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纪委书记时,同事的红白喜事从没缺席,我家摆酒只来了六个人

名著茶话会 2025-01-10 07:24:16

我是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我能踏入这个行业,和其他同事还有点不同。

我原本是村上的支书,90年代得益于组织的基层提拔,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竟然从一个村干部成了镇上的“领导”——当然,很多年里,我虽然是乡亲们口里的领导,其实就是普通干部一个。

兢兢业业工作了七八年,受益于土生土长在农村、对农村实情有着深刻的认知。

所以,在日常工作里,我很有点如鱼得水的轻松。不但能又快又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还能帮着领导处理一些临时出现的矛盾急事,也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

在农村基层工作,主要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这个工作做好了,基本就没有大问题。

我的努力和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当普通干部的第五年,我就获准提拔成了副镇长,第二年又再进一步,成了党委委员兼纪委书记。

我们那个时候的乡镇纪委书记其实还不叫纪委书记。所谓的班子成员里,除了书记副书记之外,正式的称呼是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委委员,只不过习惯叫成纪委书记而已。

大家都知道,搞纪律是个得罪人的事,想要搞好纪律按规章办事,就容易得罪别人。如果顾虑太多想要面面俱到,那有容易“得罪”组织纪律。

当时的我已经三十出头快四十了,虽然已经不是青头小年轻,却也知道这个纪委书记不好当,心里颇有点诚惶诚恐之感。

因为我还有个副镇长的身份,所以镇长书记都算我的直接上司。想要做好纪委书记的工作,自然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于是,我就先后找两位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展望,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我遇到了两个很好的领导,书记和镇长不约而同表态会大力支持我,还让我放下包袱不要怕,他们一定做我的坚强后盾,建议首先就从扭转我们镇府的工作风气做起。

于是,通过仔细的衡量后,我制定了一个自认为可行的计划,打算按部就班地实施。而我就算走马上任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其实比别人更懂得人情世故,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我什么都不作为当个好好先生,那不就有负组织的信任、辜负了两位领导的支持?

我对两个领导的建议深表认同,也觉得首先从上下班纪律抓起。

那时候的乡镇干部一般都没有太严格的时间观念,明明八点上班,经常因为这样那样鸡毛蒜皮的事拖到十点十一点才来。

尽管有时候确实是实际工作需要。比如家在农村、住在村里的人,早上遇到村里有什么事要帮助处理,难道让人家先回政府办公室打卡再回去?

当时我们的镇府大楼在一个大院子里,房屋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主建筑也就是一栋三层的砖木结构。

于是,我就在一楼楼梯口设置了一块看板,从书记开始到所有人,每个人挂一块牌子在上面。上班时就翻过来名字向外,下班离开时翻过去,这样一眼就能看到谁来谁没来。

因为书记镇长的支持,他们每天上下班都会主动去翻牌子,有事迟到也会打电话给我,让我去帮他们翻一下,相当于间接向我请假一般。

尽管很多人不情愿,但这个做法还是得到很好的实施。

但这件事随着书记乡长的关系紧张而发生了波折,最后甚至不了了之。

书记和镇长都是五十岁的“老人”,也都知道没有再进一步的机会,一直以来相处得很和谐。

书记是外乡人,他的老家在五十公里外的其他乡镇。一段时间后,书记的老母亲去世了,大家都相约去吊孝。

可没想到的是,书记的母亲还没上山,乡长的父亲也去世了。

乡长是我们本地人,大家同样也要去吊孝。这样一来,去书记家和去乡长家的人数就不多了。

书记的家在外地,有的人是不屑巴结书记,有的人则实在走不开,就把礼金请同事捎带过去,去的人就不是特别多。

但乡长是本地人,甚至就在镇郊的村子,走路都用不了十分钟,你再忙也得亲自去一趟吧。

于是,去乡长家吊孝的人就明显多过去书记家的。

好巧不巧,两人都回来上班后,有人在聊天的时候不小心说到这件事,说什么乡长家很热闹之类的话,还让书记给听到了。

没几天,书记早上上班后翻了牌子,进了办公室才想起没吃早餐,掉头又去对面的早餐店买油条稀饭当早餐。

好巧不巧看到乡长在店里吃,还热情地招呼书记一起。书记没有说话,拎着袋子就回了。

回答楼梯口,看着乡长的牌子还没翻,直接就到了我办公室门口,让我去大堂守着,看有谁迟到。于是,乡长迟到的事就跑不掉了。

乡长其实并不在乎扣那五块钱,但成了第一个被抓到的迟到者,面子上过意不去。于是就和书记说:我早就到了,就是吃个早餐没过来而已,犯不着抓我当典型吧。

书记却笑着说:既然我们的纪委书记定了规矩,我们就得按纪委的规章来。我们作为主要领导不遵守,这个事还能搞下去吗?

乡长又辩驳,说我吃早餐的时候你也在那里,为什么我算迟到你就不算?

一来二去,两人虽然没有拍桌子,却也闹了个不欢而散。

导火索竟然是我倡导的那个翻牌子,弄得我也是左右为难。只好分别找书记和乡长做工作,好说歹说表面上终于说通了,但他们心里真的能当成什么都没发生吗?显然不能。

反正从那以后,书记乡长基本就不去翻牌子了。久而久之上行下效,虽然没有人迟到了,却也没有人去翻牌子,别人问起来就说忘了,你要不信可以去看我进来的时间。

于是一段时间后,牌子上的灰尘都一尺厚了。

最后,我还是不忍心就这么半途而废。只好又请示两位领导,说我会专门明确几个人轮流值班,在时间上也稍微调整了点,基本上十分钟以内不算迟到。

两位领导没意见,大家都对我的做法也比较满意。

这事让我有了两点体会:

一是在农村处理事情,有时需要适当的模糊,最好不要搞一刀切。如果真的全部就事论事一定要搞个明明白白,很大可能,最后就无法善了甚至你自己都无法全身而退。

二是做事还是要人性化,不能一刀切。只要无伤大局,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我的纪委书记渐渐步入正轨,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大家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改善。

其实乡镇人员请假,一点点时间也不大可能扣你的工资,却能完善请假制度,领导对此还是很满意得。

随后一次班子会议上,不知道谁又说起吃酒席随礼的事。

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这方面规定,除了主要领导要顾及影响之外,普通干部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基本都是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班子会上说到这个事情上,书记又笑吟吟地看向我,最后说道:老李,你是管纪律的,最有发言权,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

这个事情其实我也深有体会,但世情如此,凭我一个小小的镇纪委书记能起到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可领导发话了,总得做点什么吧。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又反复和班子成员们沟通,最后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方案,就是对所有干部在请客摆酒上做出规定,不能跨线。

这个决定当时比较粗糙,但很多年后,上级组织的明文规定竟然和我当年那个规定不谋而合,不得不说,当时的我还是很有点成就感的。

既然规定出来了,通过班子会议讨论最后定稿,就成了正式的文件通知,所有人那就必须得遵守。

可是在农村,各种红白喜事层出不穷,今天你家建房子大摆宴席,明天他家六十大寿也会大开东阁,更别说婚丧嫁娶那样的人生大事了。

而乡镇干部几乎都是本地人,谁也无法避免。如果只是去别人家随礼,自己家有喜事完全禁止摆酒,那他送出去的人情不就彻底没有回本的可能了么?

那还只是一个方面,更不好处理的还是同事之间,以前都是你来我往,哪个同事家里有事,其他人都会互相约好一起去随礼喝酒。

如今有了这个规定,摆酒的人需要控制酒席的规模,送礼的人更要把握礼金的多寡。

而最令我为难的,竟然还是我自己。

身为纪委书记,又是规章的制定和执行者,我就能够脱身事外吗?

打个比方,同事们家里有事摆酒,你去不去?如果是关系很好的、或者有点亲戚关系的,你又送多少?

即使只是普通同事,你以前摆酒收了人家五十块,现在人家有事你按照规定只能送三十,会不会让人说你占便宜?

很快,我就遇到了一个尴尬的事,书记的儿子结婚。像这样的人生大事,按照规章也是可以摆酒的,书记也给大家发了请柬。

可我左思右想之后,最后私底下找了书记说:书记,我是这次规章的制定人我执行者,我要是出席了,别的同事或许会觉得碍手碍脚,为了不让大家扫兴,您家的酒席我就不去了。

书记稍微沉吟了一下,随后就点头夸我考虑全面。

虽然我没有去喝喜酒,但该送的份子钱还是没少,礼簿上肯定会留个名字的。

想着自己这次处理的不错,也得到了书记的认可,从那以后,但凡同事们家里有事摆喜酒,我都只是奉上礼金,人却不会到场。

后来乡长的孩子考上大学,按照规定是不能摆酒的,但同事们主动要求乡长请客,算是“盛情难却”吧,乡长只能在家里招待大家,每天晚上还只能招待一桌。

这样就可以算作同事聚会而不算摆酒了,至于收没收礼金、收了多少礼金,别人当然不知道,也只有他们当事人双方清楚了。

我其实也想随大流去一趟。可想着书记家收儿媳妇摆酒我没有去人,现在去乡长家,会不会招书记不高兴?

可乡长没有摆酒,我又不好意思让人捎礼金,这件事就那么两难了。

后来我还是找了乡长当面说明了情况,还亲手奉上一个红包。

乡长对我没有去的事并不在意,还安慰我别想多了,可我的礼金他也死活不肯收,弄得我好几天都有点尴尬。

但更令我尴尬的事还没结束,自从有了那个规定之后,同事们摆酒我都只是送礼,人不会到场。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表示理解,可时间一长,我渐渐就觉得,大家似乎都在和我渐行渐远。一些小范围的“摆酒”的事,他们干脆就不通知我,甚至还有点故意瞒着我的味道。

更还有人在背后说我太清高,普通的人情来往也不参与,难道不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你不食人间烟火,别人还不愿意和你交往呢。

这些个风言风语,当然不会当着我的面说,但大家都是一口锅里搅马勺,说的多了我怎么就完全不听说点什么呢?

到我退休前的一年,我儿子也结婚了,当时已经有了正式的上级文件,但我家在农村,还是会摆酒庆祝一下的。

作为曾经当过纪委书记的人,自然会按照规定申报,也严格按照标准来操作。

原本以为,我在镇府上班也有了二十来年,同事们的人情来忙我也没有缺席太多,如今我家有喜事,同事们总得来还个情吧,于是就给同事安排了四张桌子。

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差不多要开席了,那四张桌子上竟然只坐了五六个人,我预想的四桌同事的局面全然没有出现。

酒席完后,老伴对我一通埋怨,说我当了一辈子干部,在交朋处友上很失败。我虽然没有辩解,但心里还是挺郁闷的:做人,真的太难了……

0 阅读: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