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异帝,绝了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5-01-10 09:59:55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少年胤禛行乐图)

如果评选一个历史上对手足兄弟最为无情的皇帝,清朝的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我们习称的雍正,一定榜上有名。

尤其是,雍正对手足兄弟,实在是太过残忍无情了。

这女真满族,起于关外,他们保有祖先野蛮血腥的一面,内斗自然是存在的,但是绝对到不了雍正皇帝在位时的程度。

跟雍正同辈的这些兄弟们,老大,老二,老十,老十四被囚禁,有的终生囚禁,有的因囚禁而死,其它被杀掉的,被关起来的,被流放的宗室子弟,那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多的不用提了。

爱新觉罗·胤禩,雍正的兄弟,行八,被雍正圈禁了还不算,还被雍正改了名字,唤做“阿其那”。

阿其那是满语“akin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狗。

爱新觉罗·胤禟,也是雍正的兄弟,行九,被雍正幽闭的过程中暴死,雍正也给他改了一个新名字,叫做“赛思黑”,这是满语中“seshe”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让人讨厌的猪。

那说白了,雍正就是认为他这俩兄弟,纯属猪狗不如。

在以儒学为指导方针,以孝治理天下的道德准则下,雍正的行为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当皇位已经稳固,当权力已经牢牢的握在了自己的手里的时候,难道皇帝就真的如此记恨自己的兄弟们吗?

尽管在雍正在位时没有人敢对他的行为予以任何形式的否定和不满,但是很显然,皇帝这样的行为使得那些被皇帝打击,处理,杀掉的宗室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情,这无疑把大清帝王的这个职业身份在政治环境中陷入到了一种孤立的境地,所以到雍正的儿子乾隆即位的时候,乾隆立刻开始为父亲雍正所处理过的那些宗室们进行了平反,死掉的恢复名誉,圈禁的立刻释放,那些本来终年窄屋暗室的皇族子弟们在乾隆的手笔下等来了重见天日的一天,这当然不能说乾隆是仁慈的,只是乾隆需要这么做,他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缓和皇帝和宗族,和权贵阶级,和管理阶级之间的矛盾,那些轻易相信乾隆皇帝和他父亲雍正截然相反的人最终会明白,乾隆比他父亲还要无所不用其极。

(青年胤禛读书像)

除了收拾亲戚,雍正对功臣们也毫不手软。

在九子夺嫡中为雍正出力最大的大臣不外乎两位,一位是隆科多,一位是年羹尧。

雍正即位初期,没有人会怀疑皇帝对功臣的信任和嘉奖,就比如说隆科多,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廷选拔官员,任命职务,隆科多可以参与其中,并且是他先选,选完他直接就能安排,称之为“佟选”,足见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可以天有不测风雨,几年之后,雍正脸一变,褫夺了隆科多的所有功名,接着熟悉的一幕又来了,下狱论处,即日圈禁,最后圈禁到死。

另外一位老兄年羹尧的命运则更加令人唏嘘,此人文韬武略,是个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他坐镇西北,治乱西藏,安定青海,为巩固和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更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是扶正雍正这个老四登基的不二支持者,因他的身份是雍正的嫔妃敦肃皇贵妃的长兄,和雍正那是实在的亲戚,自然没有不支持他的道理。

我们经常说,年羹尧的结局是他咎由自取,他行为不恭,目无君王,以军功而自傲,最终落得了从川陕总督,抚远将军,一等公爵到杭州将军,闲散章京的命运,可是年羹尧最后已经沦落到了看城门的章京,雍正还要费尽心地的列数他的罪过,不辞辛苦的把他弄回来赐死,这其中难道没有卸磨杀驴或者蓄意报复的成分么?

实际上,雍正的心胸并没有这么小气,他也绝不会拘泥于普通人的爱恨情仇之中,他的所有行为都有一个为其服务的前提,那就是,改革。

从秘密立储制度,秘密奏折制度,从军机处的设立,到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再到士绅纳粮,全面铜禁,再到抑商重农,这些改革要实施下去,那么皇帝就必须除掉一部分挡在改革之前的人。

我们不难发现,在雍正即位之后,其最大反对势力就是由允禩允禟两兄弟所纠集起来的势力,这股势力和雍正已经闹到了不可调和,没有退路地步,雍正只能以极其狠毒,极其凶残的方式将两个兄弟予以消灭,而在处理隆科多和年羹尧时,雍正给它们定下的大部分罪行,都是贪污贪婪的罪名,这就是皇帝内心一种影射,他要清除的不仅仅是功臣,还有大清朝廷的一整个吏治上的顽疾。

(雍正“为君难”印)

明朝皇帝里,最有个性的当属那个离经叛道,一生魔幻的武宗,而清朝的皇帝,论个性,无出雍正其右,他统治大清的十三年,也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个性,最关键的十三年。

我们先看雍正的父亲,外国人眼中的千古一帝,前期和中期我们别说,单说康熙执政晚期,他是诸事放宽,万事放缓,一方面是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很难再处理日益庞杂的国家事务,另外一点在于,立储之事,册立废立太子的事情几乎已经耗光了这位大清帝王的心血。

说白了,晚年康熙的治下,政务基本荒废,紊乱已经出现,贪腐啊,腐败啊,那哪儿哪儿都是,因此雍正接手的大清,是盛世,但却是蕴含着危机的盛世。

如果雍正是一个软弱的,无能的,仁善的,充满同情心,优柔寡断如梁武帝那样的皇帝,那么大清到了雍正手里,一定会出现更大的危机,导致更大的紊乱。

但是好在,雍正不是一个这样的皇帝,对于老父亲留下的乱局,他虽然深感疑惑,但是这种疑惑并不妨碍他挥动刀剑,或者说干脆点,那就是举起屠刀。

我们经常说,清朝有个盛世,叫做康乾盛世,意思是康熙和乾隆所缔造的盛世,在这个盛世之下,封建体系已经达到了极致,改革有条不紊,国力堪称最强,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猛烈增长,疆域不断扩大,这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盛世。

但是其实,康乾盛世这个叫法,是有问题的,康熙,雍正,乾隆,这是一个按顺序连接起来的时代,既然要说这个时代是盛世,怎么能把雍正给摘出来呢?

何况,雍正在位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三年。

看来,这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像雍正皇帝一样委屈了,他明明如此的勤劳,如此披星戴月,如此夙兴夜寐,他明明是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几乎以透支身体为代价给乾隆留了一个美好的江山,可是这兢兢业业的十三年来,雍正却使本朝所有的社会阶级都对他充满了反感。

对待官吏,他毫不留情,动辄降职,停职,解职,责打,处刑,流放,或者杀死,皇帝尤其对贪污腐败绝不容情,抄没所有家财,没收毕生财产那是家常便饭,无数官员心惊胆战的同时一想起皇帝那张阴沉的脸来就直打哆嗦,对待宗族也是如此,上文所提,不再赘述,而对百姓,雍正同样是严刑峻法,认为只有重典才能治民,一时间各种冤狱四起,各种堪称奇葩的文字狱也让人触目惊心。

(雍正农妆像)

皇帝还不顾代价的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有些取得了良好成效,有些却也过于猛烈,导致了更大的负担。

最懂得,最理解雍正的人,是谁?

其实是雍正的儿子乾隆。

可乾隆虽然理解并且认同父亲的做法,但是到了乾隆自己做皇帝的时候,他却无法支持父亲,年轻的乾隆皇帝认为,取得一切可以支持势力的支持是很有必要的,对一些个人和势力进行安抚和结交才是为君者的驭人之道,干嘛要向父亲这样总是得罪人,总是费力不讨好,总是不会做“人”,不会“扮演”皇帝呢?

所以,即位之后的乾隆几乎全盘否定了雍正时期的政治活动,包括雍正给儿子留下的人才遗产,那个被整治的半死不活的张廷玉,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乾隆意识不到,表面上自己自认为和父亲雍正大相径庭,大不相同,然而实际上,乾隆的性格深处和父亲是相同的,甚至比父亲还要严重,这在乾隆十三年后所爆发的一系列事件中得到了印证。

而且,自恃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其实远远没有他父亲雍正做得好,因为评价一个皇帝的标准,不仅仅要看皇帝生前之事,更要看其身后之世,雍正留给儿子的是一个清明,有活力的王朝,而乾隆留给儿子嘉庆的,更像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乾隆晚期,吏治腐败,系统性的贪腐塌方屡见不鲜,起义频繁,社会矛盾尖锐,因此有历史学家管这个乾隆的盛世叫做“饥饿的盛世”。

如此看来,隐没在康乾盛世中的雍正,其实才是做的最好的。

(雍正朝服像)

祖制不好,他改,吏治不好,他变,任何干预,阻拦他,忤逆他,改变他的,都会沦为他的注脚。

看来,康熙晚年还是把帝国的未来交给了合适的人,他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禛,是一个坚钢不可夺其志的,大清帝王。

只是俗世洪流,红尘滚滚,穿越时光,当那个杀伐果断,绝不容情,得罪天下,背负骂名的雍正在夜深人静时午夜梦回,身影阑珊之时,他会不会也像屏幕前的你我一样,感觉到孤独呢?

参考资料:

《清实录》、《清史稿》

李昊,刘均琰.浅议清朝雍正时期的税制改革.今古文创,2024

王彩丹.从《大义觉迷录》剖析雍正的民族思想.嘉应文学,2024

2 阅读: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