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刘封临死前的那一声哀鸣,震醒了刘备,也震撼了蜀汉的将士。这声绝望的哀鸣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对父亲的怨怼,还是对命运的控诉?
刘封从嗣子到孤臣
刘封本名寇封,刘备在襄阳借居时收他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刘备当时无子,把刘封当作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年纪轻轻便跟随刘备征战四方,勇猛无畏。
汉水之战、长沙攻伐,刘封都曾立下赫赫战功。
养子身份,使他在蜀汉内部有着特殊的地位,既不是亲生骨肉,也不像关羽和张飞那样,与刘备有过命的交情。
刘封始终徘徊在,蜀汉权力中心的边缘,既要小心维持,自己作为嗣子的身份,又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性格刚烈,却不够圆滑,关羽、张飞对他并无特别的亲近,也对这个突然出现的“继承人”保持警惕。
刘封在蜀汉的日子,注定是孤独的。
刘备对刘封寄予厚望,想让他在自己的事业中崭露头角,刘封也没有让养父失望,战场上勇猛,敢冲敢打,俨然一副小将军的风采。
那些年,在刘备的军队中,也越来越受到重用。
刘备每每看见刘封立下战功,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对左右人道:“此子有勇,亦是我之幸也”,这一切随着荆州失守逐渐改变。
荆州失守,刘封未援的抉择
荆州失守,是刘封命运的转折点。
关羽镇守荆州,坐镇一方,刘封奉命驻守上庸,与孟达一同防守北线,确保魏军不能轻易越过汉中直逼蜀地。
那年,关羽在荆州发起北伐,围困襄樊,斩杀庞德,声势一时无两。
风云突变,东吴吕蒙袭取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节节败退,形势岌岌可危。
危急关头,关羽派使者向刘封求援,盼望他从上庸率兵支援荆州。
刘封接到消息后,眉头紧皱,神情凝重。
知道荆州的局势危险,但也知上庸的守备同样不能松懈,一旦魏军趁机从北方进攻,蜀汉整个防线都将崩溃。
孟达建议刘封不必出兵,以防自损实力,说:“此时出兵,劳师远征,胜算难料。不如按兵不动,以保全自身。”
刘封犹豫了,望向荆州的方向,心中翻涌不止。
那是养父的基业,是蜀汉的命脉,关羽则是他养父的手足兄弟。
援,还是不援?刘封最终选择了听从孟达的建议,放弃支援,关羽最终战死,荆州失陷,刘备痛哭失声,一连数日不曾进食。
刘封的决定并非轻率,出兵援助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面对东吴和魏军的联手,蜀军力量本就不足,再贸然出兵,可能连上庸也守不住。
孟达的劝说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刘封一面考虑到手头有限的兵力,一面想着如何能两全其美。
可惜没有想到,关羽的失败会如此迅速,形势比他所预想的更为严峻。
当关羽败亡的消息传来时,刘封面如土色,心中仿佛压着千斤巨石。
荆州的失守,让刘备彻底改变了对刘封的态度。
刘备将荆州的失败,与刘封的决策联系在了一起,内心的不满愈发强烈。
而刘封则在这件事后,彻底失去了刘备的信任,曾经的勇猛与功绩,在此刻显得那样无足轻重。
关羽的死,令刘备悲痛不已,愤怒和失望积压在心头,使他对刘封的怨念也日益深重。
赐死刘封——亲情与政治的双重考验
失去关羽之后,刘备情绪低落,对刘封的态度也变得冰冷。
诸葛亮和赵云,也都看出了刘备对刘封的不满,诸葛亮为了稳固蜀汉内部,向刘备建议:“刘封刚猛,性情难以控制,且与孟达失和,日后恐生祸乱,不如及早除之。”
刘备听后,久久没有回应。
他知道刘封的勇猛,也知道刘封的忠诚,但同样不能忽视,对关羽之死的愤怒。
最终选择了赐死刘封,这不仅是为了平息内心的愤怒,更是出于对蜀汉未来的担忧。
希望通过杀掉刘封,来防止可能的内乱,维持政权的稳定。
刘封被押赴刑场时,神情木然。他知道,自己已没有了活路,抬头望天,仿佛想看一眼自己未曾见过的远方。
低声喃喃:“我一心为蜀,何曾有异心?我为蜀汉流血,至死不悔……”眼中噙满泪水,声音凄切。
那一声哀鸣,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充满绝望与不甘,士兵们面面相觑,心中默默叹息。
刘备沉默了很久,坐在屋中,长长叹息了一声。
想起那个少年,第一次叫他“父亲”时的样子,想起刘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模样,心头一阵隐痛。
刘备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蜀汉,但却无法摆脱心中的苦楚。
临死哀鸣与刘备的醒悟
刘封死后的日子里,刘备的心情一直没有好转。
失去关羽的痛苦,失去刘封的遗憾,一次次涌上心头,独自坐在屋中,对着地图沉思,神情中带着几分落寞。
刘封临死前的哀鸣,一直在刘备耳边萦绕不去。
自己是否真的做了正确的决定,刘封的死,是否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愤怒和偏执,还是因为诸葛亮与周围人的劝说?
怂恿自己杀死养子的人,是否真的出于一片忠心,还是另有隐情?
这一连串的疑问,让刘备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
一次,刘备与赵云在庭院中闲坐,赵云看出了刘备的忧虑,便劝说道:“主公,刘封虽有过,但毕竟也曾为蜀汉出力。此事既已过去,还请主公勿再介怀”。
刘备点了点头,长叹道:“子龙,你不明白啊。我如今愈发感到,这权力之争,实在可怕。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保全……”赵云默然,无言以对。
刘封之死,对刘备而言,不仅是亲情的失落,更是政治的无奈。
自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听从了那些怂恿杀死刘封的建议,结果却是亲手斩断了自己的血脉。
常常梦见刘封,梦见他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梦见跪在自己面前请求原谅。
刘备每每从梦中惊醒,心中尽是悔恨与痛苦。
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刘备再也没有过继任何人为嗣。
看着刘禅,心中满是对这个幼子的担忧,害怕自己离世后,刘禅无法承担起蜀汉的重任。
刘备开始更加依赖诸葛亮,希望能在自己去世后辅佐刘禅,保全蜀汉江山。
心中始终有个声音在问:如果刘封还在,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刘封的哀鸣,最终成为了刘备心中永远的痛,是对自己命运的不甘,也是对刘备这个“父亲”的无声指责。
刘备醒悟得太晚,在权力的斗争中,最可怕的不是敌人的刀剑,而是那种藏在自己身边、冷冷建议你斩草除根的声音。
刘封之死,是三国时代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
刘备的决策,是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挣扎,是政治与亲情之间的考验。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亲情往往无法抵御权力的诱惑。
刘备最终明白了这一点,但为时已晚。
刘封的命运,成了他一生中最深的悔恨,也成了蜀汉历史上最为悲哀的一段往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