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猪会游泳吗?
印象里的猪,大多出现在猪圈里、山野间、或者“餐桌”上,很少听说猪生活在泳池里、沙滩边、浅水区。
但是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却成了猪的地盘,专门有人为这群猪服务。
«——【·孤岛成猪的乐园·】——»
宽阔的加勒比海上,存在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岛,不知在何时起,来了一群岛民——一群野生家猪,成了这片荒凉之地的主人。“野生”和家猪,连在一起怎么那么违和呢?
在这个小岛上的猪,确实应该被叫成野生家猪。这还要从乞讨的猪说起。
猪也许原本就是会游泳的,只是我们很少见到,但是生活在“猪岛”不远的居民们,却实实在在的见识过。因为岛上的猪群数量越来越多,食物不够,一些猪就会游泳去到别处“乞讨”,有时候是围着来往船只乞讨,有时是向附近岛民乞讨,总之,能吃上东西就行。
有的人觉得猪在清澈的海水中游泳的身姿非常有趣,就将它们拍下来上传到网上,就这样,这些游泳的猪意外的蹿红了,憨态可掬的模样受到了不少网民的喜爱,大家纷纷前去找这些“小网红们”打卡。
个别旅游公司坐不住了,从这个事情中发现了商机,为此,他们专门开通了旅游路线,让人们更方便地前来参观猪岛,和这些小网红们亲密互动,投喂食物,打卡合照等等。
来岛上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时间,原本荒无人烟的小岛变得热闹非凡,这些猪得到了人的投喂,每天都饱饱的。它们在清澈的海水中畅游,在洁白的沙滩上休憩,享受着日光浴的温暖,完全一副“岛主”的姿态。
就这样,位于加勒比海巴哈马中部的埃克苏马岛大沙洲名气越来越响,但是不难发现,岛上的猪群数量众多,但成年猪却很少见,绝大多数都是小猪,这背后的原因,更增添了这座岛屿的神秘色彩。
«——【·猪岛的谜团·】——»
“猪之岛”的由来,如同一个未解之谜,有好几种说法和猜测,却都缺乏确凿的证据。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很久以前,一群水手经过这座岛屿时,将一些家猪留在了岛上,
希望它们能够繁衍生息,成为日后航海途中的食物补给。由于种种原因,水手们最终迷失了航线,再也没有回到这座岛屿,这些被遗忘的家猪,便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另一种说法则更加戏剧化:一艘途经此地的商船遭遇海难,船上的猪被海浪冲到了这座岛屿上,由于岛上缺乏天敌,这些猪便得以生存下来,并逐渐繁衍壮大,最终称霸了整座岛屿。
这些更像是猜测,经不起细究。首先,家猪在野外环境下,如果没有人工干预,通常会逐渐退化,恢复到野猪的形态。而“猪之岛”上的猪,却保留了家猪的特征,这不太符合自然规律。
其次,岛上成年猪稀少,几乎都是小猪,并不符合正常的种群结构。这些疑点,让“猪之岛”的起源,更加扑朔迷离,也激起了人们探索真相的欲望。
之前说过,这些是野生家猪,因为有专人饲养,我们知道,母猪的繁殖能力极强,每年可以产下20多头小猪,而母猪在一岁半之后就可以开始怀孕。如此高的繁殖率,加上充足的食物供应,使得岛上的猪群数量不断增长。
但是岛上的资源毕竟有限,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当地居民会定期捕杀一部分成年猪,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岛上成年猪数量稀少的原因。
当地的志愿者也成立了游泳猪协会,有专人去饲养小猪;对于生病了需要治疗的小猪,岛上建造了单独的围栏,还有兽医前来服务;偶尔有不明原因死亡的猪,也会进行尸检,调查真正原因。
此外,虽然这些猪保留了家猪的温顺,但毕竟是在野外环境中长大,仍保留一定的野性。成年猪体重可达几百斤,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为了游客的安全,控制成年猪的数量也是必要的。
«——【·旅游胜地巴哈马·】——»
巴哈马可以畅玩的不止有猪岛这一个地方,它有16个主要岛屿,都开发了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度假体验。位于海港岛的粉色沙滩,是巴哈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片沙滩的沙子呈现出淡淡的粉色,宛如童话世界一般梦幻。粉色沙滩的形成,源于一种叫做有孔虫的微小生物。这些生物的壳体呈粉红色,它们死亡后,壳体被海浪冲刷到岸边,与白色的沙子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片独特的粉色沙滩。
位于天堂岛的亚特兰蒂斯海豚湾,是一个可以与海豚亲密接触的地方。这里最初是为了救助受卡特里娜飓风影响的海豚而建立的,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与海豚一起游泳,近距离观察这些聪明的海洋生物。即使是不擅长游泳的游客,也可以穿着潜水服在浅水区与海豚互动。
在巴哈马的浅水区,生活着一种温顺的鲨鱼——护士鲨。它们体型较大,但性格温和,对人类没有攻击性。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与护士鲨一起潜水,近距离观察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凶猛的海洋生物。这对于喜欢冒险的游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结语·】——»
商业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游客数量的增加,对岛上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食物的供应也改变了猪的饮食习惯,也有游客投喂含有酒精的食物,对它们的健康会造成影响。
如何平衡好这些关系,还需要相关人员的继续探索,希望这群闯进小岛的居民,能持续自在地生活下去。
参考:
齐鲁网:
环球时报: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