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历史,热门人性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9-16 15:51:35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兵变弑君)

公元908年,南吴的两位权臣,一个张颢,一个徐温,俩人联手弑君,杀害了当时南吴的第二位国君,杨渥。

当初俩人的想法是,杀掉杨渥之后,控制南吴的领土,然后举兵向后梁投降,图一个安逸富贵。

现在杨渥死了,那么徐温就打算投降后梁了,可是张颢这个时候却跳出来说,自己不想投降后梁了,自己要自立,自己要单干。

张颢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

后梁的开国皇帝是朱温,而当年朱温称帝的时候,反抗朱温统治最激烈的就是南吴杨氏,杨行密在某种程度上和朱温那简直是死敌,现在咱们举国投降朱温,万一朱温变脸,咱们还能有好果子吃么?

几年以来,你我二人在杨渥的手底下吃了不少亏,现在顶着巨大的风险,顶着万世的骂名,好不容易把杨渥给弄死了,正是我们据有淮南天下而大展宏图的好时机,怎么能把这江山拱手献给那朱温老贼呢?

张颢把这个想法跟徐温一说,徐温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他私下里找来幕僚严可求商量对策。

这个严可求,他是南吴的老牌幕僚了,杨行密当家南吴的时候,他就时常出谋划策,常有机灵的点子,杨行密临死之际,人在扬州,他要把王位传给驻守宣州的儿子杨渥,所以下发了一道文牒,让杨渥速来接班,当时负责从扬州到宣州送这个文牒的,正是后来被杨渥杀掉的节度判官周隐。

那杨渥后来为什么要杀周隐呢?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杨渥滥杀,因为杨行密让周隐去送文牒,周隐愣是压住文牒放在家里三五天也没送走,杨行密那个时候已经是水米不进,旦夕将死了,他着急啊,于是派徐温和严可求到周隐家里去看看怎么回事儿,俩人到了周隐家,没见到周隐,却见到了文牒就在周隐家的桌子上放着,严可求当下建议,也不等周隐了,而是让徐温拿走文牒,亲自送到宣州,因此杨渥才能顺利继位。

反正严可求这个人吧,你说他是绝代谋士,那也有点过高,可此人心思细腻,反应敏捷,最主要是他这个人遇事不慌,很多紧要关头都能拿出办法来。

(运筹帷幄 严可求)

宋朝有个文人,名字叫做苏洵,曾有名言一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世界上有种人,哪怕泰山在他面前崩塌,他也神情自若不会改变,麋鹿突然从眼前跳过,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这考验的是什么,本质上泰山崩塌,麋鹿跳过这种事儿,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就比如说开车吧,只要我们有了驾照之后我们都会开车,我们都可以上路行驶,既然大家都会开车,都可以正常行驶,那么人和人之间的驾驶区别在哪里呢?为什么说有人是老司机,有人就是新手司机呢?

驾驶技术的高明与否,不在于你是否会开车,因为正常开车谁都会开,真正考验驾驶技术的,是非正常行驶时的驾驶技术,也就是突然遇到危险的时候,司机的一瞬间反应。

比如,对面有一辆大货车袭来,反应快的猛打方向盘就躲了过去,而反应慢的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呢,就被撞到了。

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怕泰山在自己眼前崩塌,但是当泰山崩塌的时候,他免不了脸色一变,这不是因为他害怕,而是因为生理反应,条件反射。

而能克服这种生理反应和条件反射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大神。

现在徐温来找他指点,他嘿嘿一乐,轻描淡写的说:

张颢这个人,狂妄自大,蠢笨无知,成不了大事儿,足下不必多虑了。

你看,大神就是大神,大神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说这张颢呢,的确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杨渥被杀不过一两天,张颢就在扬州府集合兵士,召集南吴的高级将领和一众文官,他把大家集合起来,然后他自己则站在上首,做出主人的姿态,大声斥问:

现在杨渥已死,谁能继承南吴的江山和功业?x3

(图谋自立 张颢)

为什么说这句话后边有个x3呢,那是因为张颢真的把他这句话重复了三遍。

他口气是一遍比一遍狂妄,一遍比一遍嚣张,而且他这个口气根本就不是询问,而是强迫,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拥立他为南吴的新君。

而就在这个时候,严可求站了出来,他拉着张颢的手走到内堂隐秘处,恭恭敬敬说了一段话:

现在天下大乱,四境多事,南吴新主,自然是非你不可,你想要做新王,我们都支持,但是问题是,你做新王的这个步骤,恐怕不能太快。

严可求这么说,绝非故意拖延时间,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时在南吴的地方州郡上,有很多刺史啊,将领啊,他们都是杨行密时代就存在的武人,他们和南吴杨氏关系深厚且密切,因此他们不一定会支持张颢即位。

那么这种情况下,你还是要强行称王,很容易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地方反抗,到时候那可就糟糕了。

张颢没问那该怎么办,严可求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

眼下将士们未必真心归顺于你,不一定对你诚心侍奉,所以还不如先扶立一个杨氏幼主,等到时间久了,大家慢慢接受了,你再取而代之,这不就妥了么。

严可求的计谋,非常符合一个具有狼子野心的权臣篡位登基做皇帝的思路,因为古代历史上那些僭越称帝,取旧朝建新朝的人,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很少有权臣刚刚夺权,或者刚刚杀掉本朝的皇帝之后就敢直接登基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杀掉皇帝然后自己做新皇帝这么简单。

被杀掉的皇帝,他拥有属于他的一批政治势力,拥有铁杆拥护者,有武将支持他,有文官支持他,有百姓支持他,有一定的阶级支持他,还有舆论会支持他,总而言之这些你都是要考虑到的——你即位之后,他们会不会支持你,他们凭什么支持你?

(权力的纷争)

贸然登基,百官们情感上是否可以快速接受,突然即位,又能否取得民间百姓的好感?武将如果作乱,何如?

远的就不说了,就拿同时期的朱温来举例。

他成为唐朝的权臣,掌握核心权力之后,杀掉了唐昭宗李晔,但是他也没敢直接登基,而是拥立了唐哀帝李柷,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很简单,大唐已经将近三百年了,唐的影响力和精神力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不然为什么小说《西游记》里玄奘走到哪里,都要念叨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呢?这不仅仅是让沿途各国的国王悠着点,更是一种身份认同。

所以,为了消弭这种影响力和认同感,大凡权臣篡位,改朝换代,都需要搞出来个傀儡皇帝过度一下,让时间来抚平这一切。

你比朱温如何?朱温都不敢贸然夺权上台,你行么?

张颢听完,无言以对,他正在思考要不要听从严可求的意见,而严可求已经趁着他这一晃神的功夫,从内堂里走了出来,宣布了册立杨行密的幼子杨隆演为新君的消息。

大家高声欢呼,随即扶正新君,生米,愣是让严可求给煮成爆米花了。

严可求还打了一手感情牌,诉说当年杨行密打江山多么多么不容易,对待将士们多么多么的好,又说如今杨氏的后人,那是孤儿寡母多么的不容易,引得在场众人是长吁短叹,落泪连连,都一个一个的拍着胸脯表示一定效忠杨氏。

终于,在严可求的计谋之下,在惊心动魄的变局中,杨隆演成为了南吴的新王。

而这一切,都要靠严可求的随机应变。

杨隆演即位之后,张颢一直郁郁寡欢,因为如果按照严可求的计划,杨隆演势必要在位一段时间,自己才能取而代之,而在自己等待取而代之杨隆演的这段时间里,昔日的同盟和战友徐温则成了最大的威胁。

他张颢是权臣,徐温也是权臣,他张颢等着篡位,保不齐徐温也等着篡位,万一这段时间徐温的发展势头盖过自己,到时候自己没篡成位,反而让徐温捷足先登,那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啊。

当年张颢和徐温可以说是脏活一起承担,累活一起干,诛九族的大事一起谋划,俩人是把脑袋拴在了一条裤腰带上,他们的关系在别人看来已经足够牢不可破,那是因为他们当时属于利益共同体,可现在不一样了,双方的利益不一致的同时,关系随即破裂。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没有利益基础的友情十分不稳固,都不用走,风吹两下就散了。

历史写得尽,人心写不完,有人能上知天文下明地理,有人能历代兴衰信手拈来,可是基本不会有人敢说,我懂人性。

人类世界的科技如此发达,我在千里之外写下这些文字,你则可以在千里之外看到,我们有手机,电视,电脑,我们还有近年兴起的ai,我们有飞船,火箭,甚至很久以前我们就可以去月球,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探索每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参考资料:

《十国春秋·吴十·卷十》

五代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浅析,《文教资料》 2023年第13期13-17

1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