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朱镕基向中央承诺:这件事干不成,就向中央引咎自责

青春岁月如诗 2024-12-14 18:03:04

朱镕基在任期间,留给群众的形象大都是坚韧独立和铁腕敢为,在很多认定的工作领域,哪怕做起来再困难,朱镕基都会竭尽全力地完成。

1983年时,我国刚施行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没多久,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国内决定进行合资项目的尝试,其中打头阵的就是桑塔纳轿车的合资项目。

不过这项工作最初完成起来可谓是困难颇多,为了解决面临的困境,朱镕基同志特地向中央正式承诺:倘若这件事干不成,就引咎自责。

那么在当时引进中外合资项目时,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朱镕基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困境中奋力生出的花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想要在本土生产桑塔纳汽车,但当时被派到现场考察的德国大众工作人员,都认为这话实在是狂悖之言。

在德国的工作人员看来,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具备生产桑塔纳的条件,既没有生产工具,又没有足够的零配件流水线。

为了确保本土制造的各项零配件能够达到德国母公司的认证标准,当时正在上海市担任副书记的朱镕基,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朱镕基坚信,我国有能力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于是他向中央做保证,这事干不成甘愿受罚。

当时有不少人觉得大众公司将标准定的那么高,纯粹就是在为难我国,希望能够从中多赚些油水,不过这些话朱镕基丝毫不放在心里。

为了达到德国的要求,朱镕基要求我国的工程师们,必须以国际标准确定自己的标准,连百分之一的偏差都不能有。

为了防止因为经验不足出现问题,朱镕基特地从德国聘请了不少已经退休的专业人士,拜托他们指导我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研发。

据说当时有不少的设计流程,在我国过往发展史中都处于空白阶段。

但通过各种讨教学习,没多长时间,我国就能够独立生产出14万件车顶内饰。

后来江泽民同志和朱镕基还一致认为,汽车生产不是上海一家的事情,但凡是上海无法做到的事情,其实可以分配给其他省市完成。

于是从1987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兴办起了与造车相关的厂子,而上海大众车厂肩负的任务之一,就是检测各地零部件是否合格。

也正是在朱镕基的多方协调之下,1991年,全国能够生产合格汽车零部件厂家的数量,从1986年的上海一家,快速达到了127家之多。

自此以后,汽车行业成为了上海盈利最高的支柱性产业,甚至直到今天,我国该领域的发展仍深受当年工作成果的影响。

艰难岁月中成长出的品格

也正是因为朱镕基坚定且富有韧性的工作态度,才打响了上海改革开放的第一仗,而若非是朱镕基的坚持,或许换成其他人都不可能完成。

而朱镕基这种品格的形成,和他本人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年幼时便失去双亲的朱镕基,全靠伯父的拉扯才得以长大,或许正是因为没有父母的庇护,所以才让朱镕基养成了非常独立的性格。

读中学时,朱镕基很珍惜这份读书的机会,平日班里进行圆周率背诵比赛,旁人背到40多位就心满意足了,而朱镕基即便是背到将近100位数仍不满意。

正是凭借着这股劲头,朱镕基才能够在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当地名校楚怡中学,并在里面读了一年书。

后来因为长沙会战,朱镕基不得已离开楚怡中学转而到国立八中读书。尽管这段读书经历十分波折,可朱镕基丝毫没有忘记想要读大学的梦想。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以及颠沛流离,1947年,19岁的朱镕基终于圆了大学梦,而且考上的还是清华大学。

可即便是进入了清华大学,朱镕基也并未有丝毫松懈,更没有任何的骄傲自满,他反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由于为人真诚,再加上学习勤奋,所以在校期间,老师们非常愿意邀请朱镕基做自己的助手。

而除了帮助老师搞科研,朱镕基还经常督促同学共同进步,尤其是在带领同学学习交流时,朱镕基不仅从不勉强,而是经常以理服人。

可以说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朱镕基坚韧不拔的品格,才让他在面对各种棘手问题时,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