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一:
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目光短浅的人都是非对即错,实际上新能源同样是双刃剑。
新能源汽车本质上是换皮,但我们因为要刺激消费和产业升级肯定需要,不然从房地产下来的劳动力怎么办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疫情的时候,有些地区直接群体免疫;我们坚持了段时间,也同样操作了
放弃新能源,短期内可能岗位啥的有变化,但如果比较稳定放弃也没啥
利处没某个人认为的那么大,危害也没那么大
车主二;
美国不缺油,中国缺油。
欧洲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应该不是主动放弃,而是真的打不过的感觉。
现代起亚油车几乎退出状态,新车根本卖不动,胜达上市一个月几百台销量。
两田日子也不好过,被全面围剿,不单单是电车,广汽自己的混动也在大力推广,传祺E8混动简直把奥德赛按在地上打。
BBA疯狂增配降价,往后的日子应该越发艰难。电车领先已经干到50万这种要命的价位段,留给传统豪华的只有百万级狭小的空间,国产依然在不断试探。
往后就不是他们放不放弃新能源,而是担心下油车还卖不卖的动。
车主三:
回想起学生时代,班级里总不乏一些在成绩揭晓时发出豪言壮语的同学:“哼,只要我稍微用点功,这成绩我也能拿到!”然而,众所周知,考试成绩并非仅凭努力就能轻易提升的,这些言语上的“差生”与当今某些欧美国家的态度颇为相似。
欧美国家真的在新能源领域缴械投降了吗?当然没有。新能源犹如一块诱人的巨型蛋糕,各国都虎视眈眈,甚至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新能源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作为支撑。否则,即便是造出一辆独立的整车,也会因缺乏配套体系而导致成本飙升。
想象一下,如果一辆紧凑型轿车标价30万,你会购买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但如果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大约10万左右出售,车企又要面临严重的亏损。进退维谷之间,欧美国家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显得犹豫不决,迟迟未能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给人一种它们已退出新能源竞争的错觉。
然而,欧美国家正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他们对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征税,旨在保护本土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鼓励新能源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帮助本土企业熟悉生产工艺,逐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我们绝不能轻视欧美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决心和实力。他们并未放弃,而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车主四;
欧美放弃新能源车是因为环保理论突破了吗?显然不是。引起改变的因素只有一个,中国的新能源车系统性崛起并且“遥遥领先”。把各种配套产线开进欧洲,老牌工业国家慌了。想想10年前中国的汽车成品什么状况,再看看现在,大家都不是瞎子。你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是你不也在享受着国家汽车工业崛起带来的红利嘛?哪怕是当年一直加价销售的最坚挺的汉兰达,现在也有几万优惠了。
想想为什么军车还是国三排放的大泵机器
纠正一下,人家没有放弃新能源的研发,反而加大了投资研发的资金,只是放弃垃圾的电瓶车而已
安全理念人家远胜我们!
主要西方国家不是傻子
我们没有发动机只能搞电鸡[笑着哭]
新能源新在哪儿,电瓶车几十年前工厂就有
如果是新能源,他们不会唾弃的,可惜,是电车。
关键是人家不认为电动车是新能源,咋办,人家也不给电车各种补贴,咋办?
这是新能源吗?电瓶车
做不好发动机,是无法巩固国防的。
单单一个充电设施欧洲国家就建设不起,没有充电设施还怎么发展电车?
看来欧美以前喊节能环保,说天气变暖是炭排放太多引起的。强迫大家减排。一时间风能,太阳能,电车争相上马。中国也是铆劲上马。并且技术领先欧美。。欧美领导人一看这么干下去,中国要占大便宜。这不行。于是呼,美国总统特朗普说天气变暖与炭排放关系不大。于是乎美国要大力开采页岩气,开采石油。欧盟放弃电车计划,重新发展油车。放了中方一个鸽子。这是不是一种阴谋论。
电车并不是新能源车
不是放弃新能源,是放弃电车
德国氢能源汽车以研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