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发生在40多年的部队里。有一次,我们连里改善伙食,蒸了几笼屉的大包子。全连官兵齐聚于餐厅之中,正美滋滋地享用着大包子,可就在此时,竟发生了一桩令人倍感惊诧且印象至深的事。只见炊事班长从一位战士手中猛地夺下包子,并对其加以驱赶。为此,连长把炊事班长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的部队驻扎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下的一座小县城郊外。那个年代,各种物资极度匮乏稀缺,各方面的条件均极为有限。部队的伙食供应标准也普遍不高,在伙食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战士们一日三餐的伙食水平也仅仅只是满足果腹。
每人每月所供应的主粮总量 45 斤,粗粮与细粮各占一半。食用油仅仅 1.5 斤,肉类食品依照规定标准每月每人三斤,然而常常是达不到这个数量的。早餐通常是馒头、稀饭,再配上咸菜;中晚餐的主食多为馒头、金银卷、玉米面发糕、大米饭、二米饭,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萝卜、茄子,烹饪方式不是炒就是炖,多是一锅煮出的大锅菜。偶尔隔上几日,方能在菜汤里瞥见几片薄如蝉翼的肉片。
每人每天六角钱的伙食费标准,一个月算下来也有 18 块钱左右。但是,这笔钱款不单要用于购置粮食、蔬菜及副食品,每日所需的油盐酱醋调料、燃煤等,也都得从这有限的费用里支出。倘若赶上连队干部战士家属来队探亲人员增多的时节,战士们的伙食标准就更难以保障了,很有可能会有一段时日要以粗粮为主,顿顿都是青菜,接连不断。
1981 年的秋季,我连奉命前往师农场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农业生产。大家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干完农活返回营区之时,按照惯例,师农场给予了一些面粉、禽肉类和蔬菜等物资补助,我们连的家底随之丰厚了不少,伙食相较以往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连长常常洋洋自得地说道:“咱们连的伙食可比其他连好多了。”他意在激励大家好好训练、认真工作,其实连长所言的确属实。
自那以后,我们连也隔三差五的时常改善一下伙食。有一天晚饭,炊事班蒸了猪肉白菜馅的大包子,那勾人的香味弥漫在整个连队。开饭之时,大伙都兴高采烈地准备大饱口福,炊事班长在一旁忙碌地给各班分发包子。忽然,他瞧见一名战士用毛巾裹着几个包子,匆匆忙忙地往食堂门外走去,他仔细再一看,感觉这战士不像是本连队的。他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一把将这名战士拽住了。“你拿着这些包子干啥去?你是哪个连队的?”这一下,把这名战士弄得面红耳赤,尴尬万分,一时手足无措,压低帽沿,杵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这名战士确实来自其他连队,因为他们连外出野营拉练,他是留守战士,而我连有他的一位老乡。这老乡见连队吃包子,就悄悄把他叫来拿几个包子解解馋,没承想被炊事班长发现了。尽管我连的这位老乡在一旁反复解释、周旋,炊事班长却依旧不为所动,丝毫没有留情面。
这时,连长听到吵闹声,大步流星地走过来问清了缘由。他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大声说道:“你这个炊事班长真是小家子气到家了,蒸这么多大包子让他吃几个又能怎样?不管是哪个连的,都是战友加兄弟,咱们不是有首歌叫‘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吗!”连长这一通训斥,让炊事班长红着脸低下头来。连长转过身来,和颜悦色地对那位外连队的战友说:“你就在我们这儿吃吧,敞开了吃,能吃多少吃多少。”
指导员站在一旁,先是点头,对连长维护战友情谊的行为表示赞许,随后又摇头,似乎觉得炊事班长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妥。他似笑非笑地拍了拍那位战士的肩膀,示意他坐下,安心吃包子。
那一刻,整个食堂里的氛围变得格外特殊。大家一方面为连长的豁达大度和对战友深情的重视而感动不已,另一方面也在心底默默反思。这件事虽说不大,却让大家更为深刻地领悟到了战友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无论何时何地,战友之间都应当相互关怀、相互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