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认识论、理性主义方法论和机械主义方法论
人类在科学革命后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而且是在加速进步,这需要感谢科学革命中形成的新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它们使得人类在科学上的成功由过去的偶然变成了必然。伽利略和拉瓦锡都重视实验的作用,主张以事实作为依据。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总结归纳为三种主义:经验主义认识论、理性主义方法论和机械主义方法论。
01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流派,它们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直到近代,它们才真正成为哲学思想的一种流派,所以我们从近代讲起。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对知识的来源的认识。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也就是人的切身感受;而理性主义认为,新的认知来源于理性的逻辑推理。
近代主张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包括培根、洛克、休谟和贝克莱等人,其中培根是最早的一位。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后期的人物,我们今天认识他,可能更多地是因为他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但是培根对于人类最大的贡献,其实是他提出了基于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归纳法。
归纳法
培根在晚年退出了政治,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先前哲人知识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通过归纳获得知识的方法。虽然亚里士多德也提出过类似的方法,但是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研究方法大多不成体系。培根以及随后的近代思想家们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方法论不仅很系统,而且其他的学者们也很容易使用。
培根认为,如果能把过去人们已经发现的所有知识收集起来,就能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为此,他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令去搜集各种知识。当然,对于新的问题光靠收集已有的知识是不够的,培根认为新的知识就需要通过做科学实验获得,因此他也被称为“实验哲学之父”。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呢?培根认为实验和人类其他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明确的发现新知识的目的性,因此通过实验获得经验的效率非常高。培根还认为,在实验之后,要通过总结实验结果,找出同一类事物的共性,以便达到对自然界整体的理解。
在此之前,人类更多地是在追求对于具体问题的答案,很少把具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有了理论之后,培根认为应用理论解决大量具体的问题,才是获得知识的目的。
培根的思想在17世纪时影响了牛顿、拉瓦锡等人。牛顿从来不把未得到观察证实的东西当作原理。牛顿是个重视逻辑推理的理性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牛顿同时采用经验主义的方法论。
另一个深受培根影响的伟大人物是“化学之父”拉瓦锡。拉瓦锡做研究时随身带着天平,不经过测量验证,他不会给出任何结论。
不过,虽然培根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一些知识精英,但是并未真正受到到大众的重视。在19世纪,也就是他去世两百年之后,当时有两个自然科学领域,很大程度上是靠演绎和归纳法发展起来的,一个是地质学,另一个是生物学。在此之后,人们真正懂得了获取经验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不只是被动的时间积累。
02
理性主义
和经验主义相对应的是理性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笛卡尔在他的《谈谈方法》一书中,把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具体方法归纳成了四个步骤:
首先,在态度上不能盲从,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非常清楚和确定的知识来进行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笛卡尔有一句名言叫“怀疑一切”。这其实不是鼓励大家胡乱猜疑,而是他针对当时学术界过分迷信权威、思想僵化的普遍现象提出的看法。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他主张化繁为简。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或者说化整为零。
再对复杂问题进行拆分之后,就可以各个击破。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逐步解决。
最后还要综合答案。也就是在解决每个小问题之后,还要再综合起来进行验证。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笛卡尔十分讲究理性,特别是强调逻辑的重要性。和培根倾向于用归纳的方法所不同的是,笛卡尔倾向于用演绎的方法,即从最普遍的认知,也就是公理出发,基于对这些公理的理解,一步步推理和验证出具体的结论。
不过,培根和笛卡尔的方法论并不矛盾,只是他们各自强调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培根是自然哲学家,很容易想到先做实验,再得到结论;笛卡尔是数学家,会倾向于先提出一个假说或者猜想,然后再去证明或者验证。
依靠培根和笛卡尔的方法论,牛顿、波义耳等人在科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通过他们的科学成就,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03
机械主义方法论
牛顿等人对世界规律的认识,被后人总结为机械主义方法论,简称为机械论。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都有规律可循。
今天人们谈起机械论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会觉得那是过了时的,僵化的思想。但是在科学革命的时代,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
牛顿用简单而优美的数学公式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他告诉人们,世界万物的运动,不仅有规律可循,而且可以用简单、漂亮的数学公式表示出来。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那些规律,找到那些公式。一旦公式能找到,就能够通过机械来实现。
在机械思维出现之后,人类开始摆脱这种在大自然面前的被动状态,不断地发现现象背后的运动规律,然后用机械去实现它们。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两百年里,人们发明了蒸汽机、火车、内燃机、汽车,以及各种精准的计时工具、各种音色优美的乐器。甚至后来巴贝奇的计算机和二战时德国人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无不是采用机械思维解决现实难题的范例。
机械思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知识的高度浓缩和快速传播。几个简单的公式就能讲清楚宇宙运行的规律,这种知识表达和传播的效率超出了之前的任何文明。牛顿将几乎所有的在他之前人类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用《原理》和《光学》两本书就概括了。只要读得懂这两本书,就能掌握大部分已知的科学知识。
这样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在牛顿之前,掌握技术的工匠们和研究学问的科学家们鲜有交集,科学和技术是两回事,技术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因此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这主要的原因是过去的知识体系混乱,工匠们很难理解。在科学革命之后,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这推动了后来工业革命的发生。
直到今天,近代以来确立的许多科学方法依然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探索未知,只不过我们不会特意强调哪些做法来自经验主义,哪些来自理性主义。对于每个人来讲,能否自觉运用科学方法做事情,决定了他们做事效率的高低,也决定了他们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03
总结
科学革命的这几讲做一个总结: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特别是近代新教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特有的产物。在这期间,奠定了各门自然科学在近现代的研究基础,形成了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还发明出各种新的仪器设备,为后来进一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随后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