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不断大反扑32师紧急出征秘密接防,挫败其随后发起的“围靠战役”前期进攻

匠心U选 2024-09-10 10:12:52

1984 年 4 月 28 日,14 军 40 师成功收复老山。此后,越军不甘失败,妄图重夺这一战略要地。军委总部敏锐洞察到越军即将展开大规模反扑,果断指示昆明军区将作为军区战略预备队的 11 军 32 师调赴前线。接到命令后,师长刘玉尊率一班人员迅速从边境战场勘察地返回临沧师部,与刚从军教导队赶回的政委李正贤一道,紧急动员部队,着手进行 “平转战” 准备。第一梯队 96 团于 7 月 12 日零时踏上征程,各部队在 24 小时内迅速开拔,边行进边动员、边补充物资、边收拢人员。为隐匿我军作战意图,全师行进途中电台一律关闭,仅使用内部有线通信。7 月 30 日,部队趁夜暗掩护秘密开进老山地区,悄然进驻 72 个阵地。

【一】

在整个作战期间,32 师始终将防奸保密工作视作战斗胜负的关键。他们制定了详尽细致的保密规定,开展了全面无死角的保密教育,层层压实保密责任。一万多名参战官兵,在老山坚守四个多月,防线绵延十多公里,前沿阵地与敌人相互交错,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却未出现任何保密问题。直至 32 师撤离,越军仍以为对手是 14 军 40 师。如此高度的保密工作在我军历史上极为罕见。

32 师进入阵地之际,正值雨季。8 月下旬,连降三天暴雨,山洪肆虐,防御阵地众多工事被毁,装备损失严重。与此同时,敌人趁机不断炮击袭扰。面对这双重困境,全师部队彰显出顽强的战斗意志。

暴雨首日,师团领导即奔赴第一线视察灾情,随后及时研讨并采取应对措施。他们号召全师官兵 “左眼观察灾情,右眼紧盯敌情,干战齐心协力,战胜两个敌人!” 师里组织四个工作组,由师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一线查看灾情、探望官兵、解决难题。师指挥部抽调干部组成背运队,连夜为前沿连队背运波纹钢预制件,与战士们一同抢修工事和坑道。

【二】

我军收复老山后,越军发起了三次大反扑。32 师接防老山时,正处于越军第三次大反扑的筹备阶段。越军采用 “围靠” 战术,从清水向那拉、松毛岭方向的我军阵地前沿挖掘壕沟、开凿洞穴,逐段推进,同时以小股特工部队袭扰并炮击我方阵地。老山战场呈现出大仗未起、小仗不断的相对平静对峙态势。

这种战场形势令众多官兵感到不适,他们原本期望痛痛快快地大战一场,却没想到只是小打小闹,部分官兵因而产生了厌战盼撤的情绪。然而,32 师党委顺势引导,在部队中反复宣讲上级作战指导方针,使 “英勇顽强、独立作战、长期坚守、寸土不丢、大量歼敌” 这五句话深入人心。部队还开展建设 “模范阵地” 活动和 “神枪手”“神炮班” 杀敌竞赛活动,宣传部门还创作了《我爱老山兰》等歌曲以激励官兵斗志。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师涌现出大量模范阵地和杀敌功臣,取得了显著战果。师侦察连在敌人眼皮底下设伏,对正在向我方掘伸堑壕的敌工兵分队进行阵前出击,歼敌 40 余名,俘获敌少尉排长一名,我方无一伤亡,此战例被载入我军教材。

【三】

"围靠”,是上世纪50年代越军在我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创造的一种战术,我军称为“堑壕延伸贴近战法”。越军在“7.12”惨败后,从8月开始派出工兵部队,利用夜暗和雨雾天气,从清水挖壕掘洞,逐段延伸,步步逼近我军那拉、松毛岭方向的阵地前沿。

越军拟定的 “围靠战役“计划,在我军当面部署了两个师及配属的特工部队和保障部队,总计三到四万人,预定进攻日期为 11 月 20 日。因 32 师侦察连捕获了一名敌排长,越军担心进攻意图暴露,提前两天发动进攻。18 日凌晨,越军对 32 师一线阵地全面炮击,师指挥所所在的曼棍洞周边亦落下 100 多发炮弹。师指命令前沿官兵除警戒人员外全部进入掩蔽部和猫耳洞,师、团炮群保持缄默。敌人的火力攻击持续一整天,共发射炮弹 3000 余发,我方部分堑壕和猫耳洞被炸毁,1 人阵亡、29 人负伤。

次日上午,越军继续炮击,下午我军炮兵部队予以反击,越军再度炮击。20 日凌晨,越军向那拉、松毛岭方向发起进攻,同时攻击老山主峰方向的 94 团阵地。当敌人摸上我 96 团 2 营警戒阵地时,被我哨兵察觉,各前沿阵地官兵迅速投入战斗。敌人分三路袭来,我防御分队依托阵地顽强抵御,师前指下令炮兵对敌人后续部队猛轰,将敌人阻拦在距我阵地 100 米之外。历经三小时激战,我军击退了敌人的首次进攻。

21 日凌晨 2 时,越军不顾阴雨和降温,组织第二次反扑,对我军展开全方位、大规模炮击。我军官兵步炮紧密配合,英勇回击。全师所有前沿阵地皆爆发战斗,那拉口子的几个阵地多次易主。这场战斗持续至次日晚上,粉碎了敌人五个波次的反扑。

为稳固防御态势,32 师下令 94 团对越军 968 高地实施出击。28 日凌晨,32 师向越军各个前沿阵地、指挥所猛烈炮击,94 团 4 连在师、团炮火掩护下,迅速攻克越军 968 高地,全歼守敌,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当天越军一个营企图偷袭我那拉阵地,被我佯动炮群击中,仓惶逃窜。

【四】

战后,越军总结 11 月中下旬的作战,认为 “这次战役堪称渭川战场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越军高层指挥官不得不服软:“第三个浪头碰在了石头上!”

时任 11 军前指政治部领导小组成员的罗际明撰文称:当时由于我军情报工作的局限,我们对越军第三次大反扑的名称、计划和行动未能全面精准掌握,从上到下皆认为越军此次反扑是营连规模的,32 师只是打了一个小胜仗。多年后,才从越南有关资料和老兵回忆录中证实,越军此次反扑行动的名称叫 “围靠战役”,出动的部队是 356 师 153 团和 313 师 14 团,876 团和 149 团分别担任 2 个进攻团的预备队和运输任务,另外还加强了特工部队和渭川战场 2 个炮兵群。从军官到士兵全部更换为硬壳帽,使用了众多新式武器,有美式 M-79、M-60 重机枪和国防部调来加强的 M-72 化学武器弹。

当然,32 师只是挫败了越军 “围靠战役” 的前期进攻,南京军区 1 军 1 师换防后,历经多次战斗,挫败了越军多次反扑,并适时出击,前推阵地,连连告捷,粉碎了敌人夺占老山的图谋。

从 1984 年 10 月 20 日筹备,到 11 月 18 日发动,至 1985 年 3 月 10 日结束,越军拼死一搏的这次大反扑,在 32 师和随后的南京军区 1 军 1 师接力奋战、强力出击之下,遭遇彻底失败。此次战役后,越南国防部解除了指挥这次战斗的黄丹将军对渭川战场的指挥权,也撤销了主攻师 356 师师长裴清廉大校的职务。

32 师受上级 “不主动打” 方针的影响,尽管在作战行动上一度略显被动,局部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总体而言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贯彻了积极防御作战思想,所获战果颇为显著。经历126天血与火的洗礼,全体官兵抗住了越军37000发炮弹的轰击,粉碎了敌人17次班排至师团级规模的进攻和300多次袭扰,全师共毙伤敌人1558名,俘敌1名,我方牺牲73人、受伤348人,以人员伤亡1:3的战绩完胜越军。(本文参考了罗网天下美篇文章《32师老山作战的表现和功绩被低估了》内容,作者罗际明)

1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