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是房地产投资的黄金10年,尤其是2015年~2017年,全国房价开始轮动上涨,一线城市房子均价上涨到6、7万每平,县城房子均价也上涨到6、7千。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没有比投资房产更能赚钱的行业了,也是普通老百姓唯一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参与并且稳赚不赔的投资。如今个人拥有房子数量多少,房子所在哪座城市,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赚钱能力大小、拥有财富多少、社会名利地位的重要标尺。
过去有人形容“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躺赚”毫不夸张。很多人通过买进、卖出这个简单流程,就能轻松赚取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不等的差价,远比在工厂上班或者投资实体赚钱多。而到了当下,那些早买了房子的人,不仅满足了一套自住房和一套改善住房,甚至还拥有了三套以上的住房,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与无房家庭拉开财富距离。因此在过去的10年,有钱就买房是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房子是最“吃香”的投资品毋庸置疑。
但是过去的事情终究已经过去,今后10年房地产还会延续过去的“好日子”吗?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不仅好日子终结了,今后很多房子还可能出现“涨不动”也“卖不掉”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房子终究是用来住人的,没人住的房子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因为趋势已经形成了。
房价之所以在房改以后这20多年里从当初的1845元每平,飙升至现在的10000元每平,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建设推动数亿的农村人口进城:1998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0.4%,到了2020年则达到60.60%;1998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3.79亿,到了2020年则达到8.48亿。从人口结构情况看,其中60后人口数量最多,达到2.45亿,其次是80后,总数为2.22亿,这部分城乡人口过去购买力最强,有力的支撑了房价的持续上涨。而农村人口进城首先要解决居住问题,期间产生了这么多的房住需求,房价上涨很正常,不涨反而是怪事。
但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一方面,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大家的住房问题已经逐步得到了解决。央行发布数据显示,如今96%的城镇居民家庭不缺房,有二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31%,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机构调查数据则显示,全国各城市的住房空置率超过20%,三四线城市空置率超过30%。
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代际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90后总人口比80后总人口减少了1172万,00后总人口比90后总人口减少了4736万。如今最早一批00后很快进入买房成家的年龄段,10年后则是10后进入买房的年龄段,但是00后和10后的人口之和,比80后和90后的人口总和减少了1.1亿。人口世代落差的背后,对应的当然是住房需求的减少。也就是说,到了当下的市场环境,存量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了。
那么增量人口情况又如何呢?从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来看,新生人口数量却是在逐年减少的。2017年~2019年新生人口分别为1723万、1523万、1465万。2020年新生人口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炉,但早前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截止去年末新生人口户籍登记数仅为1003.5万。虽然新人登记一般具有滞后性,但据有关专家估计总数不会超过1200万。也就是说,展望20年以后的楼市,国内住房需求一样不会紧张。
新生人口之所以逐年下降,房价太高是重要原因之一。房子不仅能够满足居住需求,还与教育、医疗、就业,以及社会福利等有关,因此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绕过买房这道坎。特别是年轻人结婚,房子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但是房价太高,就导致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情况增加。研究表明,房价每上涨10%,对应的新生人口则下降1.5%。尽管各个国家或城市的情况不同,结果各异,但是“房价涨、人口降”的规律是铁定的。例如2017年~2020年人口连续下降的4年里,全国平均房价分别上涨5.6%、10.7%、6.5%、5.9%,对应的新生人口则分别减少了63万(2016年新增人口1786万)、200万、58万、461万。
也就是说,由于买房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重要消费之一,人口增减就与房价涨跌具有直接的关联性。有人可能认为,大家的收入不是也在不断增加吗?其实这些年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是远远低于房价涨幅的,因为二者的基数不一样,例如全国平均房价上涨5倍,但平均收入可能要增加一二十倍,才能达到基本平衡。而现实情况是,“凭工资收入买不起房”,是所有城市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在存量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增量人口持续减少,房价居高不下(每年还在以至少5%的增幅上涨),房子又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如果这个趋势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10年后房子“卖不掉”、房价“涨不动”,绝非无凭无据。
那么是不是说今后房地产行业就会变“凉”了呢?其实也不是。整体需求变少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不代表需求会完全消失,只是因为房价上涨的幅度降低了,涨速变慢了,持有周期延长了,投资性购房会不赚钱甚至亏本、存量房过剩给投资带来很大风险,房子的居住属性却永远不会丧失,改善型需求依然会长期存在,城市移居需求也大量存在,有3种房子今后仍然会“吃香”。
第一种:小城市大面积的房子。小城市的房价相对大城市“偏低”些,住房面积虽然超过全国平均居住面积,但是买了房子的人都知道,与过去的自建房相比,特别是对于住惯了带大院房子的农村人来说,现在住的商品房面积小了很小,以至于有些人用“鸽笼房”、“火柴盒”等字眼,形容当前的居住环境。说明大家还是很喜欢过去那种宽松居住环境,只是由于房价太高,抑制了个人真实需求。而这种需求会在10年后随着城市人口不断流失,房子逐渐回归到居住属性而得到释放。特别对于有多套房子的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继续蜗居在小面积的房子里,完全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卖掉多余的房子,然后选择大平层、花园洋房,甚至是别墅等更加舒适的大房子居住。
第二种:大城市小面积的房子。与小城市形成反差的是,大城市由于人多、房价贵,小套面积房子历来受到购房者的青睐,今后这一趋势不会改变。因为目前很多大城市都放开了人口落户限制,而且今后包括一线城市也可能降低人口落户门槛,今后10年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还会不断加速。只要大城市有人口持续流入,房价不仅不会下降,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反而更大。类似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未来至少会有1亿的外来人口流入,房价怎么可能下降呢?但是由于大城市的房价本来就贵,新流入的人口很难选择大面积的房子落脚,只能先以小套房子过度,那么面积90平米以下的小三居,甚至是房龄稍长些的二手房,仍然会是很多新市民的不二选择。
第三种:中小城市核心区的房子。在过去房价高速上涨时期,买房首先要考虑房子的位置,因为不同区域的房子增值的空间相差很大,对于大城市来说自然是个永恒定律。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今后不仅城市间的房价会进一步分化,每座城市里不同板块的房子也会进一步分化。对于中小城市的居民来说, 过去城市在不断成长,房价也在紧跟着上涨,部分购房者或许会考虑城市近郊的房子。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在不断流失,中小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难再能大幅上涨了,10年后城镇化建设又基本到达瓶颈,城市核心资源就会进一步收缩,因此现在买房眼光就需要放长远些,一些新区的房子可能就不再具有购买价值,未来只有核心区域的房子,才具有居住和置换的价值。
形势早已巨变!房子那么多,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房价高对大家都不好(炒房客除外),最终买单的都是老百姓。很多人只看到价格到哪了,而很少考虑它到时能不能卖出去,好不好卖。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所谓的房价都是虚数,要有人买你的房才行。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都不知道你转手要卖给谁,卖给有钱人?他们都很多房等着卖呢。就算他们有改善需求,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买一手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有人说土地贵,房价都跌了土地不跌吗?不肯卖?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别以为大家不知道,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也是最好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现在急的是卖房的人,想把房变回钱的人才急。对于买房的人不用急,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吗?有钱随时可以买到房,有钱想买哪里都行,手里有钱才是真正的踏实。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投资展业,但是没钱你想做也做不了,就会限制。不管你拥有什么,只要你没钱,你就寸步难行。有钱才能真正享受世界。不要让房子早早束缚了你美好的人生。)
现在房价大幅下跌并不是因为下跌了没人买,而是没人买、实在卖不动才不断降价。炒房客现在狗急跳墙,每天做梦都盼着早日转手套现。把“房住不炒”当耳边风的人必定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要警惕房吹,他们是误国误民的,能忽悠一个是一个的。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平均一平方也就800元左右毛坯,只要家里建过房子的都知道大概成本。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利好。房子是商品,也是消费品,是用来住的消费品,只有炒房客想着买房升值的才天天幻想房子涨价。天天吹嘘房子。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会对经济不好,简直就是谬论,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不觉得可笑吗?你自己被忽悠买高价格了就认了吧。房子用个二三十年就是老化房了,那时自己都嫌弃。手里有钱才是真正的踏实,有钱才能真正享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