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尤其是伟大的发明家,无不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处处留下他们的劳苦功高!人人赞美他们的丰功伟绩!
哪些卓越的发明家,他们的发明,足以改天换地,从而成了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催化剂?我不辞辛劳,继续透过层层时光隧道,去寻觅古代历史上最应该树碑立传的十大发明家!
第一位 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其形象的显著特征是人首蛇身或龙身。
根据神话传说,伏羲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以下重要贡献:一是创制八卦;二是引领民众从野蛮走向文明;三是创制文字;四是制订婚姻规则;五是传授渔业、牧业和狩猎技术;六是创造计数方法;七是发明音乐。
此外,伏羲还有“尝百草制九针”,“初置元日”,“立周天历度” ,“聚天下之铜,以为棘币,而钱币自此始矣”,以及“立浑仪,测北极高下,量日影短长,定南北东西,观星间广狭”等发明和创造。
伏羲的贡献,几乎覆盖了远古时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伏羲的“人首蛇身”传说,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龙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代称。此外,伏羲不仅被汉民族视为始祖,也被中国很多少数民族自认他们是伏羲氏族的后裔或支系。
伏羲创制的八卦是《周易》等经典的基础,形成了易学思想,成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解世界的一套方式。八卦和易学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间巫术占卜等神秘文化的重要根源。
以往提到华夏民族的初祖时,过于强调炎黄,而忽略伏羲的历史地位。所以,学术界已有人提出用时代更早、更具广泛性、民族代表性的“华夏”取代晚期的 “炎黄 ”,或者以伏羲、黄帝之简称“羲黄”,以代替“炎黄”,称中华民族为 “羲皇子孙 ”,以更准确地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当然,伏羲与女娲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传说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妻,从此繁衍了人类。
后世评价,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他和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正因此,数千年来被后人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全体炎黄子孙异口同声的称赞,和无比虔诚的敬仰。
第二位 造字之神仓颉
仓颉,上古黄帝时的传说人物,因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也是道教中的造字之神。
《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主管人事档案和古籍,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最终创制了文字。感动得上苍下了粟雨,夜里听到鬼魂哭泣。
另有纬书和其他古籍记载仓颉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曾称帝,在位一百一十年,定都阳武,他在巡视洛汭时遇到灵龟负书,他根据所谓“河图洛书”造出汉字。
据传仓颉天生四目,半神半人,从西汉开始,他的人物形象和造字传说不断神化,成为汉字文明的象征。
由于仓颉是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关于其身份、籍贯、去世地、造字传说等的记载多有出入,存有诸多争议。
仓颉创造的汉字,是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字。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精华的保存,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后世字书常以“仓颉”命名,从古至今,相关的民间信仰和崇拜层出不穷,各地有关仓颉的纪念如仓颉庙、陵、造字台、出生地等遗址四十余处。二零一零年,联合国将四月二十日设为中文日,以庆祝传统节气“谷雨”并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
仓颉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造字的功绩在民间流传,对民俗文化和民间信仰有较大影响,仓颉甚至被尊称为字圣、文神!
第三位 百工师祖鲁班
鲁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能工巧匠的代表人物,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民间亦称百工师祖。
鲁班出生于一个世代都是工匠的家庭,其父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鲁班从小跟随家人从事过许多建筑工程的相关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鲁班逐渐掌握了一些技能,积累了较多的工程方面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四五零年以后,鲁班从鲁国前往楚国,帮其制造兵器,后用于战争中的云梯、钩拒均出自鲁班之手。
除此之外,鲁班还发明了很多木工工具和农业器具,如铲子、曲尺、墨斗等。这些发明不仅为当时社会劳动生产力提供了便利,更加为后世的建筑业奠定了基础和基石。
鲁班去世后,因其生前的发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后世的建筑业有较大影响,因此世人开始夸大鲁班高超的技艺,甚至有的物品并非鲁班所造,也被冠以鲁班之名,导致鲁班的人物形象逐渐演变成一代神话人物。
世人还在中国多地修建鲁班祠、鲁班庙等以供后世纪念。鲁班在手工工具、机械、建筑、军事器械等方面都有着诸多创造发明,两千多年来,鲁班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评价,一直被土木建筑工匠们称为“祖师爷”。
鲁班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科技发明第一人。他的发明创造很多,尤其在木工行业的创造更加出色,这些发明经过代代相传,一直沿用到今天。在鲁班的诸多发明中,有的是史料记载,确为鲁班所创,而有的发明则是后世冠以鲁班之名,并非鲁班的创作发明。
后世评价,虽然史料对鲁班的记载并不多,但两千多年以来,从事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的人们一直受益于鲁班的创造发明,社会的推动和发展也因其发明快速进步,所以后世一直把鲁班评价为土木建筑工匠们的“祖师爷”,鲁班也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
第四位 落下闳星落下闳
落下闳,西汉,今四川人,世界杰出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
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在家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仪,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张衡、祖冲之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
落下闳醉心于天象观察,后在家乡小有名气,经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此历被汉武帝采用,于“太初元年”颁行,故称其为《太初历》。
他创制了《太初历》,对中国历法结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还提出了浑天说,创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起源”学说,并发明了“通其率”,这些成就影响了中国的天文数学长达两千年。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落下闳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也已经被学术界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
《太初历》的制订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历法大改革,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天文学上的巨大贡献。落下闳所处的时代,东西方天文十大成就,落下闳的成就有三个。落下闳虽然己逝世两千多年了,但以他名字命名的“落下闳星”却永远闪耀在茫茫太空。
永远铭记,落下闳的三个巨大成就!一就是他编制的历法《太初历》。二就是提出了“浑天学说”。三就是通其率。
第五位 纸发明者蔡伦
蔡伦,湖南人,东汉宦官,造纸术发明人。
蔡伦富有才学,为人敦厚谨慎,常犯颜谏诤,匡正得失。每至假期便闭门谢客,被誉为“汉宦官之贤者”。
自古文字,大多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那些用缣帛写字的人,把缣帛叫做纸。缣贵而竹简笨重,都不方便。蔡伦于是创造设计,用树皮、麻头和破布、渔网造纸。元兴元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蔡伦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元兴元年,上奏朝廷,受汉和帝赞赏,并下令推行全国。
蔡伦献纸后,经他改进后的造纸术便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三至四世纪,纸已基本取代了竹简、木简和缣帛,成为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
四世纪末,造纸术就已传到了朝鲜半岛。西晋时,又传到了越南。隋炀帝时,传到了日本。造纸术走出亚洲是在八世纪中叶,先经中亚传到阿拉伯,再随阿拉伯纸的输出传入欧洲。
造纸术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后人评价,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第六位 世人皆知张衡
张衡,今河南人,是东汉时期乃至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学、数学、地理学、文学诸多领域。张衡因其科学造诣被后世誉为科圣,为南阳五圣之一,又因其文学造诣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在元初二年,张衡调任太史令,负责天文历法和编纂史书。期间,张衡写出中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灵宪》,同时写出数学著作《算罔论》。
张衡一生兴趣颇多,天文、地理、数学、文学和史学等均有涉足,且尤擅文学、天文以及发明创造。
在天文学上,张衡多有成就,他进一步发扬完善浑天说,提出科学的无限宇宙观,较为正确的阐述行星运动过程等。
同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计里鼓车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北宋时期,张衡因其成就,被朝廷追封为西鄂伯。
进入现代后,人们对张衡仍多有赞誉和纪念。历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全才,古今中外亦所罕见。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联合国天文组织于一九七零年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又于一九七七年将小行星一八零二命名为“张衡星”,二零零三年,国际小行星中心为纪念张衡及其诞生地河南南阳,将小行星九零九二命名为“南阳星”。
后人评价,张衡才华横溢、德才兼备,并惋惜张衡怀才不遇。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他的名字世人皆知,他的贡献国际推崇。
第七位 不幸与幸马钧
马钧,今陕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木工专家,木制机械制造家,发明家。
据史书记载,马钧不善言谈,但机械制造天分高,深受魏明帝赏识。但在明帝死后,马钧受名士裴秀诘难、被武安侯曹爽忽视,再无进一步发明创造。
在发明方面,马钧改进的新式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实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织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同时提高了女性在家的劳作效率。而且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
指南车在没有资料支持的情况下,马钧经过不断尝试,顺利的将指南车复原出来。指南车的复原,也成为中国古代机械制造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
马钧创造的翻车,用时极其轻便,它省时省力,即使年龄很小的人也能够将其转动,使其不断运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侯向外排水,功效颇高。翻车的发明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灌溉工具。
为满足魏明帝享乐,马钧还发明以水流为动力带动木偶的装置,先用木材做了一个大轮子平放在地面上,在地下面用流动的水冲击木轮使其转动。大木轮上面装有舞台,舞台上安装各色木偶,每一个木偶有机关与木轮相连接。当木轮受水力推动而不停地旋转时,舞台上的木偶也因机关的带动而开始表演各种动作。舞台上的木偶分三组在表演。有乐舞、杂技和生活百态,这就是后世人们所说的“水转百戏”。
马钧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他制作一个木轮,将几十块石头挂在木轮上,利用机械力不断地转动木轮,然后割断拴石头的绳子,石头就接连不断地向敌方的城楼射去,速度如闪电一般,十分厉害,而且射程能达到几百步。这种轮转式发石车,对当时来说算得上是一种远射程的先进攻城武器。
后人评价,马钧是不幸的,他的巧思才智,被忽视,不被重视。他的发明创造被诋毁,更多的发明创造被压制、被扼杀,一生郁郁不得志。但马钧又是幸运的,有知己,详尽记述了他的事迹,并为他鸣冤叫屈,奔走呐喊,让后世认识到一位伟大的机械制造大师,了解到马钧的发明创造。他的名字也因此永远镌刻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
第八位 文明之母毕昇
毕昇,今湖北人。中国北宋时期发明家,亦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从十几岁开始,进入杭州一家私人书坊当学徒,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后发明活字印刷术。
他在宋仁宗庆历年间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烧硬,在铁制的框子里排列字印,用松脂、腊和纸灰调制成药品,通过火烘以固定,使之成为一整体,用这种方法可以印千余本书籍,其印刷工艺原理与现代铅字排版印刷大体相同。
毕昇的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迅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
后世评价,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它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长廊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被西方学者称为"文明之母"。
第九位 纺织始祖黄道婆
黄道婆,上海人,中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尊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
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居约四十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民均立祠奉祀。
元贞年间,黄道婆将在崖州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了一整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
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在当时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对当时植棉和纺织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黄道婆一生主要成就在纺织业。其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二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道婆新的去籽工艺。他推广了轧棉的搅车之后,工效大为提高。这种轧棉方法和技术要比外国先进好几百年。
黄道婆于元贞年间从海南归来后,在家乡推广先进的植棉、纺纱、织布技术,并改革纺织工具,不仅改善了乌泥泾和邻近地区人民的生活,而且对明清两代江南农村和城镇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
后人评价,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勤奋、聪明、慈爱、无私的杰出典型,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第十名 发明大师郭守敬
郭守敬,今河北人,元朝时期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数学家、仪器制造家。
郭守敬在天文方面,主持制定了《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自元朝颁布后,明朝也在使用,其长达三百六十四年的运行时间是中国古代历法中使用最久的一种的历法。郭守敬在制定《授时历》时,观测的天文数据,和当今使用的数值误差极小。之后该历法传播至朝鲜和日本。
主持了大规模的天文数据测定,设计制作简仪、景符、窥几、仰仪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还在元大都修建了天文台。
在数学方面,郭守敬使用“割圆求矢术”等方法开辟了通往球面三角形的途径。
在水利方面,郭守敬主持疏浚了多处河道,为元大都的水利建设提供多条建议,还主持凿通了通惠河,连通南北的运输。
明朝学者宋濂认为他才华超人,发明的算法集古今之大成。一九七零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一九七七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二零一二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后人评价,发明大师郭守敬不仅在地上闻名,而且还在天上闻名,因为月球上边有一个山就叫郭守敬,另外太空里也有一个星叫郭守敬。
这十大发明家,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发明,都已载入史册!他们是中国古代史上发明家的中流砥柱!世代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值得国人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