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前线将士体力不支,粟裕急调80万斤猪肉和400万包香烟

史说新读 2025-01-07 19:03:30

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略决战,其规模之巨、影响之深,至今仍为人们所铭记。双方投入的兵力总和超过140万人,若算上支援双方的民工和群众,投入到这场战争中的总人数更是超过千万之众。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后勤部门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同样值得人们铭记与颂扬。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淮海战役的筹备阶段,中 央和华东野战军负责人便深刻认识到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1948年9月,济南战役刚结束,中 央便致电华东局,要求必须有相当时间使攻济兵团获得休整补充,并对全军作战所需,包括后勤工作在内,进行充分准备。这一指示为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战役的顺利进行,华东局迅速筹建了华东支前委员会,由傅秋涛担任主任。傅秋涛上任后,立即制定了《淮海战役支前工作计划》,全面展开支前工作。同时,中原局也成立了豫皖苏后勤司令部,各地区、县、区、村分别成立了支前支队、大队、中队和小队,形成了覆盖广泛、组织严密的支前网络。

在淮海战役期间,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五省的老百姓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支援前线。他们喊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倾家荡产也要支援淮海战役”、“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等口号,展现出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据统计,整个战役期间,各大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民工的总人数是参战官兵的九倍。此外,还征集了20万副担架、88万辆大小车辆、35.5万副挑子、8500艘船只和257辆汽车,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在战役进行过程中,后方也没有闲着。华东局、中原局紧急动员起来,向前线运送粮食弹药等急需物资。为了补充前线部队,华东局还抽调大量后方基干团和县大队、区小队等武装力量,保证前线作战部队的建制完整。同时,组织数万民工抢修铁路等交通设施,保障铁路运输的畅通无阻。

在战役的休整阶段,华东局和华野将领们考虑到前线将士的艰辛与付出,建议组织慰问活动。这一建议得到了军 委的肯定和支持,周副主席亲自致电华东局要求为参战部队提供慰劳物资。为了筹措这些物资,华东局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终于在短时间内筹措到了80万斤猪肉和400万包香烟等物资,并及时送到了前线将士手中。

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民工和群众的全力支援与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和伟大力量。与解放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军的后勤系统完全陷入了瘫痪状态。原国民革命军第18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中曾感慨道:“被俘后所见景象令人震撼,解放军一侧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而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却连一撮猪毛都没有见到。”

淮海战役结束后,剩余的大量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被储存起来用于之后的渡江战役等战斗。这些物资不仅是战役胜利的见证者更是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