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东人,2年走过30座城,认为最好吃的“鱼”,还得是这10种

风烟食录 2024-12-15 09:55:01

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中国食鱼之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代,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息息相关。

据史载,五百万年至七百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分途,先民依山傍水,渔猎为生,鱼遂成其重要食源。

彼时,溪流与栖居地相近,先民们以简陋之器,捕水中之鱼、虾、蟹,以充饥腹。鱼,自此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赖以生存之珍馐。

殷商至西周,吃鱼之习俗已见诸记载,鲤鱼尤为推崇,以其无毒无害,生熟皆宜。

据《诗经》及青铜器铭文载,大将尹吉甫与张仲凯旋归来,宴席上便有鲤鱼之佳肴。

至春秋战国,养鱼之法渐兴,范蠡著《养鱼经》,为后世鱼类养殖奠定基础,养鱼之道,自此流传千古。

鲤鱼之养殖,更演化为一种文化,百姓商人皆尊范蠡为养鱼之祖师。

战国秦汉至隋朝,商贾对鲤鱼之研究日益精深,为后世食鱼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唐代,食鱼之风更盛,因避讳之制,鲤鱼改称“赤鯶公”,然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亦崭露头角,渐成四大家鱼。

唐诗中,鱼之身影屡见不鲜,杜甫言“截江一拥数百鳞”,可见当时渔业之盛。

唐人食鱼,讲究刀工,脍法尤为盛行,鱼肉细如雪花,佐以调料,美味无比。

白居易亦有诗云:“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可见唐人烹鱼之法,已臻化境。

鱼,不仅在于食,更在于其象征之意。

鱼谐音“余”,寓意吉祥,宴席上鱼必不可少,象征“年年有余”。

且鱼头对贵宾,以示尊重;鱼上桌后,不可翻面,以防渔船倾覆。

民间更有“止酒鱼”之习俗,以防宾客过量饮酒。

鱼之形象,亦常见于玉雕之中,寓意多子多福、人丁旺盛,更有鲤鱼跳龙门之说,象征望子成龙,飞黄腾达。

时至今日,您知道全国哪的鱼最好吃吗?我,山东人,2年走过30座城,认为最好吃的“鱼”,还得是这10种!

1:徽州臭鳜鱼。据史书记载,徽州臭鳜鱼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年间。

当时,古徽州地区的商人为了将肥美的鳜鱼运送到都城临安,常常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和保鲜条件落后,导致鳜鱼在运输过程中变质。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商人的妻子尝试将变质的鳜鱼用菜籽油煎炸,再用酱料、葱、姜烧制,结果发现鱼臭味全无,反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鱼肉温润如玉,入口鲜嫩有嚼劲,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徽州臭鳜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

为了防止鲜鱼变质,鱼贩们在木桶中洒上淡盐水,经过七八天的行程,鱼到达徽州时,虽然表皮散发出异味,但鳃仍是红的,鳞不脱,质不变。经过烹饪后,这些鱼变成脍炙人口的佳肴。

徽州臭鳜鱼,其最大的魅力在于“臭”与“香”的鲜明对比。

经过腌制的鳜鱼,虽然闻起来有些异味,但吃起来却是鲜嫩微辣、肉质酥嫩、鲜香入骨。

夹上一筷子,鱼肉自然展开成“百页状”,吃起来齿间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2:重庆酸菜鱼。关于酸菜鱼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诸多典故。

一说源自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渔夫们将剩余的小鱼与农家换来的酸菜一同煮汤,意外发现味道鲜美,遂成佳肴。

另一说则指江津县津福乡的周渝食店,在80年代中期率先推出酸菜鱼,广受食客好评,其后技艺流传四方。

还有传说璧山县的渔翁误将鱼放入煮酸菜汤的锅中,结果味道绝佳,酸菜鱼因此得名。

这些典故虽各有千秋,但都指向了酸菜鱼那酸辣可口、鲜美异常的独特风味。

重庆酸菜鱼的特点,在于其选材讲究、制作精细、口味独特。

主料多选用新鲜草鱼,肉质细嫩。配以四川特有的泡菜,酸爽开胃,与鱼肉的鲜美相得益彰。

烹饪时,先将鱼片成薄片,用料酒、精盐等调料腌制入味,再以猪油炒香酸菜、泡椒等辅料,加入高汤煮沸,最后放入鱼片煮至断生,勾芡收汁,撒上葱花、花椒等提香。

成菜色泽红亮,鱼片嫩滑,汤汁酸辣浓郁,入口先酸后辣,再品则回味无穷,令人欲罢不能。

3:苏州松鼠桂鱼。松鼠桂鱼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其典故与乾隆皇帝南巡时的美食探索紧密相连。

相传乾隆皇帝在苏州品尝到这道形似松鼠、酸甜适口的菜肴后,大为赞赏,并将其带回宫中享用,从此松鼠桂鱼名声大噪,成为了苏州地区的经典菜品。

此外,也有传说松鼠桂鱼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公子阖闾为刺杀吴王僚,命人将匕首藏于鱼腹,炸鱼之时匕首露出,顺利完成刺杀,事后阖闾为纪念此事,命厨师仿制此鱼,因其形似松鼠,便命名为松鼠鳜鱼。

松鼠桂鱼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造型。

制作时,厨师需将鱼肉精细处理后,切出花刀,裹上淀粉和鸡蛋液,炸至金黄色,使鱼身昂头翘尾,形似松鼠。

炸好的鱼肉外皮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再淋上特制的酸甜酱汁,色泽鲜艳,引人食欲。

这道菜的独特风味在于其酸甜适中的口感,既开胃又解腻,鱼肉的鲜美与酱汁的酸甜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松鼠桂鱼不仅味道绝佳,其造型也极具观赏性,是苏州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河南红烧黄河大鲤鱼。豫菜系的经典之作,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在河南,尤其是郑州这样的中原地区中心城市,黄河大鲤鱼更是被誉为宴席上的必备佳肴,素有“无鲤不成席”的说法。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开国第一宴”上,作为唯一一道豫菜端上了餐桌,招待四方友人。

红烧黄河大鲤鱼,肉质细嫩鲜美,口感嫩滑又劲道,红烧而食更是将味道完全融入鱼肉之中,肥而不腻,口感软糯,肉质筋软,鲜咸味美,唇齿留香。

制作时,一般选用重约1.5公斤的野生大鲤鱼,宰杀清洗完毕,改花刀、拍粉下入油锅,炸制至金黄。

而后,锅内放油少许,将葱、姜等炒香,放入鱼及料酒,再依次放入高汤、老抽、糖等佐料,小火煨炖30分钟。

此间,需注意火候的控制与汤汁的收浓,以确保鱼肉酥软入味,汤汁浓郁鲜香。上桌前,再淋上少许明油,使汤汁更加亮泽诱人。

5:山东糖醋鲤鱼。作为鲁菜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甚至更早。

据传,糖醋鲤鱼的起源与唐朝诗人杜甫有关,他曾在诗中描绘过这道美食的诱人之处,而到了明朝,鲁菜名厨更是以黄河鲤鱼为原料,制作出了第一道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酸甜适口的酱汁与炸至金黄的鱼肉完美结合,形成了外酥里嫩、酸甜交融的口感。

制作时,需选用新鲜的黄河鲤鱼,经过精细的处理与烹制,使其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炸制过程中,火候的掌控至关重要,需达到外酥内嫩、金黄酥脆的效果。

而酱汁的调制,则是糖醋鲤鱼的灵魂所在,糖与醋的比例需恰到好处,以达到甜中带酸、酸中带甜的绝妙平衡。

6:川渝水煮鱼。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

亦有传说水煮鱼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喜爱食用水煮鱼,这道菜肴便在军中流传开来。

不过,更为流传的版本是关于明末清初重庆张姓大户人家的故事,员外家女儿出嫁招待亲朋,无奈将鱼片煮熟,用当地的花椒、辣椒、香料加熟油倒入盆中,端上桌后锅中沸腾,满屋飘香,令人脱口而出“沸腾鱼香”,而后这道菜成为了当地的一道名菜。

水煮鱼的特点在于其麻辣鲜香、油而不腻、辣而不燥、麻而不苦。

花椒和干辣椒的巧妙搭配,使得鱼肉的味道更加醇厚深沉,吃一口鱼肉,麻辣味在口中散开,令人回味无穷。

在品尝水煮鱼时,可以搭配一碗米饭,将麻辣鱼汤浇在米饭上,让米饭充分吸收鱼汤的鲜美,一口鱼肉、一口米饭,既能品尝到川菜的麻辣风味,又能感受到米饭的绵软香甜,真可谓人间美味。

材料:草鱼一条,豆芽适量,干辣椒、花椒适量,葱姜蒜适量,豆瓣酱适量,料酒、盐、淀粉、蛋清适量,食用油适量。

将草鱼去鳞去内脏和鱼鳃,切成薄片,洗净后将鱼肉剔下来,切成片状。用蛋清、淀粉、料酒、盐、胡椒粉腌制10分钟,让鱼肉充分入味。

煮豆芽,黄豆芽焯水后铺在碗底,煮至豆芽断生后捞出放入碗底。

锅中倒入食用油,烧热后放入葱姜蒜、花椒、干辣椒爆香,然后加入豆瓣酱煸炒出红油。

锅中加水,水开后放入鱼头和鱼骨煮至汤白,将煮好的鱼头和鱼骨捞出放在黄豆芽上。

再放入鱼片,用筷子轻轻拨散,煮至鱼片变色后捞出放在豆芽上。

加入盐、料酒调味,煮开后将汤汁浇在鱼片上。

在鱼片上撒上适量的葱花,浇上热油即可食用。

7:杭州西湖醋鱼。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有说法认为其前身乃宋嫂鱼羹,相传南宋高宗赵构游西湖时,曾品尝过由民间女厨师宋五嫂制作的鱼羹,大为赞赏,后被誉为“国宴”佳肴。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西湖醋鱼源自清代的醋搂鱼,二者在做法与食材上颇为相似,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演化为今日所见的西湖醋鱼。

正式得名于建国后,当时将杭州城内流行的“醋溜鱼”做法命名为“西湖醋鱼”,并在1956年的杭帮菜评选中荣登榜首,成为闻名遐迩的名菜。

西湖醋鱼的典故中,流传最广的是叔嫂传珍的故事。

相传古时杭州有两兄弟,姓宋,哥哥被恶霸所害,弟弟与嫂子相依为命,临行避难前,嫂子烧了一条酸甜口味的鱼,寓意人生酸甜苦辣,告诫弟弟勿忘哥哥的仇恨与嫂嫂的辛酸。

后来弟弟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复仇,并在品尝到这道醋搂鱼时,忆起嫂嫂,二人终得团圆。

西湖醋鱼的特点在于其鱼肉鲜嫩,醋汁浓郁,口感酸甜适中,香气扑鼻。

品尝时,鱼肉入口即化,酸甜交织的味道在舌尖绽放,即便是对于酸稍有忌讳的人,也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风味魅力。

材料:活草鱼一条(约1.5斤),姜末适量,白糖、米醋、酱油、料酒、湿淀粉适量,食用油适量,葱花少许。

将活草鱼去鳞、去膛、洗净,两面各划七刀,不切破皮,以便入味。

将鱼放入沸水中,加少许料酒,煮至断生,捞出后码放在盘中。

锅中留少许原汁,加入姜末、白糖、米醋、酱油,煮沸后,用湿淀粉勾芡,调制成浓汁。

将浓汁均匀地浇在鱼身上,撒上葱花,淋上少许热油,使胸鳍竖起,鱼肉更加鲜嫩。

8:东北得莫利炖鱼。得莫利,满语意为“渡口”,这道菜的起源地正是黑龙江省方正县伊汉通乡的得莫利村。

相传,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在路边开了间小饭店,用当地的活鲤鱼与豆腐、宽粉条炖煮在一起,味道鲜美,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得莫利村的一张美食名片。

得莫利炖鱼,将鲜活的鲤鱼宰杀洗净,腌制去腥;其次,准备豆腐、粉条、五花肉等辅料,并将粉条用温水泡发,五花肉切片备用;接着,用热油将腌制好的鲤鱼煎至两面金黄,捞出备用;

然后,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放入葱、姜、蒜、干辣椒等调料炒香,再加入豆瓣酱、酱油等调味料,炒出酱香味道;

最后,将煎好的鲤鱼、切好的豆腐、粉条、五花肉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直至汤汁浓郁,鱼肉鲜嫩。

在炖煮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糖等调味料,以调节口感。

9:湖北清蒸武昌鱼。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因产于鄂州梁子湖而得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自古以来便享有盛誉。

东吴时期,孙权在鄂州建都,品尝了当地的武昌鱼后赞不绝口,称其为“妙哉!武昌出此等上佳鱼品”。

清蒸武昌鱼

选用一条鲜活的武昌鱼,宰杀洗净后,在鱼身两侧各划几刀,便于入味;

其次,将鱼放入盘中,撒上适量的盐、料酒、姜片、葱段等调料,腌制片刻;

接着,将腌制好的鱼放入蒸锅中,大火蒸制10-15分钟,直至鱼肉熟透;

最后,取出蒸好的鱼,撒上葱花、香菜等配料,淋上热油与生抽,即可上桌享用。

10:湖南剁椒鱼头。据传,这道菜的起源与清代文人黄宗宪有着不解之缘。

在清朝雍正年间,黄宗宪为躲避文字狱的迫害,逃至湖南的一个小村庄,借住在一户农家。由于囊中羞涩,他经常在附近捞鱼以解温饱。

一日,女主人见黄宗宪无钱买菜,便用鱼肉煮汤,同时将辣椒剁碎与鱼头一同蒸制。

黄宗宪品尝后,觉得味道独特鲜美,便让家中的厨师进行改良,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剁椒鱼头。

这道菜因此有了“鸿运当头”或“开门红”的美称,寓意着好运和繁荣。

湖南剁椒鱼头以鳙鱼鱼头、剁椒为主料,配以豉油、姜、葱、蒜等辅料蒸制而成。

其色泽红亮,味道浓烈,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口感软糯,鲜辣适口,风味独具一格。

将鱼头洗净,去除黑色薄衣及内脏,然后用小葱、大葱、姜片放入料理机加入黄酒榨成葱姜汁,抹匀鱼头全部腌制15-20分钟,以去除鱼头的土腥味。

准备好相关佐料,大蒜、姜切粒,大红椒切丁,适量豆豉及五花肉待用。剁椒酱沥干水分待用。

倒入食用油加入适量五花肉炼油至五花肉焦黄,用刚炼好的猪油取出猪肉渣放入姜末、蒜末爆香后加入豆豉翻炒,最后倒入红辣椒粒继续炒干水分后加入适量鸡精、蚝油炒均匀,盛出待用。

在蒸盘中放入两根筷子将鱼头撑起,然后分别均匀地在鱼头上倒入适量啤酒、豆豉鱼油、鸡精、白糖,再将调制好的剁椒慢慢地铺满整个鱼头,最后将适量姜片及葱段放在鱼头中央,浇上适量色拉油后放入蒸锅。

大火蒸约十二分钟左右(根据鱼头大小来决定时间长短),去除姜片及葱段后撒上葱末,抽出蒸筷即可上桌享用。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