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朱德,他们一位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另一位是十大元帅之首,三军总司令。作为我党我军的缔造者,更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两位伟人风格各异,自有专长。从他们当初带上井冈山人马后来的发展,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两场起义1927年是我国民主革命的挫折之年,但也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发展之年。在这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背叛大革命精神,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我党大量党员和社会进步人士惨遭屠戮。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开国领袖们彻底放弃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幻想,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用一场又一场武装暴动向世人证明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没有失败,即便面临诸多挑战,但依旧有人在顽强战斗。
在这些武装暴动中,最为典型的还要数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虽说同为“三大起义”,但我们更为熟知的还要数南昌起义。南昌起义不仅仅是我党我军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势力的第一声枪响,还是人民军队创建的源点。
南昌起义发生的背景十分危机,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整个国民革命军都陆续开始逮捕并迫害工厂党员与进步人士。倘若继续拖延,数万我党战士将面临被敌人分割围歼的风险。
由于政治观点相近的原因,当时我党很多成员都加入了张发奎所领导的第四军,其中较为出名的便是由叶挺所领导的独立团。但随着局势的急转直下,原本与党内左派代表汪精卫过从甚密的张发奎也不由产生动摇,其军中也开始出现反动迹象。
眼见形势危急,以周恩来、李立三和朱德为首的领导层迅速行动,在敌人密谋对我党成员进行系统性清剿与迫害前,率先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初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与刘伯承等人的领导下,我军借助“先发制人”的优势,取得不小的战果。如在起义爆发当天早晨就占领南昌的主要城区,缴获敌军不少枪支弹药。同时通过收拢及改编部队,我军当时数量达到2万多人。
可惜好景不长,从睡梦中反应过来的国民党立刻纠集力量围攻南昌城。由于掌握大量重武器,革命军队逐渐难以抵挡敌人的攻势。最后,我军被迫从南昌城撤离。在经历蔡廷锴部的背离和多场激战后,革命队伍损失惨重,最终仅有800多人在朱德的领导下逃至瑞金。
与南昌起义情况类似,由毛泽东所领导的秋收起义也遇到了不小的挫折。
在南昌起义取得一定成果后,党中央立刻召开“八七会议”,系统性纠正党内的右倾路线错误,并确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派遣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和彭公达前往湖南省组织并领导当地的革命工作。
依照中共中央的《秋收暴动大纲》,毛泽东和彭公达决定在当年9月11日在长沙各县进行武装起义。成功后各支队伍集结,并在15日在长沙举事,以求占领湖南省会,建立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与彭公达在组织起义的过程中,首次公开表明我党领导武装革命的旗帜,并坚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方针,开风气之先。让我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在之前的南昌起义中,为分化瓦解敌人,当时打出的旗号还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央委员宣言》。但秋收起义的爆发,正式向世人宣誓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民主革命当之无愧的坚决态度和领导地位。
当年9月9日,依照事先部署,长沙铁路工人团体切断长沙周边的铁路,阻绝敌人的驰援,占得先机。可之后的形势急转直下,多个县的起义遭到湖南当地,甚至是内部哗变部队的背刺,队伍损失惨重。
在多处起义相继受挫的情况下,毛彭等人无奈放弃了原定于长沙的暴动,转而集结队伍,向井冈山转进。最终到达井冈山时,部队同样也剩下800多人。其人数竟与南昌起义残部相近,不得不感叹历史的相似与巧合。
燎原星火虽说南昌、秋收起义相继遭受失败,但也并非无所收获。两场起义的失败都令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而深刻地领会到革命的残酷性和困难性。不少人从对共产国际的狂热信任和盲目服从中逐渐清醒,纷纷开始摸索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另外,起义也洗涤了众人的心灵,为其培养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毛泽东在向井冈山转进的过程中就多次对身边的同志谈到贺龙两把菜刀就敢闹革命,我们有这么多人,这些困难算什么?在其鼓励下,战士们又重新恢复了信心与斗志。
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两场起义也有各自不同的收获。
南昌起义集结了当时国民革命军中的我党力量。这批人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和实战检验,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是未来革命武装的领导力量。如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等人还有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这无疑为我党我军未来的革命活动积累了宝贵的斗争人才。
此外,得益于南昌起义的成果,我党彻底摆脱了右倾妥协路线,并开始重新审视共产国际指导路线是否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问题。“八七会议”让我党我军纠正了错误的斗争道路,为之后的土地革命阶段指明了行动方向。
在这方面,秋收起义也不遑多让。虽然没能取得预期的斗争成果,但起义为毛泽东指挥部队,进行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这为后来毛泽东成长为天才般的军事统帅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另外在转进过程中,毛泽东等人总结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将剩余部队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也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一举解决了起义军思想混乱,缺乏组织领导体系的问题。这也为毛泽东日后建设发展革命军队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可以说,虽然两场失败都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却得以洗涤队伍,去粗取精,为我国民主革命保留精锐力量。随着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与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我国共产主义的革命武装实现集结重整。
即便此时,我国革命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在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的英明领导下,终于爆发出勃勃生机,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各有千秋倘若我们单纯地对比毛泽东和朱德各自带领800多人未来成就的话,毛主席带领的队伍在人数上无疑更胜一筹。
根据1955年大授衔的记录,在毛主席所领导的800人中,共出现了18位开国将帅。其中包括一位元帅,即罗荣桓;一位大将,即谭政;五位开国上将,即张宗逊、黄永胜、宋任穷、陈士榘和陈伯钧。
此外,这批人中还出了如张令彬、杨梅生、谭希林等七位中将和如龙开富、杨世明等四位少将。
相对而言,朱老总所带领的南昌起义军残部,则涌现出了包括朱德、林彪、陈毅、刘伯承等四位元帅,粟裕大将,萧克、杨至成、赵尔陆等三位上将,包括聂鹤亭、彭明治等中将四人,王云霖、李逸民等少将五人,共计17名开国将帅。
相较之下,可能朱老总的队伍在人数上略显逊色,但含金量却更高。因为朱老总“一边”有四帅一大将。而且纵览我国革命史,粟裕战功丝毫不弱于任何一位元帅。可见朱老总那只队伍可谓是精英荟萃,实乃军中骨干。
相较而言,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队伍中,似乎将星就寥落一些,仅有罗荣桓和谭政两位将帅“撑场面”。可仔细看下来,两边将帅队伍非常有特点。
一方面,朱老总是行伍出身,本身就是出色的军事将领。由于南昌起义本的主力奔就是北伐军中的我党精英。其综合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更胜一筹,自然在之后的战争中有更好的战绩,这无疑占了很大的便宜。
另一方面,毛主席领导风格春风化雨,在政治和党建工作上冠绝群雄。这一点也完美地在将帅队伍中体现出来。
罗荣桓罗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不靠军功,而凭借政工获得殊荣的元帅。谭政将军也是在组织部长、政委等政工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为革命事业贡献颇多的。
想必罗帅和谭政将军也在秋收起义的筹备与发展过程中多次受到毛主席行为的启发,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如此出色地完成将士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等工作。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些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依旧值得我辈学习自省。其革命功绩必将永垂史册,光耀千古!
参考文献:
《新中国首次授勋的台前幕后》2021年第8期《炎黄春秋》刘军玉
《1955年共和国将帅大授衔》2015年第4期《山东人大工作》欧阳青
无聊的对比,没有伟人,哪来元帅和将军
朱总带的南昌起义残部都是上过军校的军官和正规军人,毛主席带的多是工农兵,起点不一样,这样比较有失公允。
10大帅10大将都是伟人带出来的
你这个标题就不对。 南昌起义是总理带领的,后续计划朱老总也是听指挥带领剩余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