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阻滞系列1——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block,SAB)

天逸健见 2024-11-22 02:18:06

窦房传导阻滞简称窦房阻滞,系因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属于较少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出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窦房阻滞患者常无症状,也可有轻度心悸、乏力感以及“漏跳”,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漏跳”(长间歇)。窦房传导阻滞理论上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也有分类在二度和三度之间增加了“高度”,也有在二度分型中增加了III型。

窦房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1.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40%,因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周围器质性损害。

2.窦房结周围区域的退行性硬化、纤维化、脂肪化或淀粉样变。

3.高钾血症、高碳酸血症、白喉、流感等。

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的健康人,可用阿托品试验证实。

5.药物中毒以及大剂量使用普罗帕酮亦可引起,但多为暂时性的。

6.少见于静脉推注硫酸镁所致(注射速度过快所致)、低钾血症<2.6mmol/L时也可发生。

7.少数原因不明,个别可为家族性。

窦房传导阻滞常见分型

窦房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窦房阻滞、二度窦房阻滞、三度窦房阻滞。

(1)一度窦房阻滞:

常规心电图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一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

(2)二度窦房阻滞:

1、二度I型窦房阻滞:只有二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和心室漏搏时才能诊断,窦房传导逐渐延长,直至一次窦性激动不能传入心房,心电图表现为PP间距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呈文氏现象,称为二度I型窦房阻滞,应与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2、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在规律的窦性PP间距中突然出现一个长间歌,这一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PP间距的倍数,称为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3)三度窦房阻滞:

三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停搏相鉴别,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等。

治疗

1.治疗窦房传导阻滞时,主要治疗原发病。

2.对频发、反复、持续发作或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阿托品。另外,可口服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3.对暂时出现又无症状者可进行密切观察,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多可恢复正常。

4.对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并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5.严重病例可将异丙肾上腺素加于5%葡萄糖中缓慢静脉滴注。

预防

1.合理使用洋地黄制剂、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起居有常、饮食适当、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体育锻炼。

3.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控制和消除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