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孙元良在淮海战役中以兵团司令的身份,不顾友军安危,故意关闭电台,带头逃
“飞将军”孙元良在淮海战役中以兵团司令的身份,不顾友军安危,故意关闭电台,带头逃跑,结果孙元良兵团8万多人,最后仅跑出去400多人,不过孙元良倒是再次跑路成功。随着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败身死,黄维兵团被围困在双堆集,...
抗战中,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中)参谋长陈素农(左)与副师长冯圣法(右)此三人
抗战中,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中)、参谋长陈素农(左)与副师长冯圣法(右)。此三人中打仗最猛的并非身为师长的孙元良,而是被称为“冯愣头青”的冯圣法。在抗战中,冯圣法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成为“杀日寇最多的中国人之一...
1949年12月,国民党十六兵团部分军官筹划起义,认为兵团司令孙元良是最大的障碍
1949年12月,国民党十六兵团部分军官筹划起义,认为兵团司令孙元良是最大的障碍,如果不除掉他或让他离开,起义难以发起。当时,顾祝同取代张群担任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以副长官身份实际主持事务,同为副长官的孙震、杨森等人...
三大战役中,侥幸漏网的国民党将领有:孙元良,16兵团司令,逃台湾后赋闲。李弥
孙元良,16兵团司令,逃台湾后赋闲。李弥,13兵团司令,逃台湾后任云南所谓的反共救国军司令,统领在缅甸的残军。胡琏,12兵团副司令,逃台湾后任陆军副司令。熊笑三,第2兵团第5军军长,逃台湾后被撤职。高吉人,第2兵团70军...
孙元良,这个名字曾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闪耀过一段时间的光辉。作为黄埔军校的杰出学员
孙元良,这个名字曾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闪耀过一段时间的光辉。作为黄埔军校的杰出学员,他曾一度被视作蒋介石麾下的抗日英雄,拥有耀眼的名声和不小的权力。然而,细究他的过往,拨开历史的滤镜,便会看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1946年6月,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他沉迷于跳舞,影响恶劣,遭到不少军政人员
1946年6月,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他沉迷于跳舞,影响恶劣,遭到不少军政人员的状告。后来,孙元良走了川军元老孙震的关系,当上了整编军长。孙元良父亲孙廷荣曾担任清朝知县,叔父孙震则在国民政府军中担任职务。早年,他...
孙元良“必须打下去”的豪言与最终的失败
1949年12月,国民党上将孙震带着黄金逃往台湾,临走时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侄子孙元良。孙震的退出将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推向了孙元良身上,后者愚勇地宣称:“打,必须打下去”。然而,这一决定无视了国军内部士气的崩溃和现实...
抗战时期被誉为“飞将军”的国民党将领孙元良形象
这是一张珍贵的历史彩色照片,展现了抗战时期被誉为“飞将军”的国民党将领孙元良形象,孙元良之所以有“飞将军”的称呼,并非因为其英勇善战、行动神速,而是源于他在战场上的逃跑行为。1926年,孙元良在北伐战争中担任第一军...
1948年12月6日夜,孙元良擅自突围,所部在一夜之间覆灭。邱清泉、李弥趁机收编
1948年12月6日夜,孙元良擅自突围,所部在一夜之间覆灭。邱清泉、李弥趁机收编逃回来的溃兵,李弥还向杜聿明要了二个军的番号。第二天,杜聿明沮丧向南京发去电报,称十六兵团不复存在,司令官孙元良下落不明。杜聿明指挥的三...
1948年12月6日,孙元良兵团擅自突围,四万余人一夜之间覆灭。邱清泉对杜聿明说
1948年12月6日,孙元良兵团擅自突围,四万余人一夜之间覆灭。邱清泉对杜聿明说:“孙元良的部队都是破铜烂铁,丢掉了不可惜,只要我的兵团在,保你万无一失。陈官庄包围圈内的杜聿明集团号称三个兵团,但有战斗力的只有邱清泉...
1949年12月,孙元良在兵团部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孙元良
1949年12月,孙元良在兵团部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孙元良杀心大起,准备将策划起义的董宋珩等人捕杀。董宋珩和川军元老孙震既是同乡,也是保定军校同期同学,两人交情匪浅。孙震当师长、军长、集团军总...
1949年12月,孙元良召开军事会议,准备攻打起义的邓锡侯等人,两个军长、七个师
1949年12月,孙元良召开军事会议,准备攻打起义的邓锡侯等人,两个军长、七个师长群起抵制,拒不参会,孙元良见难以控制部队,自行脱离逃走了。(信源:湖北文史,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始末) 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
孙元良以“逃跑”将军的名号而闻名,他的故事充满戏剧性,面对强敌,他选择了撤退而非
孙元良以“逃跑”将军的名号而闻名,他的故事充满戏剧性,面对强敌,他选择了撤退而非对抗,却不但逃过了蒋介石的严酷命运,甚至活到了103岁,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传奇人物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孙元良的出身,带...
1949年底孙元良到台湾后,背着战败丧师之责,加上国民党高级将领间的内斗,孙精神
1949年底孙元良到台湾后,背着战败丧师之责,加上国民党高级将领间的内斗,孙精神郁闷,最后选择了退役从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孙元良一度旅居日本,为谋生曾开了一家名为“天福园”的面馆。1975年他重返台湾定居高雄,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