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的清晨,嘉庆皇帝坐在乾清门的门口,满意地看着下面站着的大臣们。此时的北京城已经非常寒冷。
他通知要举行御门听政。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赶来了,甚至很多汉臣住在外城,半夜就要出发。
其实,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御门听政早就成为了礼仪行为。真正的军国大事都是在军机处讨论。也有很多大臣提议取消御门听政,都被他驳回了。
乾清门,皇帝坐门洞,大臣在广场
因为这个御门听政是祖制。
从天没亮就开始,讨论了事情,比如某个官员欠了几十两银子,两个小民打架出了人命,该判斩立决还是斩监候。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嘉庆也为自己的勤政很满足,决定今天就到这里。然后抱着火炉,坐着御辇回到了养心殿。
其他人在等到皇帝离开后,也陆续离开了乾清门广场。但是当天值班的御前侍卫丹巴多尔济发现一个人站在前面一动不动,就前去查看。原来是皇帝的老师,大学士朱珪。
老头满脸的痛苦,也在尝试着移动,但是实在动不了。丹巴多尔济没有办法,只能叫太监搬过来一个椅子,让朱珪坐在椅子上,让侍卫把他抬了回去。
但是这个相当于在紫禁城坐轿子,需要皇帝特权的。虽然嘉庆口口声声说很尊敬老师,但是他既没有免掉老师上朝的义务,也没有御赐他紫禁城坐轿的权利。
这种行为属于严重的逾制,被其他侍卫看到了,报告给了皇帝。
这让皇帝发了愁,两个当事人,都是对他很重要的人。朱珪是他的老师,丹巴多尔济是他的救命恩人。嘉庆八年,就在紫禁城,一个刺客用刀追着嘉庆砍,几百个侍卫眼睁睁地看着皇帝被刺客追杀,却没有任何动作。只有这个丹巴多尔济拼了命救皇帝,最后被砍了几刀。
在经过反复思考后,皇帝决定严明法纪,不能因为和皇帝关系好就豁免,给出了裁决:丹巴多尔济罚俸半年,朱珪革职留任。
五天后,朱珪死在家中。
那么,冻死帝师御门听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御门听政主要兴盛于康熙时代,基本每天都进行。在雍正时期沦为形式,频率大为降低。从乾隆朝开始彻底成为礼仪行为。
御门听政的地点,如果在紫禁城就是在乾清门前的广场;如果在圆明园,地点就在勤政殿。
御门听政的内容:清代的上朝绝非电视剧里说的那种,大臣有事向皇帝面奏的那种。这种临时向皇帝打突击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御门听政的所有内容都是皇帝事前指定的,不允许额外发挥的。
清代早期朝政的处理方式为:
第一步,大臣有事向皇帝递交题本和奏本。题本是公事,奏本是私事。
第二步,皇帝批阅后给出初步意见,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转发内阁大学士。
第三步,内阁根据皇帝的意见,写出完整的处理方法再上交给皇帝。
第四步,皇帝看到内阁的处理后,如果同意就批红下发执行。如果不同意就折起一个角,然后发给内阁。这就是所谓的折本。
第五步,御门听政的时候,皇帝和大臣讨论这些折本。
从上面看御门听政讨论的内容,皇帝和大学士都已经初步讨论过了,但是没有定论,需要召开扩大会议讨论。
由于这种处理方式,皇帝开始只能给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具体的处理方式还是内阁大学士给出的。很多时候,皇帝不太满意,但是又不能每件事情都折本。这种方式不利于皇帝集权。在雍正朝发生了改变。
从雍正朝开始,另外一种文件处理系统——奏折开始流行。大部分都用奏折给皇帝写信,皇帝看到后,直接给出最终的处理意见,然后告诉军机大臣。军机大臣跪在地上听皇帝的处理,然后把皇帝的意见润色,写成圣旨发布下去。可以看到军机大臣就是皇帝的文字秘书。
皇帝对这种模式非常满意,然后要求所有的大事都通过奏折走军机处。内阁也只能处理一些日常的事情。
原先的题本和奏本和内阁的大学士只能处理一些日常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的处理,皇帝本人也不愿意提前看,直接交给大臣处理,然后请皇帝批准。所以御门听政的必要性大为降低。
下面是清代御门听政的频率,可以看到乾隆和嘉庆朝基本上一个月不到一次,后面的两个皇帝次数更少。
咸丰十年三月十三日,咸丰皇帝在逃到避暑山庄前举行了最后一次御门听政,后面的三个小皇帝,就再也没有举行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的内容:从乾隆朝开始御门听政就成为象征性的内容,我们可以看看乾隆在御门听政上,到底讨论了什么?
乾隆二年九月初二:
河南有民人因口角引发打架斗殴,有一个人被打死。刑部判为斩立决,乾隆不同意,要求九卿商量。
湖北两个书吏收他人好处二十五两,按律应该追回,但是两家贫无法缴纳,按例可以豁免。皇帝同意豁免。
太常寺请求派遣大员祭孔,乾隆决定派遣弘昼行礼。
可以看到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些事情根本没有必要拿到朝堂上去讨论。但是为了维持御门听政的习惯,皇帝还是拼凑了许多事情到这里。当然,真正的军国大事,皇帝会在军机处处理,不会拿到御门听政上。
事实上,大臣对这种行为也非常厌烦。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道光进行御门听政,吏部的尚书和侍郎一个都没来,其他的部门基本也缺了一半。皇帝震怒,所有没来的,都罚俸禄一年。
但是大家都知道,清代的一品大员一年才几百两银子,他们的灰色收入至少一万两。根本不会把这点俸禄看在眼里。
后来直接规定连续三次缺勤,降一级处理。但是后面御门听政次数极少,咸丰后直接名存实亡。
后续朱珪死后,嘉庆亲自前往朱珪的家里祭拜。朱珪家非常破旧,大门连轿子都进不去。嘉庆只能步行进入。嘉庆非常感慨,认为老师很清廉。
笔者也非常感慨,嘉庆在老师生前就没有关心过老师的经济状况吗?在京城送老师套房子很难吗?
但是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帝到大臣家祭拜,大臣家应该绘制一幅大臣跪拜的图,挂在墙上恭迎皇帝。表示死了也要跪拜皇帝。 不知道朱珪的图是什么样子。
1820年,嘉庆再次前往避暑山庄打猎,中途下起雷雨,大臣都劝他等雨停了再去。但是嘉庆认为他们祖宗都是在雨中打猎,执意要到树林里打猎。
只听见一声雷响,嘉庆从马上摔了下来,满脸是血,当场暴毙。死后谥号仁宗。
所以嘉庆被人追着砍,为啥大部分侍卫不管,明白了吗?这是个不知恩的皇帝,师傅都冻的快死了,还在想着处罚。畜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