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8岁学艺,10岁登台,于民国乱世开创“梅派”男旦先河,力压群芳,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因此享誉世界。
但他的情感世界却似乎鲜为人知。事实上,在他精彩纷呈的戏曲艺术生涯之外,他本人的人生故事,同他所演绎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样真实。
梅兰芳原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 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由于父母早亡,伯父梅雨田又没有儿子,于是将梅兰芳过继到了自己门下,并送他拜师学艺。
1910年,梅兰芳正值“倒仓”,也就是嗓音变声期,只好暂时停演在家休养。
也就是这期间,经人介绍,梅兰芳娶了著名武生王毓楼的妹妹王明华。王明华比梅兰芳要大两岁,按照梅兰芳祖母的意思,梅兰芳母亲早逝,妻子年龄比他大些正合适。
而果然如祖母所料,王明华为人持重,聪慧伶俐,居家勤俭,婚后和梅兰芳很是恩爱,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梅家也毫无嫌贫之意。
婚后不久,梅兰芳顺利度过“倒仓”,恢复了嗓音,开始重新搭班唱戏,并渐渐走红有了稳定的收入。
原来掌管梅家的梅雨田见状,于是将掌家权交到了王明华手上。此后,王明华将梅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久又相继生下一双儿女,分别取名大永、五十,每逢梅兰芳下戏回家,就陪孩子们嬉戏玩闹,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十分欢乐和谐。
后来随着“梅派”艺术旗帜渐渐高扬,同样出身梨园世家的王明华,除了操持家务,开始在事业上为丈夫提供助力,帮丈夫抄写戏词,设计发型。
在梅兰芳演出古装新戏《嫦娥奔月》时,王明华甚至每晚到剧场,为梅兰芳梳头、化妆、更换戏服。据说梅兰芳梳头很有一手,她的那种梳发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出来。
1919年秋,梅兰芳首次赴日本访问演出,王明华亦同行,夫妻二人形影不离,相处和睦。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麻疹病,令王明华和梅兰芳的一双儿女在三年内相继夭折。王明华因此受到沉重打击,也令梅家陷入到巨大的悲痛中。
中国老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梨园向来重视家族血脉的传承,梅兰芳的大伯又没有儿子,这样一来,梅兰芳就成了家中肩祧两房的独子,而王明华当初在生下一双子女后,大概是怕自己不留神再怀孕分散丈夫的注意力,自作主张做了绝育手术,如今一双儿女相继夭折,等同于断了梅家的香火。
向来顾大局识大体的王明华明白丈夫身负为梅家传宗接代的重任,在承受失去孩子痛苦的同时,不能不同意梅兰芳再娶。
1921年,梅兰芳迎娶了第二任妻子福芝芳。福芝芳出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父亲早逝,自幼和母亲相依为命,这个经历和梅兰芳也颇为相似。
后来福芝芳进了梨园,拜师学艺,学习青衣,巧合地是,她的老师正是梅兰芳的老师吴菱仙,吴老先生也乐见自己的两个弟子结合,于是受梅府之托,到福家说亲。
福母了解到梅兰芳虽然已婚,但发妻不能生育后,最终应下了这门亲事,同时也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自己的女儿不做偏房,要和王明华同等名分,二便是因为自己膝下只此一女,必须跟着女儿一同到梅家生活,梅兰芳将来要为自己养老送终。
对这两个条件,梅府均表示同意。福芝芳顺利嫁到梅府,大婚之日的晚上,梅兰芳明看出明华的复杂心理,为了不让她难过,特意先到她房里陪她说了会儿话,临了才道:“你歇着,我过去了。”
而王明华对于丈夫这样的行为,自然也十分欣慰和感激,便道:“你快去吧,别让人等着了。”
婚后第二年,福芝芳便生下了儿子大宝。据梅家后人回忆,福芝芳当时在生下儿子后不久,便提议过继给王明华,还叫奶妈把儿子抱到了王明华屋。
而王明华亲手给婴儿缝了顶小帽子戴上,又让奶妈把孩子抱回给福芝芳,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还请妹妹多费心,照顾好梅家后代。”
如此,福芝芳同王明华姐妹相称,共侍一夫,三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互相尊重,关系也比较融洽。
不幸的是,王明华染上当时最难治愈的疾病——肺结核,担心传染给梅府一家老小,于是她独自去了天津养病,但久病不愈,终于1929年病逝于天津。
梅兰芳和福芝芳知悉后,当即让管家带着年仅3岁的幼子梅葆琛赴津,迎回了王明华的灵柩,并将她下葬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北麓一块风景优美的名为万花山的山坡地。
福芝芳和梅兰芳婚后,一共生育了9个子女,但大多早亡,成人的只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幺子荷玖和七女葆玥。其中,最小的儿子梅葆玖,后来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了“梅派”传人。
1932年,为躲避时局动荡,梅兰芳携妻儿子女迁到上海,后来上海遭日寇侵略沦陷,住在租界的梅兰芳苦于日伪骚扰,又于1938年春前往香港,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期间,梅兰芳依然坚持练功,但却一改每日起床必定刮脸的习惯,开始蓄须明志向日伪抗争,坚决不为敌人演戏。福芝芳积极支持丈夫蓄须明志,因此多次被何香凝女士赞为“抗战夫人”。
1949年北平解放后,梅兰芳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重返舞台演出《霸王别姬》,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去看了。
后来,作为戏剧界的代表之一,梅兰芳还应邀出席了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参加了开国大典,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50年,梅兰芳被任命为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院长,同年梅兰芳携全家由上海迁回北京。
福芝芳开始埋头于为丈夫整理剧目,并受文化部艺术局之约,撰写了《梨园春秋》等回忆录。
50年代末的一天,演出之余,梅兰芳和福芝芳同游先夫人王明华的安葬之地万花山,不知何故梅兰芳突然说了句:“我死后就下葬在这里吧。”
福芝芳听罢,直觉丈夫随便一说,接话道:“您老百年后还不是被请进八宝山革命公墓。”
结果梅兰芳却不无担忧道:“我如进了八宝山,你怎么办呢?”
福芝芳没想到梅兰芳会这么说,霎时被感动到眼泪夺眶而出。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患急性冠状动脉梗塞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在北京病逝,自此结束了京剧艺术大师的传奇一生。
人民政府给予了他崇高的国葬礼遇,准备将他请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福芝芳想到丈夫生前所言,当即提出要求,将梅兰芳安葬于万花山自家私人墓地,与发妻王明华合葬。
周恩来总理听闻后,尊重家属意愿,最终在万花山安排修建了3个并葬的墓穴。
福芝芳亲自验视,把保护完好的王明华的金丝楠木棺材挖出,与梅兰芳的阴沉木棺材一并下葬,旁边则备下一个空穴,留给自己百年之后用。
1980年,福芝芳因脑血栓发作病逝,享年75岁,同样安葬于万花山。
素材来源:
[1]孙红侠,本刊资料.梅兰芳的三段情感经历[J].文史月刊,2013,(06):17-19.
[2]徐世强,杨芃.京剧大师梅兰芳情感世界中的四位女性[J].文史春秋,2011,(09):57-61.
[3]徐珣.梅兰芳的两位夫人[J].农村科技开发,1998,(10):34.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