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陈锡联次子牺牲,中央立刻派人来慰问,他的答复让人肃然起敬

韩知许阿 2025-01-18 14:33:09

1982年,陈锡联将军的二儿子陈再文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牺牲了,中央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心中非常担忧,如今陈锡联将军年事已高,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消息怕是会受刺激。

想到这里,中央立刻就派人来到了陈锡联家中看望,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陈锡联的回话却让人肃然起敬,陈锡联究竟说了什么?

陈锡联于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他们家里一共有六口人,除了父母以外,陈锡联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这么多孩子的家庭放到现在压力都很大,更别说是在当时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了,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去外面打工,母亲就负责照料家中事务。

父母为了这个家操劳,几个孩子也懂事,知道帮助父母分担压力,虽然家中日子过得贫穷些,但一家人能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这种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在陈锡联三岁那年,父亲便因为劳累过度离世了,从此家中便只剩下母亲和他们相依为命了,无论在哪个年代,一个女子带着三四个孩子都是不好过的。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母亲受了很多苦,陈锡联也没有闲着,他七八岁的时候就去地主家当帮工了。

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是好的,至少,陈锡联所在的那家地主动不动就打骂他们,地主在当地的势力大,许多贫苦百姓都要靠着给地主家干活赚钱,所以,无论地主家做什么,他们基本上都会选择隐忍。

看着这腐败的社会现状,陈锡联的心中失望不已,他想要改变,但是只靠他一个人如何能够成功,没办法,陈锡联心中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只能暂时熄灭。

就在陈锡联为此而感到颓废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再次点燃了陈锡联心中的火。

1928年初,中国掀起的大革命风潮愈演愈烈,陈锡联从中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便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进去,成为了儿童团的团长,带领大家一起斗地主。

陈锡联的革命思想在这一时刻崛起了,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陈锡联产生了参军的想法,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却得到了母亲的拒绝。

母亲不希望陈锡联去当兵,在母亲眼中,当兵就意味着打仗,打仗就意味着牺牲,身为一名母亲,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长大,不希望他有任何的危险。

陈锡联可以理解母亲的担忧,但是总要有人去做这件事,他想去做,他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他想让自己的后辈过上没有欺压的生活。

虽然,母亲不同意他去参军,但是好在姐姐们和弟弟都理解他,在他们的帮助下,陈锡联成功离开了家,参加了红军队伍。

俗话说得好,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到红军以后,陈锡联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

每次打仗或者执行任务,他都会勇敢的冲锋在前,不过,陈锡联虽然作战勇猛,但他却不是莽夫,陈锡联有自己的谋划。

凭借着自己的本事,陈锡联在部队里渐渐有了名声,后来,他就站到了领导干部的位置。

当兵的时候就不简单,当领导自然是更不简单,陈锡联带领着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对他都十分的欣赏。

当然,领导们不仅关心陈锡联工作方面的问题,还很关心他的情感问题。

在当时那个年代,许多领导干部到了三十多都还是单身,因为他们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面,无暇顾及自己的私人问题,陈锡联也是一样的。

陈锡联从前是结过婚的,但是那个妻子因病离世了,妻子离开后不久,他们的孩子也夭折了,妻儿的接连离去给陈锡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以至于他很久都没有走出来。

后来,他就忙着打仗去了,也算是转移了注意力,就这样,他一直到三十多岁都没有再结婚,对于感情上面的事情,陈锡联倒是不着急,但是有人着急,那个人就是陈赓。

陈赓和陈锡联是好友,他不想看到陈锡联还困在过去的感情里面出不来,于是便给他介绍了自己第一任妻子的妹妹王璇梅。

王璇梅长相漂亮,而且还多才多艺,也愿意试着跟陈锡联接触,于是,陈赓便想办法让王璇梅跟陈锡联认识了起来。

起初,陈锡联对王璇梅并没有那个意思,但抵不住王璇梅的主动出击啊,在长时间的了解下,陈锡联终于是对王璇梅敞开了心扉,后来,两人便结婚了。

无论抗战的时候经历了多少的磨难,陈锡联和王璇梅都始终如初,王璇梅还给陈锡联生了几个孩子。

我们文章最初说的那个陈再文就是陈锡联的二儿子。

陈锡联这个人不仅自己作风正,连带孩子们他也是教导的作风优良,品行端正,二儿子陈再文从小就想要当兵。

对于儿子的愿望,陈锡联自然是支持,不过,他并没有过多的插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在自己日复一日的努力下,陈再文终于是进到了空军部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空军战士。

进入部队后,陈再文一直都有努力训练,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战,陈再文的水平在部队里都算得上优等。

俗话说得好,真金不怕火炼,陈再文虽然在部队很优秀,但却始终都没有上过战场,这一直都是陈再文心中最执着的事情。

不过,上级没有下发通知,他也只能静静的等候,终于,他等到了。

1982年,陈再文接到上级命令去执行任务, 在这次任务的途中,陈再文牺牲了。

当中央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们感到非常忧心,于是,他们便安排人手来到了陈锡联的家中看望他。

大家的心情都忐忑不已,本来以为会看到一位情绪激动的父亲,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陈锡联只是十分淡定的对他们说了一句:“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至于家里那边我会安抚好的,别担心。”

听到陈锡联的话,在场的众人无一不红了眼眶,陈再文牺牲的时候才32岁,正值壮年,那是他的儿子,他怎么可能不难过,如今还压着难过来安慰别人,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些什么。

陈锡联也是军人,他经历过最残酷的战斗,见过最惨烈的场景,他的心中明白,既然选择当兵,那就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尽管心中难过,但是他也只能坦然接受。

陈锡联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和担当,他们的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那就不会有今天生活在和谐社会的我们,向老一辈的革命家致敬!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