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跟寿命有关!1分钟跳多少次最健康?来看看最新研究怎么说

涵阳说健康 2024-12-16 05:28:36

平时都关注身上这痛那痛,但你关注过自己的心率吗?心脏是血液流淌的核心动力源,心率则反映了心脏工作的基本状态。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静息心率”。医学上,成年人静息心率的正常值为60~100次/分。静息心率是生命体征的参数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

“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

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可由酒精、咖啡因、烟草、某些药物的摄入,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发热、睡眠不足、贫血、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水电解质紊乱、心脏疾病发作等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

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可由水电解质紊乱、部分药物、心肌炎性疾病、心脏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导致,规律体育锻炼的健康人也可出现心动过缓的现象,运动员的静息心率可低至40余次/分。

心动过速可以让人感到胸闷、心慌不适,心脏长期高负荷运转也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健康隐患。心动过缓对于规律锻炼的人而言属于正常现象,是心脏经过锻炼后更强大、高效的表现。但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则意味着心脏没有能力维持正常频率的搏动,身体会因此供血不足,人会容易晕眩和疲劳,严重时甚至会意识模糊、晕厥乃至猝死。

所以,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且存在缺血缺氧的不适症状时,均需要及时就医。临床医生遇到心率异常的患者时,也需要仔细甄别、找到诱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那么,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心脏作为人体最勤劳的器官之一,优哉游哉和勤奋工作对于健康来说有区别吗?其实是有的。

静息心率越快,寿命越低

最近,一篇研究纳入了三个国家一万余名没有初始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参与者,纵向跨度数十年,对比后统计分析发现:无论男女,静息心率的增加都与寿命的减少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关联。

在整个动物界,各物种的心率与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例如,在动物实验中,使用药物将小鼠的终生静息心率降低14%后,中位寿命延长了6%,与安慰剂组形成显著差异,这意味着静息心率本身可以成为影响预期寿命的独立因素。

在基于人群的调查研究中,静息心率较高的个体往往拥有更高的血压和体重指数,更低的体力活动水平和更差的肺功能。这些特征均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静息心率升高还和炎症因子的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增加、心血管疾病预后差有关,这些关联或许能解释静息心率影响预期寿命的具体机制。

这些方法可以健康地降低心率

那么,既然保持较低的静息心率有如此显而易见的长寿效果,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健康地降低心率呢?其实还是一些老生常谈的方法,朴素但是有效。

1.均衡饮食、规律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

2.尽量保证充足而规律的睡眠。

3.尽量保持所处环境凉爽舒适、通风良好。

4.尽量不要抽烟、喝酒。

5.如果咖啡、茶等饮料导致心慌不适,需要适当减少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6.关注精神心理健康,尽量保持心境平和。

日常生活中,最好养成定期自测心率的习惯或佩戴心率监测设备,如发现心率持续偏高,或心率持续偏低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缺血表现,及时就医查清原因。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降低心率对健康有益,但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控制体重,都需要长期坚持、细水长流才能看到效果。如果一时心急而导致运动损伤,或者因为见效缓慢而情绪焦虑,就得不偿失了。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