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被处决前,朱元璋问:你姓什么?听完他的回答,朱元璋:免死5次

夜半读诗 2024-12-11 11:40:19

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大概都是这样的印象:一是励志,从开局一个要饭碗奋斗成九五至尊;二是残暴,吏治严酷、残害功臣。

比如朱元璋创设的“剥皮实草”之刑,就十分骇人,意思是贪官会被剥皮,然后将剥下的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和震慑继任们……

朱元璋嗜杀的事听得多了,可他也有大度心软的时候,不仅赦免了一个死囚的罪行,还一口气赐了他可以特赦5次的免死金牌,实在够大方。而这只因为朱元璋随口问了问这个犯人姓什么。这个死囚到底什么身份,他的姓氏竟有这么大作用吗?

01

这个囚犯名叫范文从,是洪武年间的一名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劝谏皇帝。

面对喜怒无常、猜忌多疑的朱元璋,很多官员为求自保、战战兢兢,往往不敢真正放开手脚做事,只求迎合上意。

而范文从却是个性格耿直的人,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哪怕面对皇帝也毫不退缩。

所谓忠言逆耳,范文从这种性格,既得罪朝中权贵,也容易惹恼皇帝,注定走不远。

终于,范文从在朱元璋一次盛怒下,被以“违抗圣意”的罪名打入死牢,准备择期问斩。

不过,明朝处决犯人也要走一定的程序,需要向皇帝复奏,是谓遵行“三宥三刺”古制,以示特别慎重。

复奏本上,由皇帝用朱笔在应立决案犯名上打勾,称为“勾决”,一旦勾到,即行处决。

这天,朱元璋正准备勾决犯人时,发现这名官员籍贯是苏州吴县,忽然心念一动,随即命人把范文从带过来亲自审问。

朱元璋先是问了他姓甚名谁,又问道:“你是苏州人,又姓范,跟范仲淹有关系吗?”

范文从如实作答:“罪臣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孙。”

没想到听了这话,朱元璋马上令人去除范从文身上的镣铐囚衣,赦免了他的死罪。接着朱元璋拿起御笔,挥笔写了五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送给范从文,说道:“可抵你五次诛身之罪。”

02

可能你也十分好奇,朱元璋为何要赦免范文从,仅仅因为他是范仲淹的后代吗?范仲淹,是北宋名臣,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要知道,在古代,“文正”是文臣谥号中级别最高的,代表了对一个人品德、才能、政绩的高度认可。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政治成就、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这一谥号。那么,朱元璋为何这么看重范仲淹,连他后代的死罪都给免了,还多给了五条命?我们不是朱元璋肚里的蛔虫,不知道他当时具体的心理活动,不过理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是从个人情感来说,朱元璋欣赏、敬重范仲淹。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对底层百姓非常体谅关心。而范仲淹虽出身官宦,却同样以解决民生疾苦为己任,这点让身为“布衣天子”的朱元璋非常欣赏。范仲淹还曾建立千亩“范氏义田”救济穷苦、赡养族人,这是中国最早的家族义庄,开创民间慈善典范。

从小无依无靠,又重视家族亲情的朱元璋,自然也是十分感同身受。

而且,范仲淹和老朱家也十分有渊源,他幼年丧父,跟随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改名“朱说”。

继父待他像其他朱家子弟一样,为他提供读书条件,而经过寒窗苦读,范仲淹也终于功成名就。虽然他后来归宗复姓,恢复了范仲淹之名,但对养育自己的朱家人还是十分感恩和照顾。当然范仲淹的朱家人和朱元璋的朱家根本不是一家,可是古代人喜欢拿家族做文章,既然都是朱姓人,朱元璋更多了份亲切感。

二是,作为帝王,朱元璋希望树立以先贤为典范,勉励大臣们。

范仲淹名满天下,影响力很大,而朱元璋翻看卷宗,也发现范从文没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只是因为直言进谏触怒自己而已。只是一个嘴硬的文官而已,杀了没什么益处,而赦免范从文,却是好处多多。

一方面树立自己不是“昏君”,而是以先贤为垂范的光辉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对忠臣后代的尊重和保护。朱元璋送给范从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是勉励范从文,更是敲打其他大臣。你们可要好好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和做派,以后好好为我们老朱家的江山社稷服务啊!

果然,消息传出去,范从文的事情也成了传奇,在范氏家书和文士之间流传。说到底,朱元璋欣赏范仲淹,不仅因为范仲淹的政治理念和个人品德,也因为范仲淹家族的传承精神和对朱元璋统治有益的政治考量。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个好的老祖宗就是好啊,美名传千古,造福后代人。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