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284)国军少将师长——李钧

黄埔红蓝白 2024-12-22 22:58:41

黄埔一期(284)

国军少将师长——李钧

李钧(1900-1945),字豫南,派名大章,海南万宁人。县立高级小学、琼崖中学毕业,广东公立警监专门学校肄业。曾任滇军中路第一独立旅委员。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

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第一团排长,先后参加了两次东征。网上有李钧的相关介绍是,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连长、少校营长。如果是真的在第十一师任职,那么北伐战争开始后,第四军第十一师陈济棠部留守后方,李钧也不可能离开广东,参加北伐。

1927年4月,南昌起义爆发前几个月,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团第三营营长的关麟征,当时就在南昌,刚刚被提拔为副团长。宪兵团团长杭毅率一部,先期随总司令部离开南昌赴南京,由关麟征代理团长暂留守南昌,被主政江西亲汪反蒋的朱培德下令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朱德兼)将其及部下官佐扣押。之所以提及关麟征,是因为李钧当时和他的这位黄埔一期同队同学共过患难,后来得到此人的提携。

关麟征后来成为了国军名将,介绍他的书籍和网络文章比比皆是,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简短介绍,在讲到关麟征任宪兵团代理团长时,都是三言两的一笔带过。没有详细介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位崇尚关二爷的国军名将,当时也是走了麦城了,他自己不说,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了。

台湾出版的一个刊物上,曾有过一段较为真实的描述,讲关麟征从南昌脱险后,到了九江,遇到了刚由南京回到九江的杭毅,叫他回南昌去策动宪兵团反正。于是他化装成老百姓,潜回南昌,想找到姓徐的同学,从事联络,但不得要领,只好再回到九江,已经穷得连房饭钱都支付不出的境地。幸亏遇到素不相识的救星:第一师的军医处长陈宗莹的慷慨相助,赠款买船票,才能和一位患难与共的黄埔一期同学李钧同时搭上江轮,前往南京。当他上船离开九江时,正是朱培德亲下手令:“将关麟征就地枪决”,派人从南昌赶到九江抓他之时。

文中提到李钧,看来是和关麟征一起被扣押后逃出来的,不然也不会身无分文,患难与共了。也正是有此经历,奠定了两人的密切关系。而说李钧任职于第四军第十一师是不准确的。

关麟征和李钧到南京后,蒋介石任命关麟征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第七团团长,李钧任职不详,应该是在补充第七团任职。不久,蒋介石下野后,补充团被撤编。

1928年,蒋介石复职,失业的李钧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征募处服务员(以前的文章提到过,征募处就是蒋介石为安置失业的黄埔生,临时领薪水的地方)。同年4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征募处(处长邱鸿钧)奉命在苏北皖北豫东各县,分五区招募,李钧任怀远第二区(主任黄梅兴,黄埔一期)凤台第四分区少校主任。

1929年2月,接陈芝范(黄埔三期)任两浙盐务缉私局第七营营长,同年10月,调任两浙盐务缉私局第一营营长,12月,调任第六营营长。

1930年,转投关麟征,任教导第二师第二旅(旅长关麟征)中校团附,后该部先后改番号为第四师第十一旅、独立旅,1931年,李钧升任上校团长。1932年末,第四师独立旅扩编,成立第二十五师,关麟征升任师长 ,李钧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师少将参谋长。

1933年3月,第二十五师奉命由徐州北上,参加长城古北口、南天门抗战。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后,驻守北平,一边整训一边担负警戒北平的任务,李钧积极协助师长整训部队和组织北平高中学生集训。

同年9月,由詹忠言接任该师参谋长,李钧调任第二十五师补充团团长,12月,当选为第二十五师党部第一届监察委员。

1935年6月,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梁恺,黄埔一期)副旅长,随部转赴晋陕,进攻陕甘红军。

1936年2月,入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二期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关麟征部扩编为第五十二军,开赴抗日前线。而李钧却因患肺病的原因,离开了战斗部队。

应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副主任贺耀组电邀,转赴西北凉州地区任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后来因前方抗战,后方要练兵,又调为第八补充训练处处长,在贵州安顺训练新兵。因战争紧迫,第八补训处奉命改编为暂编第五十五师,任命李钧为师长。后因李钧长期奔忙,积劳成疾,患肺结核病,国民政府命送其回重庆北岸医院救治。虽经多方诊治仍无效果,于1945年冬病逝。

据说李钧病逝后,因生前比较清廉,家境拮据,万宁同乡找到和李钧有亲戚关系的蔡劲军(黄埔二期),希望他来主持办李钧的丧事,却因蔡劲军急于要到海南赴任而遭拒决,后由万宁同乡吴道南出面主持了李钧的丧事,众多万宁同乡还捐了款。

百科介绍说的李钧1949年移居香港,是个错误记载。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