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琼林登第 局部)
李兴,成化十一年进士,早年做过知县,后来升官升到监察御史,负责巡按陕西。
这李兴到了陕西之后,查阅卷宗,让他发现这么一桩悬而未决的案件。
案犯,叫做杨二,被判处了斩首的死刑,择日处斩。
现下这杨二在牢里关着,属于是等死了,但他却整日大呼冤枉,不停的为自己申诉叫屈。
这监察御史嘛,他下到地方去,无非就是两样工作,第一是看一看地方官干的合格不合格,第二就是要了解一下民间有没有冤情发生。
这李兴没来陕西,杨二喊冤,估计也就那样了,可是李兴来了陕西,还正巧让他碰上杨二喊冤,而且还喊的是异常激烈,那李兴必然是不能坐视不理。
而且,这后世之史书在评价李兴的时候,特别用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忠鲠”,意思是说他这个人吧,忠诚耿直,非常的刚正,成化年间,弊政颇多,李兴经常直言不讳的向皇帝上疏,甚至每次上疏之前,他都和一家老小诀别,颇有后来海瑞提前买好棺材骂嘉靖的那个架势。
杨二喊冤让李兴给碰上了,他是一定要管一管的。
李兴查阅卷宗之后,发现这事儿啊,还真是不简单。
卷宗里怎么记载的呢?卷宗里说,杨二和一个女子通奸被衙门里的巡检给发现了,杨二为杀人灭口,杀掉了这个巡检,顺道还把巡检的妻子也杀了。
巡检,正九品,负责在州郡县乡里巡逻保卫,维持秩序,也分管一些缉贼捕盗的工作,归地方上的知县节制。
(明人考试图横轴 局部)
您看这巡检是有品级的,虽然是九品芝麻小官,可也是官,和衙门口里的衙役(吏)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杨二和人通奸,这就已经是大罪,现在又杀害了朝廷命官其及妻子,那更是大罪中的大罪,所以判个死刑,那是很正常的。
案发之后,衙门拿了很多人,杨二捉了,通奸女子捉了,通奸女子的嫂子则叫到官府来问话。
因为史料中没有记载通奸女子和通奸女子的嫂子的名字,那么下文中为了方便书写,我们简称通奸女子为赵氏,其嫂则为钱氏。
而根据钱氏交代呢,自己这个小姑赵氏,年方十六,尚未婚配,有天她俩在一个花园里头散步,走着走着,这花园的外头啊,有一个骑马的少年飞驰而过,这少年,长得剑眉星目,举止端庄是气质不凡,可以说是大帅哥了,虽然连人带马很快就过去了,赵氏和钱氏兴许都没太看清这人究竟长什么样子,可是凭着感觉,钱氏认为这男子啊,应该挺优秀的,于是感叹说,你啊,你以后要是能嫁给这样的人就算是没有遗憾了。
赵氏呢,听嫂子这么一说,虽然当时没表态,但兴许对杨二也产生了好感。
闲聊几句,俩人就回家了。
可也是奇怪了,头天赵氏对擦肩而过的杨二心生好感,这第二天的晚上,杨二就来登门拜访赵氏了。
也许,这赵氏被嫂子钱氏之前那么一打趣,那么一说,她就红鸾星动,一日见已经是相思成疾,没成想杨二竟然和自己心有灵犀,主动找上了门来,赵氏是欢天喜地,天色将晚,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当下情难自抑,俩人很快就发生了关系,所以说当天晚上,杨二和赵氏就在一个屋里头睡觉了。
从此后,这杨二和赵氏就有了这种隐秘的关系,而且还挺规律的,每天一到了晚上,杨二就翻墙入室,跳到赵氏的房中,和赵氏私会,天不亮呢,杨二则收拾收拾就走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关山行旅图轴 局部)
嫂子钱氏,丈夫早逝,公公婆婆也仙游多年,所以杨二来幽会赵氏的时候,算上这杨二,家里一共就仨人,平时也不怎么来人,那杨二和赵氏的事情,也就一直无人察觉。
一个月之后的某天,天全黑下来之后,杨二又跑进赵氏的房间,和赵氏私会,但是这一天呢,和往常有所不同,这一天,家里来了两位客人,这两位客人,正是本地巡检,带着自己的妻子来投宿。
那诸位问这巡检和巡检的妻子干嘛来这家投宿呢,缘是因为天色将晚,客栈要么关了,要么满了,而钱氏的公婆生前呢,和巡检一家有旧,是故交朋友,所以这属于是故友来投,钱氏自然是以礼接待,客客气气的把巡检夫妻迎进了家中,安排客房,茶水伺候。做的是十分妥当。
当夜无事,可第二天一大早,巡检夫妇就身中数刀,死了。
人死了就要报官,何况还是朝廷命官,那衙门听说出了命案,立刻派人到现场去调查,人既然死在了钱氏和赵氏的家里,那俩人必然要被捉回去受审,因此杨二和赵氏的奸情也被发现,当夜再无他人,官府一研究,认为这个奸夫杨二作案的悬疑最大,所以也把早就逃走的杨二给捉了回来,审问之下,杨二就认罪了,是通奸也认了,杀害巡检夫妇他也认了,因此杨二这才被判了死刑。
要知道,这个案子虽然疑点颇多,而且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杀人者就是杨二,但是问题是,最开始是杨二主动认罪的。
所以李兴就纳闷了,他把杨二叫来,说这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你也画押按手印了,当时你就认罪了,现在怎么又喊冤呢。
杨二说御史您别提了,谁能挨住官府衙门的那顿毒打,严刑逼供,残酷折磨之下,活着还不如死了呢,我承受不住痛苦,只好认罪。
(文徵明东园图卷 局部)
杨二还说,把我捉过来的时候,我都是懵的,我一不认识这赵氏,二从未去过她家,三更没有杀过人,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成了嫌疑人了。
那这个时候,李兴就有点奇怪了,赵氏明明承认自己和杨二通奸了一个多月,嫂子钱氏也知晓此事,为什么杨二却矢口否认,甚至说自己和整起事件毫无关系呢?这不是一个正常人狡辩和撒谎的逻辑啊,这就像是监控摄像头已经记录下了你在超市偷了一袋子零食,可到了警察面前你却说你从来没去过那个超市一样愚蠢。
思来想去,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李兴的脑海中诞生了,他立刻又把赵氏叫来审问,问她知不知道杨二的具体样貌。
正常来讲,俩人既有通奸之实,相处一个多月了,肯定那对方长什么样子都是一清二楚的,可是赵氏的回答却很奇怪,她说,每次杨二都是晚上来,天不亮就走,我们也从来都不掌灯,因此我还真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子。
李兴又问,说你胡扯,一个多月了,你就算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见过杨二的样貌,可至少他的一些身体特征,你应该是了解的。
赵氏一寻思,说还真有,我记得这杨二的左边胳膊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肉疙瘩。
得到了这个关键信息之后,李兴立刻派人去检查杨二的身体,发现杨二无论是左胳膊还是右胳膊,那是平整光滑,别说肉疙瘩了,就是粉刺也没一个。
您看,这赵氏口中的杨二胳膊上有疙瘩,而现在要被问斩的杨二胳膊上没有疙瘩,而且,杨二时年只有十三四岁左右,不过少年郎,他真的有能力把身强体壮,平时就负责缉凶捕盗的校尉杀掉么?
李兴的思路啊,是没错的,因为牢里关着要问斩的杨二,和一个多月里整天和赵氏私会的杨二,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赵氏在花园里初遇杨二的那一天。
杨二骑着马从花园过去了,钱氏对赵氏说,你要是能嫁给这样优秀的男人就好了,赵氏遂对杨二有些好感和心动。
(文伯仁南溪草堂图卷 局部)
而正在赵氏和钱氏聊天的时候,花园里其实还藏着一个屠户,史料也没有记载名字,下文我们简称孙屠户。
这花园里啊,不仅有花,还种了不少的笋,孙屠户当时正在割笋,想要整点笋拿回家去吃,偶然之间听到赵氏和钱氏的谈话,他可就动了歪心思了,第二天到了晚上,他就伪装成了杨二,登门拜访,由于他是天黑了才来的,模样看不清,加上赵氏也没见过杨二的样子,她就错把孙屠户给当成了杨二,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而至于巡检夫妇的死,其实倒是一个意外,巡检夫妇到赵氏钱氏的家中投宿,他们走了一夜路,十分困乏,早早便睡了,而当天又装作杨二的孙屠户来到赵氏家中,他还真代入了自己扮演的杨二的这个角色了,心说你赵氏既然倾心于我,家中怎么还有男人?他哪儿知道巡检夫妇其实是故人借宿,他以为这又是赵氏在外头招的男人,因此是心生嫉妒心理变态,对巡检就下了杀手,杀完巡检之后,孙屠户发现巡检身边还躺着个人,四下漆黑,他也不辨男女,一齐都杀掉了。
杀完人之后,孙屠户是逃之夭夭,待到第二天人们发现巡检夫妇已经死去,官府审问赵氏钱氏,赵氏钱氏自然交代了出杨二,可是她们岂知,这杨二竟然是孙屠户假扮的。
孙屠户杀了人,却把罪名栽赃到了杨二的身上,他本以为天衣无缝,可这天网恢恢然,疏而不漏,半路杀出一个巡抚陕西的李兴,李兴在赵氏的口中得到了这所谓“杨二”胳膊上有肉疙瘩的特点之后,一举就把孙屠户给擒获了。
要说这孙屠户,也属于是自投罗网,李兴当时使了个计,他在官府发布命令,说要重审杨二的案子,现在这街坊四邻,本地百姓,如果有能掌握杨二和赵氏通奸,以及杨二杀人的证据的,都可以到官府来呈堂。
李兴的命令一发布,很多百姓都跑到官府去指证,说肯定是杨二通奸杀人,这一下把李兴给惹恼了,他说杨二和赵氏是在夜里通奸,偷偷摸摸的,他又不会把通奸的事情告诉你们,你们也发现不了,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他通奸呢?你们光指证,光是斩钉截铁的说杨二通奸,可是你们拿不出通奸的证据来,这不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溜了么?
在李兴看来,这帮百姓属于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还有点没有证据胡乱作证的嫌疑,因此他借着这个由头,把这些百姓全都押下公堂,脱去他们的上衣,让衙役往每个人的身上抽几鞭子以做惩戒。
(明人西园雅集图卷 局部)
而这些被脱去上衣的百姓中,正好就有孙屠户,他听说李兴要重审杨二命案,生怕不能坐实,因此也混在百姓中来告状,可他胳膊上有肉疙瘩这个特征那太好认了,把他衣服一脱,李兴立刻警觉起来,把孙屠户关到牢房里一审,孙屠户无从狡辩,只好认罪,后事不详,大概是被砍头了。
而杨二,鬼门关里踏进半只脚,终于沉冤得雪,被放了出来。
李兴在陕西监察数年,破获的如这样的案子,不止这一件,而是屡破奇案,史书说他“按陕西大振风纪所至奸盗屏息”,可见他为官一任,卓有成效。
明朝有个宗室子弟,名字叫做朱睦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七世孙,他本人是个藏书家,也喜好文学,喜治史,生卒是在正德到万历年间,他对成化一朝的这个李兴,就多有赞许,曾评价说:
李公好言事,所上疏多除奸启敝,进用正人,一时中外肃然。其按陕时,所至山岳动摇,至今吏民犹畏威怀德,可谓不愧厥职矣。视世之喜循默恶,鲠直者何可同日语哉。
李兴如泉下有知,得后人如此之评,也该欣慰了。
参考资料:
《治世余闻》
《万卷堂书目》
《明史卷一百十六》
《国史献征录卷六十五》
张伦选.明朝前中后期法律制度流变分析.法制博览,2024
焦济民.《明代成化、弘治时期的基层社会与变迁:法律文书〈皇明条法事类纂〉的视角》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23
李兴堪比包拯,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