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五朝元老杨士奇:诗词才华与官位同样惊艳!七绝4首清丽有味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1-28 04:35:26

杨士奇,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号东里。早年家贫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以荐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寻试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编修,入内阁,参机要。先后历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内阁为辅臣达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英宗嗣位时方九岁,内廷有异议,赖士奇推戴,浮议乃止。又善知人,于谦、周忱、况钟之属皆为所荐。卒谥文贞。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蓟州道中见菊花有怀子启时彦行俭时勉诸君子 其一 明 · 杨士奇

秋光渐近重阳节,缓辔垂鞭踏软沙。

却忆玉堂閒白画,谁家庭馆看黄花。

首句“秋光渐近重阳节”,点明了时节——秋天,且即将到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诗人看到菊花便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这个节日。

次句“缓辔垂鞭踏软沙”,描述了诗人骑马行进在蓟州道上的情景。他放松了马缰,让马儿悠闲地踏着柔软的沙地前行,这反映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而悠闲的。同时,这种悠闲的氛围也为下文的怀念之情做了铺垫。

第三句“却忆玉堂閒白画”,“玉堂”通常指朝廷的官署或文人学士聚集之地,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与朋友们曾经共事或相聚的地方。“閒白画”则可能是指闲暇时所作的绘画或诗文,也可能是指闲暇时光中的种种美好记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末句“谁家庭馆看黄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怀念之情。他想到在这个重阳节,朋友们可能正在某处的家庭馆舍中观赏菊花。这里的“黄花”既指菊花,也象征着诗人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想象朋友们在别处赏菊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深深怀念。

蓟州道中见菊花有怀子启时彦行俭时勉诸君子 其二 明 · 杨士奇

想见联镳西出城,酒壶诗卷共高情。

看山骑马渔阳郭,也似平坡寺里行。

首句“想见联镳西出城”,“联镳”指的是并辔而行,即两人或多人骑马同行。这里诗人用“想见”二字,表达了他对与朋友们一同骑马出城的回忆或想象。他们曾经一起向西出城,共同踏上了旅程。

次句“酒壶诗卷共高情”,“酒壶”和“诗卷”是文人雅士出游时常带的物品,象征着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而“共高情”则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高尚情操。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旅途中饮酒赋诗、畅谈高论的情景。

第三句“看山骑马渔阳郭”,“渔阳”是古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蓟州附近的地域。诗人骑着马在渔阳的城郭边欣赏山景,这里的“看山”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含了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因为曾经与朋友们一同游山玩水,现在独自一人,自然倍感孤寂。

末句“也似平坡寺里行”,“平坡寺”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寺庙名,但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一种心境或回忆。诗人觉得现在独自骑马看山的情景,就像当初与朋友们在平坡寺里漫步一样。这里的“也似”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题菊送别 明 · 杨士奇

送行渐及黄花节,江北江南白露寒。

为有清香宜晚岁,独怜彭泽未休官。

首句:“送行渐及黄花节”,点明了时节,秋季送别,黄花即菊花,暗示着离别的哀愁与季节的更迭。秋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而送别往往伴随着离愁别绪,诗人以菊花为引,将送别的情感与季节的变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次句:“江北江南白露寒”,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重。白露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诗人用“寒”字强调了天气的凉爽,也暗喻了离别的凄清。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还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第三句:“为有清香宜晚岁”,赞美了菊花在晚秋时节散发出的清新香气。这不仅是对菊花本身的赞美,也是对坚韧不屈、高洁品格的颂扬。菊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着不畏艰难、坚守自我之精神。

末句:“独怜彭泽未休官”,借用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以种菊、饮酒、赋诗为乐。诗人以此典故,表达了对菊花独自保持高洁品质、不随波逐流的欣赏与敬佩。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在世俗中坚守自我、不为名利所动的人们的赞许。

题梅赠以穰 明 · 杨士奇

携手河梁欲别难,故乡南去路漫漫。

一枝林下清如玉,但保风霜到岁寒。

首句:“携手河梁欲别难”,开篇即点明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河梁,即河上的桥梁,是古人送别常用的地点。诗人与友人携手站在河桥上,即将分别,心中充满了不舍和依恋。

次句:“故乡南去路漫漫”,进一步描述了友人即将踏上的归途。南去,指友人回故乡的方向;路漫漫,则暗示了归途的遥远和艰辛。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别后生活的担忧。

第三句:“一枝林下清如玉”,转而描绘梅花的形象。梅花在林下独自绽放,清雅如玉,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诗人以梅花自喻或喻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和敬仰。

末句:“但保风霜到岁寒”,是对梅花的进一步赞美,也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梅花在风霜中依然坚韧不拔,能够抵御严寒的侵袭,直到岁末寒冬。诗人希望友人也能像梅花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能保持自己的高洁和坚韧。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