫。华野主力正在碾庄一带围歼黄百韬兵团,可就在这时,李延年率领的整编第二兵团正从南线紧急增援。如果让李延年的部队突破防线,不仅会影响碾庄的歼灭战,更可能打乱整个淮海战役的部署。

11月8日,6纵在泗阳县境内布防。这个位置选得很有讲究:既要挡住李延年的增援之路,又要预防敌军迂回包抄。王必成派出侦察分队,在方圆数十里的地区设立了观察哨,随时掌握敌军动向。

11月10日拂晓,李延年的先头部队出现在6纵阵地前。敌军一上来就投入了三个师的兵力,企图一举突破防线。战斗从早上打到傍晚,6纵的阵地虽然几度失而复得,但始终没让敌人突破。

第二天,李延年改变战术,分兵两路:一路正面牵制6纵,另一路从侧翼包抄。王必成立即调整部署,将预备队投入侧翼战场。这一招算是看准了李延年的意图,把敌军的包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

就在这时,战场上又出现了新的变数。刘汝明的整编第十三兵团也加入了战场,企图与李延年兵团合兵一处。这下可不得了,6纵一个纵队要同时对付两个兵团。

形势危急,但6纵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他们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战术:设置多层防线,在敌军突破一道防线后,立即转入第二道防线继续阻击。这样一来,既消耗了敌人的力量,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最关键的一仗发生在11月15日。当时李延年和刘汝明的部队距离只有不到30里,眼看就要会师。6纵的指挥部连夜调整部署,在两支敌军之间的关键地段布下重兵。第二天,当敌军试图突破这道防线时,6纵的炮火突然密集开火,打得敌军死伤惨重,不得不停止进攻。

这场阻击战一直持续到11月底。在将近20天的时间里,6纵凭借着一己之力,挡住了两个整编兵团的进攻,为华野主力歼灭黄百韬兵团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次战役中,6纵虽然没有打出歼敌数万的辉煌战果,但他们完成的任务丝毫不比碾庄、双堆集、陈官庄这些著名战役逊色。正是因为有了6纵在南线的顽强阻击,整个淮海战役才能顺利推进。

事后有人统计,在这场阻击战中,6纵共打退敌军进攻63次,歼敌5000余人,多次创造了以一当十的战例。这些数字背后,是6纵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2 阅读:231
评论列表
  • 2024-12-13 22:01

    粟裕战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