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句话说的好,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个体。
以前大家只是笑笑说,我进国企,相当稳定,爽歪歪。
以前没问题,但是到9月底,风云突变,国资委正式提出了,跟国企末位淘汰的相关内容。
国资委要求2025年,必须完成末等调整制度,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真的要开始进行末位淘汰了,连领导可能都会被干掉。
这里头提到一个重要的点,如果说在2025年之前没有完成,或者仅仅是喊口号,但不落实。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调侃的,国企光打雷,不下雨。
也会被清算和考核,这次真的是要玩真的了。
末位淘汰这个词,是不是听起来特别的耳熟,比如说,末位淘汰kpi等等,主要是存在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
因为当年的互联网快速发展明显能感觉出,他们能赚很多的钱,给员工也开很高的工资,但如果你要被淘汰了,也会给你补偿。
但国企用这套,人们总觉得比较奇葩,因为国企本身的收入,比起互联网要差很多。
而且在收入不高的国企,很多人愿意进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稳定,我一干能干一辈子。
虽然说工资不高,但稳定啊,让人真的不知道他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玩真的。
但是你要配合十一之前,出台的稳定就业政策,再加上国企的末位考汰制,大概率情况,这就是拿正式职工开刀。
有人说那这怎么考核。
国企大概率,都是效率低下的工作,而90%以上的国企,不直接创造利润。
所以这么一抓,很可能是抓管理考核和个人创造的利益和价值,因为国企他再厉害,他也是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
如果不盈利,只是吃相关的补助,肯定走不长。
就像之前所爆料的东北某省的部门,还没有到饭点,立马打卡出去吃饭,被监察人员逮个正着。
为啥呢?是因为有比较稳定的工作,以及福利体系,这就导致无论我干多少,我都挣一样的钱。
无论我每天上多少班,我提拔的可能性,都会降低很多。
每个人都不上进,比谁自己成为老油条,没有成长,对企业来说这是致命的。
当然国企的工作制度,和私企不一样,私企销售岗位,主要以月底,或者年底或者集中的销售收入,以及业绩作为考核。
但国企有很多的资源,是很难通过所谓的量化来考核。
比如说,有些人去写材料,你总不能评判这个材料,写的绩效好或者不好。
国资委正式宣布要进行末位淘汰考核,处罚不干活的国有企业。
也就意味着,这很可能成为领导手中,一把对自己有用的利刃。
国企的人事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小组8个人里头有7个半,都是跟领导有关。
那么淘汰这半个是干活的,你作为一个部门领导到底何去何从。
而国营企业也开始了进行下一步的考核和发展,为了以后能够创造更多的业绩和价值,让整个的部门效率翻几倍
这种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借着这次机会,也能够彻底将国企进行进一步的腾飞和发展。
只不过站在普通国企职员的角度上,就要考虑很多了,因为他们得想办法,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去。
在国企里干超过5年以上,让他出去在自己找工作,或者自己创业摆摊
存活率基本为0,而权利如果真的在领导手里,他能够随便将一个人,放到末位考核上,可能又会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这次是真玩真的,但是谁会被末位淘汰,也就见仁见智了。
我央企干了35年了,前些年单位管的不严,经常出去干私活,私企,外企,其它央企都干过,没觉的出去干存活率为0。咱的手艺,老板们都喜欢,只是我受不了私企,外企那些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小主管,央企咱也没必要跳。
有关系的放心,干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