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们的对联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春联,因为在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贴上喜庆的春联,而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形式。我们平时常见的对联有喜联,庆联,挽联,寿联等等。对联根据字数不同分为五字联,七字联,九字联等等。由此可见对联不仅是一项经典的文化,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对联最先出现在五代十国,人们为了驱邪避灾就发明了桃符,桃符就是对联的前身,到了北宋,这种桃符形式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喜欢,并且不断创新,对联就此衍生开来,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相互切磋的一种方式。
到了明朝,对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除夕夜这天,就下旨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对联,由于是在春节,后来人们把此行为称之为“贴春联”,从此以后贴春联就成了春节里做重要的习俗之一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对联到了科技文明的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除了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能看到对联的影子,几乎感受不到对联的存在,这项传承上千年的经典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就算是在春节,很多家庭也不会贴春联。不仅仅是对联,很多传统文化都在慢慢消失,不知道这是科技的进步,还是文化的悲哀?
好在现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很多对联爱好者把对联搬上了互联网,在网上,对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因此产生了很多幽默风趣的网络对联,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传统对联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我们的对联文化。
来自广东的才女苏小乐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对联爱好者,并且还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苏小乐平时除了上课,就是研究对联文化,她在网上开通了一个账号,专门用来发布自己写的原创对联。
苏小乐写得对联不仅很有深度,还十分有趣,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短短一年的时间,苏小乐就拥有了好几万的粉丝量。对联不仅给她带来了流量,还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苏小乐还会把对联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有一次学校举办公开课比赛,苏小乐报名参加了,在此她还精心准备了课件。
上公开课的时候,苏小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就出了一句非常精彩的上联:欧阳修郑板桥。
这句上联看似两个人名的组合,实则非常有难度,两个名字都是一语双关,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想要对出下联十分不容易。
这时有学生对出了一句:李可染齐白石。
这句下联虽然也是两个人名,但组合起来还是有些牵强。
又有一名学生对出了:范仲淹王安石。
这句下联比上位同学的下联稍微好一点,但还是差点韵味。
这时角落里的一名同学对出了一句惊艳全场的下联:李清照诸葛亮。
老师对位同学的下联佩服不已,各位网友对此怎么看?
司马光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