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战争:齐、卢俩军阀之间的战争,如何演变成全国军阀打群架?

呼延子淳晨绵聊电影 2024-12-11 09:25:21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24年9月至10月,江苏督军齐燮元、福建督军孙传芳同皖系大将、浙江督军卢永祥在中国东南地区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场战争因在江、浙地区展开,故称江浙战争。又因主要牵扯到齐燮元与卢永祥之间的矛盾,又称“齐卢之战”。

1、江浙战争的背景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因为齐燮元与卢永祥对上海的争夺,而且同当时的国内局势也有密切的关系。

齐燮元与卢永祥,一个是直系,一个是皖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地盘和权力的分配矛盾,这在对淞沪地区的争夺上显得尤为突出。

在旧中国,地盘是地方实力派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了地盘,就能任意搜刮,中饱私囊。上海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在全国政治、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税收入每年可达1300多万元。

另外,每年有大批国内国外的走私鸦片运沪销售,其获利更加惊人。仅是由印度运往上海的鸦片,其收入就足够养活三个师。

因此,上海历来是地方实力派激烈争夺的重要目标。

早在1916年袁世凯在位时,任命冯国璋为江苏督军,且与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形成了“长江三督”势力,他们与西南武人互通信息,并放出反对袁氏称帝的空气。

袁世凯为了削弱冯国璋反对帝制造成的后果,特任命第四师师长杨善德驻兵上海,并兼任淞沪护军使。在官制上,护军使不受督军管辖,这样江苏督军冯国璋对上海就没有管理权。

1917年,杨善德调任浙江督军,冯国璋要求收回淞沪管辖权未成功。袁死后,冯国璋以后的几任江苏督军,都想把上海管辖权收回,但都没有成功。到段祺瑞控制北洋政府时期,卢永祥任淞沪护军使,上海被皖系控制。后来卢又升为浙江督军,仍控制着上海。

时任江苏督军的李纯提出了收回淞沪的要求,遭段拒绝,从而引起直系的强烈反对。

直皖战后,卢永祥继续盘踞浙江,占据上海,使得江、浙地带成了直、皖争夺的焦点。上海又是江、浙两地的政治生命线,因此,上海就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了。江、浙地带由于直皖两系争夺激烈,火药味太浓,直系将领大多不愿冒着风险出任苏皖赣巡阅使之职,最后,曹锟想到了齐燮元。

齐燮元是直系主要将领之一,他对曹锟、吴佩孚并不是很尊敬,同样曹锟也不像对待王承斌、冯玉祥那样信任和喜欢他。但由于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齐助了曹、吴一臂之力,所以曹锟决定让齐担任苏皖赣巡阅使之职,并且还担任江苏督军。

齐一上台,两只眼睛就盯着上海,但因自己羽毛未丰,只得蔽其锋芒,暂时同卢永祥和平相处,暗藏杀机。当齐站稳脚跟后,便公开表示对上海的野心,企图吞下这块肥肉。他向曹锟进言,要求收回上海,驱逐卢永祥。

1923年下半年,齐燮元曾几次把军队开到上海附近,欲以武力夺得上海,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还是未敢动手。一场江浙风云暂时平息下去。齐不甘心,暗中组织苏、皖、赣、闽四省联盟,等待时机的到来。

曹、吴也很想收复江浙,把直系势力扩大到东南各省,只是时机还未成熟。东北的奉军在磨刀霍霍,孙中山正在搞“联皖”计划。

齐燮元进攻上海的计划提出后,吴立即否决,不予支持。这也是后来造成齐、吴不和的原因之一,江浙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2、卢永祥的“骚操作”

江浙战争最终因福建问题而引发。1924年四五月间,北洋政府任命周荫人为福建军务督理,任命孙传芳为闽粤边防督办。其目的,一是为了奖励周荫人入闽战功,二是为了进图广东。

但是,事实上外力不易打入广东,而一山难容二虎,福建一省也难容孙、周两家势力同时并存。

为开辟新地盘、新局面,孙传芳力图向浙江扩展。原被孙、周自福建驱出的臧致平、杨化昭两部经江西亦进入浙江,在段祺瑞指使下投奔浙江而被卢永祥收编,臧、杨二人拥有的万余部队被改编为浙江边防军。卢永祥派臧致平以参议名义督率边防部队,并任命臧为边防训练处处长。任命杨化昭为边防司令兼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臧、杨所部分驻于闽、浙、皖、赣四省毗连的开化、淳安一带。

卢永祥此举,虽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但却引起苏、皖、赣、闽四省的不安。5月5日,吴佩孚致电曹锟,议定了四省图浙计划。

6月26日,浙江省议会议长提请卢永祥要慎重处置对臧、杨所部的收编问题。

河南省长李济臣受吴佩孚之托调停此事。湖北督军萧耀南致电齐、卢,呼吁一方继续维持江浙和平,一方解散臧、杨所部。

国会议员何雯也出面向卢调停。齐燮元态度强硬,指责卢永祥招降纳叛,并借苏、皖、赣、闽四省名义强烈要求卢解散叛军,否则就使用武力迫卢就范。

另外,齐认为,卢收编叛军正好为直系进攻浙沪提供了借口。

他密电曹锟指出,战争打响后,奉军不能立即采取行动,浙江可一鼓而下。浙江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拿出全部力量来对付奉系。孙传芳也急于向外发展,调兵遣将,积极备战。曹锟同意了齐的意见,并劝告吴佩孚必须采取“休戚一体”的态度,准备“积极应援”。

吴不再反对用兵东南,并致电北洋政府,主张迫卢永祥解散叛军的同时,令苏、皖、赣、闽四省共筹对付之策。

8月,四省联合要求卢永祥解散臧、杨二部,遭到拒绝。

卢在通电中为自己辩解说:

“当其(指臧、杨)转战而来之时,浙并未声息相通。比其来浙,不能不设法处理。…浙民既可相安,邻封亦可不扰。”

孙传芳通电全国要同卢兵戎相见:

“不谓臧、杨抵浙后,长驱入境,怡然如归,地方有交责之声,而主人无逐客之令。…兹特躬率三军为民除暴,助我则友,逆我则仇。”

江浙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从以上情况可知,卢永祥收编臧、杨所实为江浙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3、列强的默许

帝国主义列强密切注视着江浙事态的发展。鉴于战争迟早要爆发,尤其是英美帝国主义对卢永祥在上海的统治日益不满,因而随着战争的愈来愈近,帝国主义改变了以往反对直皖两系在上海、浙江角逐的态度,转而支持直系打击卢永祥。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鸦片贩运中心,其中有不少鸦片是来自英属印度。卢永祥除对从事鸦片贩运的外国商人征收重税外,还直接派人到印度去贩运走私,严重危害了英、美商人的利益。英美资本家为确保自己在华的利益,积极支持直系向卢永祥开战。

1924年夏,美国无线电公司就以“导准”的名义,秘密同齐燮元洽商巨额贷款,以供齐燮元购买军火。

8月29日,当江浙一带战争临近之际,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局势,专门开会讨论。会议不像往常那样,阻止江浙发生战事,而是提出江浙与上海的在华美人“此时尚无危险之虑”,这实际上就等于向直系发出信号,直系可以向卢永祥开战。直系就抓住这个时机,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进攻浙卢的详细计划以及筹措战争经费。

为支持直系,英国公使马克列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建议,禁止在上海周围(包括水面)30里内驻兵或者采取军事行动,在此区域内,无论中国何方军舰均须撤退或者解除武装。沪宁路不得运兵。

上海兵工厂应予封闭,吴淞口炮台须卸下炮闩。如照此来做,皖系海陆军力量就得从上海退出。事实上,它是西方对直系的一种支持。

但帝国主义还是要设法使他们在上海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1924年8月底战争爆发前夕,英、美、法、日四国驻华公使照会北洋政府外交部,切实“保护”外侨。

30日,英国公使单独照会外交部,提出:

“此次战争,关于沪宁铁路及在上海一带本国人民之利益,如受若何损失,其责任即由中国政府负之。”

北洋政府答复了其要求,声明尽力保护外侨的安全。

战争前夕,双方加紧战争准备。早在1924年1月,齐燮元就作了同卢永祥决战的准备,所有“督署(江苏)重要物件,数日来均已搬运一空”。卢永祥要求上海制造局在20天之内,制造2万发炮弹,以应急需。并向法国订购12架新式飞机和10辆战车。通令各属,“无分主客各军,一律补足,以示不分畛域”。齐、卢双方在军事上作好了部署。

4、直系的总动员

1924年8月16日,齐燮元召集各师、旅长、镇守使及其他重要军官开会,决定对浙用兵。苏军4万人编为8个支队,以宫邦铎、卢凤书、李殿臣、黄振魁、朱熙、杨春普、白宝山、马玉仁为各支队司令。齐自任总司令,驻节苏州,刘玉珂为总参谋长,陈调元留守南京为各路接应,设镇江、无锡、常州、苏州、昆山5处兵站。

18日,齐再次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联合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等省以及直系有关军队,决定兵分四路进攻浙江。

第一路向上海,取攻势,由中央第十九师师长宫邦铎、江苏第三师师长马玉仁负责;第二路驻宜兴,取守势,由江苏第五混成旅旅长陈调元负责;第三路向广德,取攻势,由安徽第三旅旅长王普等负责;第四路向仙霞岭,取攻势,由闽军孙传芳和赣军一部负责,由孙传芳任总司令。前三路由齐燮元任总司令。

驻厦门海军也由杨树庄率领,驶向浙江海域及淞、沪助战。齐方兵力总计达8万余人。

吴佩孚为防奉援浙,积极筹备东北防务。8月17日,请曹锟派陆锦赴天津与王承斌商洽。18日,曹召见第九师师长董政国,嘱其速往洛阳听吴调遣。20日,再召冯玉祥,拟将东北重任委托给冯,但冯答:“力不胜任,愿卫京师。”

吴佩孚电令齐燮元:“计划已定,仰即进攻。”还电令江西督军蔡成勋出兵一师(三个旅),归孙传芳节制。

孙传芳即于25日编组闽浙联军,下辖6个支队,分别以中央第十混成旅旅长孟昭月、中央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张俊峰、中央第二师第三旅旅长卢香亭、中央第二师第四旅旅长谢鸿勋、福建第一混成旅旅长彭德铨、中央第十一混成旅旅长王麟为司令,拟分兵三路,大举向浙江进攻。旋令左翼第三支队司令卢香亭为前敌指挥。

孙传芳为表示必胜的信心,临出发前说:“明年此日请诸君观潮钱塘。”

29日,曹锟以吴佩孚来电要求冯玉祥军队分一部南下援苏,大部开拔东北,并予冯东北前敌总司令的空衔,乃派王毓芝征冯同意。冯拒不接受,理由是“欠饷未清,碍难调动”。曹又命王承斌说服冯,王因吴佩孚解除其二十三师师长职务,对吴不满,同情冯玉祥。于是王告诉曹锟,冯玉祥不愿分调辖军,亦不敢任前敌总司令。

9月1日,吴佩孚在洛阳召集“御奉援苏”会议。张福来、杨清臣、靳云鹗、王汝勤、田维勤、胡景翼、曹锟参加,冯玉祥、王承斌、马联甲、刘镇华派代表参加。

吴在会议上提出三项主张:

(1)先调靳云鹗部东下,暂驻浦口为苏声援,派杨清臣一部驻防徐海,巩固后方;(2)电令常德盛等赣军牵制粤军助浙;(3)援苏御奉并重,令驻滦州的彭寿莘第十五师特别戒备,并调二十六师、十三师、第四混成旅及第三师御奉。

5、反直“三角联盟”的联合

卢永祥方面,联合浙江、上海及由闽入浙的军队,组成浙沪联军,分南北两路应敌。

其总的作战方针是:北攻齐燮元,南防孙传芳。其中浙江省共有4个师,即第四师、第十师,浙江第一师、第二师。第四、第十两师“兵额、粮秣、军械,无不足充”,而浙江第一、第二两师兵额仅足七成,且“军械芜杂,咸不堪用”,官兵还有厌战心理。

在北路,卢自为总司令,下辖三个军。该路又分三路:

上海、吴淞方面为右路,取守势,由中央第六混成旅旅长何丰林为司令,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臧致平、中央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杨化昭以及朱广声等部属之。

中路向长兴、合溪,取攻势,由中央陆军第四师师长陈乐山为司令。左路泗安方面,由松江镇守使王宾任指挥。

南路方面,负责防备赣、闽。由浙江第二师师长张载阳任总司令,浙江第一师师长潘国纲任副司令,防守杭州。浙江第一师第一旅旅长郝国玺为衢防司令,以防孙传芳自福建进攻浙江。卢永祥方面总兵力达9万余人(其中浙军74000人,沪军17000人)。

江浙问题关系着反直“三角联盟”的共同命运。张作霖派杨毓珣到杭州,表示奉军一定入关助卢,并先汇来300万元接济浙沪联军的军饷。

9月4日,即战争爆发后,孙中山在大本营会议上宣布“援浙即以存粤”,并于次日下达讨伐曹、吴的命令。由此看来,江浙问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不是东南一隅的局部之争。

江浙战争最终于9月3日爆发。是日上午10时,齐燮元命宫邦铎进兵上海,向黄渡桥浙军发起炮击,浙军司令朱广声下令发炮还击。苏军分两路进攻,一路沿沪宁线由青阳港进攻黄渡,一路沿太湖西侧由宜兴进攻长兴。

齐燮元亲赴昆山督战,白宝山等也赴宜兴指挥作战。

同时,卢永祥通电就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兵分三路对敌,并且通电历述曹锟罪状:“大选贿成,立身不正,武力统一,阻碍和平…”并传檄反直联盟出兵讨曹。

4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筹备北伐会议,决定派湘、赣、豫军参加北伐,迁大本营于韶关,以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并发表讨伐曹锟、吴佩孚告军民书及告广东民众书,说明了广东与浙沪的利害关系,指出:

“此战事且将由东南浙及于东北。…以全国言,浙江、上海,实为广东之藩篱。假如曹、吴得逞志于浙江、上海,则广东将有噬脐之祸。故救浙江、上海,亦即以存粤。”决心“当于诸军会师长江,饮马黄河,以定中原”。

张作霖同时也通电全国,对卢永祥反对直系予以支持,表示率领大军,“扫除民贼,去全国和平之障碍”。

5日,孙中山发表宣言:“克日移师北指,十三日亲往韶关准备攻赣。”齐燮元于4日也发出通电声讨卢永祥,列举其“引背叛为声援”,自称“军务督办之名…擅举僚属”,“主张省宪,献媚浙人”,及私自标榜,挟段祺瑞“以自重”等罪状。

7日,齐又与吴佩孚通电声讨卢,要求政府“明令讨伐”,“歼此大憝”。曹锟据齐、吴电呈对卢永祥下“招纳叛亡”令:

“卢永祥公然首先破坏治安违背全国人民爱护和平宗旨,本大总统为戢暴安民起见,卢永祥、何丰林均著褫夺官勋并免去本兼各职,由齐燮元督率部队,相机剿办。”

江浙两军全面开战。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