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10首浓丽哀婉诗词,春花秋月之作,饶富情味,让人陷入清愁中

荔枝姑娘诗词人 2024-09-23 22:26:56

【01】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不附近权贵,一生不得声,退居苏州时,曾对一位路遇的女子产生了倾慕之情,因而写下此词。

那天他路遇一位心仪的女子,她步履轻盈,好似惊鸿一般的洛神,可是她没有走到词人所在的横塘便翩然离去了。

他只能站在路旁,目送她的身影渐渐远去。他倾心眷恋,不禁遐想:她的青春年华会和谁共度呢?

清丽幽雅的楼台院落,彩绘雕花的窗户门楣,她住在那深闺之中,外人难以一睹芳容,恐怕只有春光才知道她的住所,可以与她作伴吧。

词人一片痴心,久久伫立,直望到天色渐晚。暮云冉冉飘荡,水边芳草茫茫,词人用他那富有才华的彩笔写下了断肠的诗句,来记载这份痴情。

如果要问他的愁思到底有多少?它无穷无尽、绵绵不绝,‘就像遍野轻烟笼罩下的萋萋芳草,就像满城随风飘飞的柳絮,就像初夏梅黄季节终日不断的细雨。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对心目中的美人的相思之情。

一个“闲”字,漫无目的,漫无边际,缥缥缈缈,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

词人用芳草、飞絮、细雨这三种缠绵凄美的事物将不可名状、难以描墓的“愁”形象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02】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

罗袜尘生步,迎顾。

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

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

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

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芳草开满了水边平地,柳丝随风飘满了道路。自己与情人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相见,她身姿轻盈地款款走来,迎向词人。

她手抚发髻,轻颦蛾眉,两人含情脉脉地相视,万般的柔情一时却说不出口。微风吹拂柳絮,两人相见不久却又要离别,词人就像这风中飘絮一样,乘舟向南而去。

离别之后,词人深切怀念他的情人。回首从前一同游玩的地方,远山重隔,已经越来越望不见了。

遥想花树底下的朱户人家,她在何处呢?梅子半黄,傍晚时帘外疏雨淅沥。面对着暮春情景,再加上心中满是相思的愁苦,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黯然伤神呢?

天地茫茫,情人不知何处,让他柔肠寸断。到这里,词人没让他的感情喷涌而发,而是以写景进一步蓄情。

梅子黄时,细雨如丝,他的愁,如迷漫天地的梅子雨一般,使他无法逃遁,无法挣脱。在雨声的淅沥中,春光流逝了,春色衰残了,他那迟暮、孤独的怅恨之情终于饱和到了顶点。

全词情景交融,步步推进,抒情委婉而曲折,情景疏淡而又浓烈,是一首辞情感人的小令。

【03】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先许,与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薄幸·淡妆多态》

这首词以男主人公的口气,写他与情人的恋爱和相思。初次见面时,她淡淡妆成、姿态绰约,更频频回眸,眼波传情,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他们以琴声传达心意、表达爱情,终于两相结好定情。记得那时,他们在画堂幽会,她轻颦浅笑、娇羞无奈,在睡鸭炉边、翔鸳屏里,偷偷解开香罗。那份柔情蜜意,词人至今难忘。

从过了烧灯节后,也不见她出外踏青、欢度挑菜节。游乐之日而不见伊人词人不禁加倍思念她,他想让燕子替他传达心意,然而往来阻碍重重,传情之笺无由传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她再会。

词人独处无聊,只能借酒消愁,百无聊赖之时,他厌厌浓睡,醒来时明媚的阳光还照在花梢上,这寂寞的时日是多么漫长!大好春光之时词人却感到寂寞难耐,他对情人的眷念之深,也就显而易见了。

词的上片写男主人公与情人相识、相爱和相恋的经过,下片写离别后男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全篇既热烈奔放,又缠绵悱恻,前欢与今愁,铺叙详尽,情致婉曲,且熔景入情,秾丽之极,读来令人叹惋。

起首二句写伊人虽淡妆亦多姿,初次见面,她用那双明亮的双眸频频回首相见。可见郎有情,妾有意,于是“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这两句用司马相如、卓文君之典,说明二人已目成心许。“向睡鸭炉边”以下三句写欢会的地点,在睡鸭形的熏炉边,在绘有翔鸾花纹的屏风内,他们双双好合了。

下片承上,说那次欢会是灯节之时,同时又开启下文,说除灯节外,还有挑菜节可以重温旧梦,但“过了”“不见”又点出这两次都未见到伊人的踪影。“几回凭双燕”以下三句,写男主人公几次设法与对方联系,但都障碍重重,音信难通。

接下来迸出一句“约何时再”的慨叹。最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在绵绵相思中终日百无聊赖。

此词写人、写事、写情,均层层深入,细腻婉转。于言情中布景,景即是情,情则愈加浓烈,手法高妙。

【04】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太多太频。

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发狂,也不怕人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

这首小令以乐观豁达的态度表现了年老心不老、珍惜春日、及时行乐的豪情。

上片写暮年惜春的情怀,寓有垂老之叹。起笔言辞耿直率真,“厌”字将春天拟人化,形象生动。

“老人几度送余春”写老人每年都是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春天,深入地表达了老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惋惜。“惜春行乐莫辞频”写老人要用实际的行动来珍惜春光,在春天里要及时行乐。下片写惜春行乐之态。

作者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风流快活,听歌观舞,赏花饮酒,不亦乐乎。“恼”“颠”“拼”三个字则表现出了作者在行乐中癫狂的状态,以至于忘乎所以。

这种忘我的状态暗喻着作者对现实的失意,借行乐饮酒麻醉自己,更添了几许无奈与悲凉。末句点明自己醉酒癫狂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超脱于尘俗的乐趣。

这是呼吁人们去从酒杯中寻找感情释放的乐趣。

这首词没有委婉曲折的隐晦之语,句句都是直抒胸臆,豪放而洒脱,给人一种疏旷之感。

【05】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高楼房角之上,一缕晚霞正在慢慢消失,天色渐渐暗了;初春时淡黄色的杨柳树上,乌鸦栖息在树枝之间。一位美人在月色下采摘梅花,这清幽淡雅的情景让人顿生超尘绝俗之感。

这位美人手里捻着幽香的梅花,笑意盈盈地回到深闺里去。她回房以后,放下帘幕挡住窗纱,因为东风吹来,比入夜时又冷了一些,她想让屋子里暖和一些,免得冻坏了刚摘的梅花。这番细心呵护,足见她的爱梅之情。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美人傍晚到入夜时的生活片段。

全词以写景为主,把美人和月摘梅作为月夜美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气,体现出潇洒脱尘的风致。开头出现在画面上的不是一座高楼的全貌,而是它的一角。

这一角红楼,正具有“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艺术魅力。“初”就是说那一缕霞光,眼看着正在消失,给人以动感。杨柳淡黄,知是初春,有乌鸦栖息其中。

这里用了一“暗”字,就更给人以景物清幽之感。玉人,本来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该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下阕紧承人在月下摘花,轻轻启开她的心扉。她要回到房间里去了,手里捻着梅花,脸上笑盈盈的。

回到闺房以后,只做了一件事:放下帘幕,使它挡住纱窗,因为东风吹来,比入夜时又冷了一些。

此调下片首两句大都用对偶句,末句单承作结,极不易写好。贺词小令的结尾确是不凡,其手法是多样的。

这里“东风寒似夜来些”一句,既绾住上两句的归户与垂帘的人物活动,又回带上片从霞消到月上这段时间历程,可称妙笔。

【06】

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无论多么留恋春天,暮春还是到了,杨柳浓荫清凉,满天游丝飘舞,这富有暮春时节特征的景象不免让人心生惆怅。

词人遥想当初,他与恋人水边洗衣处分手离别之时,遍野开满了白藏花。他见春景而伤神断肠,其实正是因为怀念昔日的恋人。

离别之后,词人深深地思念他的恋人。春日闲寂,他整天写词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弹起胡琴,也是为了倾吐心曲,这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人无尽的思念和凄凉。

夜来下起了寒雨,然而很快几点细雨便被风吹散,天空中只见一弯朦胧的淡月,几朵云彩悠然来去。这清幽的景色,衬托着词人心中的哀伤,以景结情,语淡而情深。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

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

“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

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

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

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07】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词人登上采石山蛾眉亭,极目望去,只见牛渚矶突出江中,对面耸立着天门山,两山夹江对峙,“牛渚天门”成为扼守金陵古都的天险。

这山水胜地,曾为七朝所占。清雾渐渐散去,昔日的天险要塞,而今成为游人登览怀古、观赏山川胜景之地。

等到夜晚降临,月光下词人望见江潮平阔、波光潋滟,悲凉的塞管正轻轻地吹奏着《阿滥》曲。

江风吹过,顺风传来金陵城的夜更鼓点,这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与当年城守关塞时的金戈铁马是多么不同。

词人此刻的所见所闻,似乎向人表达着历史兴亡的慨叹。全词笔势雄健,视野宏阔,或写景寓意,或借声传情,颇有尺幅千里之势。

【08】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逦迤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归,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伴云来·天香》

轻烟笼罩着树林,夕阳在山头落下去,黄昏时的钟鼓声连续不断地传到词人耳中。烛光映照着帘栊,蟋蟀伴着机杼声不住啼鸣,似乎也因这深秋的秋风和寒露而感到悲苦。

那些因思念远人而难以入眠的妇人,夜起捣衣,发出砧杵之声。凄切的蟋蟀声和捣衣声惊动了流落天涯的词人,他不由产生了悲秋之感,感叹时间易逝,转眼间又是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了。

想当年,词人年轻时豪迈任侠,自负才气,满怀为国立功的崇高理想,甚至满以为司春之神东君会将春天付与他。

但冷酷的现实却让他沉沦下僚、浪迹天涯,壮志难酬,词人的一腔幽恨却不知可以向谁诉说,不免产生了怀人之情。

人事沧桑无情,幸好天上的明月有情,它还记得词人的旧游之地,它将伴着彩云而来,将词人所怀之人带到他的梦中,以慰藉他的羁旅寂寥之情。

此篇写游宦羁旅、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全词写景笔墨不多,却能抓住特征,融景入情,情蕴深婉沉郁。

起首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落日余晖,隐隐约约的钟鼓,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

次三句场景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时间也已是夜静更深。蜡烛有芯,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

这两种意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意蕴。词人心中自苦。

故眼前烛影、耳边蛩鸣无一不苦。偏又“断续寒砧”入耳,比黄昏钟鼓、暮夜虫鸣更加强烈地震撼了作者那一颗厌倦游宦生活的天涯浪子之心。蓦地一笔跳开。慨叹时光匆匆,又是一年岁暮。

下片起首叙写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东君”会加意垂青:没想到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

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己者诉说。然而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

于是词人乃放笔直抒相思,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好伴云来,还将梦去”。言已尽而意无穷,留人无限遐想。

【09】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芳心苦·杨柳回塘》

杨柳围绕着曲折的池塘,鸳鸯游弋在江河入海处,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小船。

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花只能渐渐地枯萎凋落,空留下一颗苦涩的莲心。

夕阳的回光映着潮水,行云夹着雨点,无情地打在荷花上。

随风摇曳的她呀,像是向骚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在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此词咏写荷花,暗以荷花自况。

起两句写荷花所在之地。“回塘”“别浦”,处于不容易被人发现,因而也不容易为人爱慕的环境之中。

“杨柳”“鸳鸯”,用来陪衬荷花。第三句由荷花的美丽转入她不幸的命运。古代诗人常以花开当折,比喻女子年长当嫁,男子学成当仕。而荷花长在水中,一般都由女子乘坐莲舟前往采摘,水中浮萍太密,莲舟的行驶就困难了。

以荷花之不见采由于莲舟之不来,莲舟之不来由于绿萍之断路,来比喻自己之不见用,托喻非常委婉。

第四句再作一个比喻。荷花既生长于回塘、别浦,莲舟又被绿萍遮断,不能前来采摘,那么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又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

这是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之断然不来,比在位者对自己的全不欣赏。“红衣脱尽”,是指花瓣飘零;“芳心苦”,是指莲心有苦味。将花比人,处处双关,而毫无牵强之迹。

下片“返照”二句,所写仍是回塘、别浦之景色。夕阳返照在荡漾的水波之上,迎接着由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的流云,则带着一阵或几点微雨,洒向荷塘。

这两句暗示了荷花在塘、浦之间,自开自落,为时已久,饱历阴晴,而始终无人知道,无人采摘,用以比喻自己的生活经历,也遭遇过多少世事沧桑、人情冷暖。

“当年”两句,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

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作者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给春风,则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一种不愿和其它的花争妍取怜的意思在内。

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

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

《宋史》中记载贺铸“虽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这也是本篇的来由吧。

【10】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伤动人的悼亡词。

上片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遂脱口而出道:“同来何事不同归?”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自己失去伴侣,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下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

这里也是用典,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

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

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在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婉凄绝,感慨万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2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