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遗忘的100毫米舰炮,我国100毫米舰炮发展历程

兵工科技快讯 2024-09-21 16:37:50

去年,我国新一代护卫舰下水,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其中,新型护卫舰所采用的舰炮,尤为引人注目。因为新型护卫舰竟然采用了100毫米舰炮,取代了我国054A、056护卫舰上的76毫米舰炮。那么,我国100毫米舰炮研制发展情况如何呢?

作为水面作战舰艇重要的武器之一,舰炮是不可或缺的

61式100毫米舰炮

我国100毫米口径舰炮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民海军成立之初,水面舰艇主要是以缴获和起义的国民党舰艇为主,包含大量的旧日本海军舰艇和少量美制和英制舰艇,这些舰艇最初装备的舰炮以旧日本海军的“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径)火炮为主,比如当时我军的主力舰艇南昌舰上就装备了该型舰炮,其中前主炮为双联装,后主炮为同型单管炮。

但是,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炮”不仅缺少零部件,而且威力不足。于是,从1951年开始,我国从苏联引进了B-13型单管130毫米(50)倍口径舰炮。但在对大量老式舰艇的改装过程中,由于部分舰艇排水量偏低,130毫米舰炮重量偏大,于是我国再次从苏联引进了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这款二战时期定型的舰炮最大射程为20公里,射速为8-12发/分钟。虽然有自动化水平不高,但是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是当时中国海军性能最好的舰炮。所以,这些引进的B-34型100毫米舰炮引进之后,立刻用于其他的中小型舰艇的改装中。当时,在人民海军早期的老式护卫舰中,除了两艘装备苏制B-13型单管130毫米舰炮以外,剩下的全部装备的是B-34式100毫米舰炮。

我国海军装备的第一代国产100毫米舰炮是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属于苏联B-34型100毫米舰炮的仿制品

随后,我国开始根据这些引进的舰炮进行国产化仿制、改造。我国海军装备的第一代国产100毫米舰炮是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属于苏联B-34型100毫米舰炮的仿制品。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与B-34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采用工手动操作的舰炮,人工装填炮弹,自动化程度很低。但61式采用了一体式全金属弹壳炮弹,射速比之B-34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2发/分。同样这也使得该炮的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可以将重达15.9千克的弹丸,发射到22.5公里处,对空射高也可以达到14公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能够仿制并有效改进出这样一门舰炮,绝对是难能可贵的事情。所以,这款舰炮几乎装配了当时中国所有的护卫舰,包括6601型“成都”级护卫舰,65型“江南”级,以及053H型“江湖I”级等。

79型双联装100毫米舰炮

20世纪60年代,海军开始论证新型100毫米舰炮,计划安装在053K防空型护卫舰上,作为对空火力的一部分,解决当时海军舰艇防空火力薄弱的问题,同时兼顾对海作战和登陆火力支援任务,这就是著名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1970年,79式舰炮开始研制,1973年开始对新生产的样炮进行各种测试,1982年2座新生产的样炮在海军试验基地进行陆上设计定型试验并顺利通过测试,1983年参加了海上定型试验,终于在1985年获得了定型。这款火炮定型名为H/PJ33型,但是被习惯称为79型双联装100毫米的舰炮,而且在79型的基础上先后衍生出两个改进型号。

79型双联装100毫米的舰炮

79式舰炮采用全封闭结构、自动供弹机,炮身长为60倍口径,具有较好的弹道性能。全系统由供弹、发射、瞄准随动、引信随动、监控、总体与炮架、防护装置、辅助设备等八个部分组成。79式舰炮全重37吨,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22.5公里,射高也达到了15000米,双管射速为50-60发/分,可以实施全自动和半自动射击,并保留了人工模式。相比于61式性能有了大幅提升,曾广泛装备053H2G“江卫”I级、053H1“江湖”级等护卫舰。

早期的79式舰炮自动化程度较低,全炮编制人员15人,其中炮位9人。受当时的工业基础限制,该炮的可靠性不是太高。于是,科研人员又在其基础上研制了两款改进型号,即H/PJ33A型和H/PJ33B型。H/PJ33A型装备于052型驱逐舰和055H3型护卫舰。原来的79式采用钢质后掠式炮塔,射击时人员在炮塔内操作,同时须将后门开启,用于炮弹的抛壳和排壳。改进后的H/PJ33A型采用了流线型全封闭玻璃钢炮塔,减轻了自重。炮位上取消人工操作,炮塔内部安装有摄像头和通风装置,在舱内的舰炮控制台上直接监测舰炮运行状态并遥控完成全部射击动作,首次实现了舰炮炮位全自动操作。原来的后部排壳为底部排壳,射击时也不需要开后门了。

79式舰炮的改进型号,采用了隐身外壳

H/PJ33B型的改进更大,除炮身主要机械设备保留外,其他如炮塔,监控系统、扬弹机等全部更换。全炮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真正的全自动操作,可靠性和集成性大大提高。从外部看,原来的全封闭玻璃钢炮塔进行了隐形化处理,当然,仅从外部看,并不能分清是A型还是B型,因为A型在后来的改装中也更换为隐身炮塔。

79式舰炮从问题频出到改进、成熟,经历了数十年,其历程也见证了中国海军的进步。其虽然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在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87式100毫米舰炮

如果说我国海军的前两代100舰炮带有浓厚的苏式血统,而第三代国产H/PJ-87式100毫米舰炮则出自西方名门——它是法国T100C紧凑型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仿制品。

20世纪80年代,与西方蜜月期间,我们在与西方海军的接触中发现,在海军武器装备设计研发等多方面,均与世界主流海军强国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在舰炮方面,当时我们还停留在人工操炮阶段,而国外海军的舰炮发展,早已实现小型化、隐身化、自动化。在此背景下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引进西方先进的舰炮系统就成了较为合理的选择。

“四平”舰上的法制T100C 100毫米舰炮

根据多方面的考察,海军当时对美制MK45型127毫米舰炮,和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设计的127毫米舰炮都比较满意,但两者体积较大,重量均接近25吨以上,适装性较差,而此时法国的紧凑型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法国T100C 100毫米舰炮是在原法制68式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68式是法国海军二战后的主力大口径舰炮,除装备法国海军外,还装备了德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为了适应未来海战的需求,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对68式单管100毫米速射舰炮进行大幅度改进,除了保留68式的身管、俯仰机部分和弹药以外,其他部件全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重新设计了火炮自动机,大量采用轻合金部件,采用了一般只用于小口径火炮的炮身短后坐式自动原理等,具有重量轻、射速快、精度好、自动化程度高、弹种多、火控系统先进等特点。

于是,1987年,我国引进了两门T100C 100毫米舰炮,其中一门装到 544号导弹护卫舰“四平”舰,一门用于测绘仿制。

国产87型100毫米舰炮

但是在仿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水平整体不高,且因为是仿制,法国没有义务提供任何技术上的支持和零部件供应,我军工科研人员只能自己想办法。因此该炮的仿制难度堪称建国后大口径舰炮之最,在经历长达15年的艰难攻关后,到21世纪初才终成正果,量产装舰,安装在054型导弹护卫舰(2艘)和051C(2艘)、052B(2艘)、052C(6艘)等三型导弹驱逐舰上。

H/PJ-87式100毫米单管舰炮,全重只有17吨,身管长5.5米,初速每秒870米,射速每分钟10-90发可调节,对海上目标最大射程17.5公里,有效射程12公里,对空目标最大射程8公里,有效射程6公里。除了射程较为逊色外,其他技术指标完全超越当时所有国产大口径舰炮。

虽然我国最终仿制成功了87式100毫米舰炮,但由于当时我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再加上我国在引进T100C 时,该炮也刚研制成功不久,还没有完全定型,本身也不是很完善,故障率频发,所以仿制成功的87式舰炮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使用100毫米舰炮的052C导弹驱逐舰

后来,随着国产H/PJ-26型76毫米高射速舰炮和H/PJ-38型130毫米大口径舰炮的研制成功,我国海军对驱护舰主副炮口径进行了调整,护卫舰主炮采用76毫米口径,驱逐舰主炮采用130毫米口径,副炮一律采用30毫米口径。100毫米口径,对空没有76毫米舰炮的高射速,对海对地没有130舰炮的大威力,因此,在人民海军的装备序列中就失去了位置。2015年最后一艘052C型导弹驱逐舰服役,H/PJ-87型100毫米舰炮也随之停产。从正式列装到最后停产,其在我国海军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0年。

结语

不过现在我国新一代护卫舰又重新使用了100毫米舰炮,该舰炮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值得期待。

2 阅读: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