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历史有一个定式,所有统一了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都会对农耕民族进行武力输出,一个是为了掠夺生活资料解决生存问题,一个是战略的考量挤压农耕民族的生存空间。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草原之后也对中原进行了武力输出,不过,其目标却是直接灭金。
经过两代人的接力,蒙古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灭金的战略目标,而蒙古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又是因为,蒙古人在战略、战术和政治层面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水平,尤其是对汉地力量的整合。
1208年,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即皇帝位,派出使者前往草原颁诏,此时的铁木真已经是基本整合了草原势力的成吉思汗,具备叫板金国的实力,再加上成吉思汗见过卫绍王,知道此人的水平,所以拒绝跪拜受诏,蒙金关系正式破裂。
历史此后的走向在这一刻就已经注定,因为,金国在走下坡路,而蒙古国却刚刚达到武力的巅峰。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断绝了与金国的朝贡关系,决定对金国进行武力输出。
次年,在武力震慑西夏之后,成吉思汗以为先辈复仇为名义大举进攻金国,当时,为金国守边的汪古部归附了蒙古带着蒙军进入了金国,在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浍河堡(今河北怀来东),蒙军大败金军。
此次出兵,蒙军虽然得到了居庸关等一些战略要地,但成吉思汗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在中都附近一番劫掠之后回到了草原。
之所以没有继续深入是因为,此次出兵更多是对金国武力和反应能力的试探,在得出结论之后成吉思汗就坚定了灭金的想法,回到草原,再谋大举。
1212年,蒙古再次对金用兵,在攻陷了居庸关之后成吉思汗留下了部分军队镇守并继续围攻金中都。
在这个阶段,蒙军的短板已经暴露了出来,那就是其并没有攻城战的相关经验,这是历史上所有谋取中原的游牧民族都会面临的技术困局,就像南北朝时北朝要南征就必须有成熟的步兵建制并具备攻城战的经验一样。
所以,组建步兵、积累攻城战的经验就成为了北朝南征必须首先完善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蚕食战略才是最稳妥的。
如今,蒙军面对并没有崩溃的金国也面临技术层面的困难。但成吉思汗可不会选择对金实施蚕食战略,于是,战略层面的更新就成为当务之急,蒙军于是选择了先扫清中都外围然后孤立中都的战略,只要中都被孤立金军就会不战而败。
这其实是历史经验,当年刘汉政权的刘渊在灭晋时采用的就是此等战略。我们不知道成吉思汗是否借鉴了刘渊的经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成吉思汗不知道刘渊,以其个人素质还是会在战略层面与高手保持同步的。
于是,在1212年至1214年这个时间区间,蒙军就在华北大地上纵横抄掠,史书记载:“凡破九十余郡,所过无不残灭,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
当中都附近的资源被扫荡殆尽之后,金国其实已经无法在中都立足。1214年,金宣宗献公主、金帛求和,并将国都迁往了南京(今河南开封)。
金国被迫迁都图源/剧照
当宣宗南迁之后,中都的陷落就是时间问题,当时,驻扎在中都附近的由契丹等部组成的糺军就发生了哗变,杀掉其主帅,投降了蒙军。
1215年5月,蒙军攻陷金中都,成吉思汗在留下部分军队镇守之后回到了草原。
除了华北战场,蒙古当时也在东北用兵。1211年,蒙古大将哲别曾一度攻陷了金东京。当时,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农安)起兵反金,有十万之众,自称辽王,派遣使者归附蒙古。
此后,负责平叛的金将蒲鲜万奴也叛金自立,称天王,国号大真,史称东真国,万奴也同样归附蒙古。
1229年,蒙军占领辽东南部,1231年,迫使高丽国王投降,1233年,灭东真国,占领了东北地区的全部。
为什么金国皇室没有回老家东北,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回不去。
当宣宗南迁之后金国就已经成为当年的北宋,蒙军只要渡过黄河就可拿下中原。1216年,作为成吉思汗“四杰”之一的木华黎在完成对辽河领域的女真势力的清剿之后回到了草原向大汗汇报工作。次年,成吉思汗以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全权负责对金战事。
之所以会做如此安排是因为成吉思汗计划西征,只能将对金战事交给部下。当时,成吉思汗只给木华黎留了一万三千军队,外加汪古部的骑兵万人。
此时,蒙军虽然已经极大震慑了金军且占领了河北,但即便其战斗力再强悍,木华黎也不可能以如此少量兵力指挥对金全局战事,这个时候,争取汉地力量的支持就成为木华黎必须打的一张牌,为此,木华黎做了两个决定:
大量招收汉人从军、争取河北汉人豪强的支持。
经过对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势力的整合,木华黎扩编了七万七千军队,占其军队数量的四分之三。
这部分军队不仅弥补了蒙军的数量劣势,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熟悉北方人文、地理,且极具城市攻防战的经验,弥补了蒙军不善攻城、守城的短板。
有了这些军队的加持,蒙军在北方是快进式推进:1218年10月,蒙军攻克了太原;1220年10月,占领济南;1220年年底,木华黎在黄河南岸的黄陵冈大败金国组建的新军,占领了除山东东部和陕西之外的黄河北岸的金国大部分领土;1221年年底到次年年初,木华黎又拿下了陕西北部和中部的许多重要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契丹人和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蒙古经略中原的主体部队,等到木华黎在1223年去世时,仅汉人军队的数量就超过了蒙军。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木华黎是带着一群汉人摧毁了金国在中原的统治。
木华黎是最早整合汉地资源的人图源/剧照
不过,这其实还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木华黎得到了河北汉人豪强的支持。在宣宗南迁之后,河北地方豪强为了自保于是就纷纷割据,一时间“河北群雄如牛毛”。
如果木华黎想在对金战事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得争取这些人的支持,否则,这些人只会成为蒙军的敌人,将蒙军困在河北。
不过,木华黎要想争取这些人的支持就必须释放足够的诚意,最重要的是向这些人释放有意经营河北的信号,这些人才会支持他。
于是,木华黎及时调整了蒙军大肆抄掠的行为,向汉人豪强释放有意经营河北的信号。对于汉人来说,在金国南迁之后他们也需要有人填补河北的权力空白作为他们权益的代言人。就像五胡十六国时的汉人豪强一样,他们之所以和胡人合作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双方其实是合作关系。
此时,木华黎的思路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于是,汉人豪强纷纷站队木华黎。
不过,这些力量也是金国争取的对象,于是,河北大地就成为分别背靠蒙金的汉人豪强之间的战场。经过长时间的激烈博弈,越来越多的人倒向了实力更强的蒙军。
当时,蒙古对这些汉人豪强授予了元帅、行省等职位,不仅允许其自行招聘吏员,还允许其权力世袭,给足了好处,这些人被称为“世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永清的史天泽、易州的张柔、东平的严实、济南的张荣、益都的李全等。
相比汉人军队,这些人的加入才是蒙军在中原开拓、经营的主力。
在经历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权力争夺之后,新即位的大汗窝阔台于1231年在官山(今内蒙古卓资北)大会诸王,议定了三路攻金的决策和方案:窝阔台统率中路军由山西正面发起进攻;铁木哥斡赤斤率领左翼军队由山东进军;拖雷率领右翼军从宝鸡南下,绕道南宋境内,包抄金国后方。
当年冬天,窝阔台攻破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渡过黄河。拖雷从大散关进入汉中,沿汉水东下,经过长途艰苦行军,自邓州绕出金国背后。
次年春天,拖雷紧抓天降大雪的大好时机大破金军主力于钧州南边的三峰山,北上与窝阔台会师。
夏天,蒙军三路军在开封城下会师,开始猛攻开封。
1233年2月,在蒙军的军事压力下金哀宗逃离了开封,5月,开封城陷落。当年秋天,蒙古与南宋达成合议之后合兵围攻金哀宗落脚的蔡州(今河南商丘)。
1234年2月9日,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金国灭亡图源/剧照
从1211年成吉思汗开始对金用兵,到1234年灭金,蒙古用了两代人23年的时间灭亡了金国。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大量吸收汉人军事并取得汉人世侯的支持之外,蒙古在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是其能开拓、经营中原的支撑。
早在用兵金国之前,成吉思汗就大力延揽汉人和契丹精英作为智囊不断讨论进攻、经营中原的方案,因为,战争是蒙军的长处但治理汉地却是蒙古人的短板,成吉思汗必须借力。
此后,在向中原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一批投降蒙军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就被 任命为了地方州县的长官,负责维护秩序和征调人力、物力的工作。
为了方便对中原汉地的管理,成吉思汗还在谋士的建议下创立了“行台中书省”制度,建立了一系列“行省”:1214年,蒙古建立了第一个“行省”,由三模合拔都为长官;1215年,蒙军攻陷金中都之后,契丹人石抹明安被成吉思汗任命为燕京行省的长官;1217年之后,又有一批汉人被任命为各行省的长官...
这些“行省”的长官实际上就是藩镇的角色,因为他们同时拥有军权、政权和财权,且权力世袭。这也为后来忽必烈时期行省制度的正式确立、元朝有力地控驭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然,这些人的子孙也被大汗纳入怯薛军的体系作为人质。
不过,这也实属无奈,因为,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暂时无法兼容,而草原权力统治汉地又存在技术层面的困难,蒙古必须借鉴藩镇、节度使的历史经验。
总结起来就是,蒙古分别在战略、战术层面借鉴了历史经验并巧妙地利用了汉人的力量从而顺利拿到了拓地中原的战略目标,又通过及时出台符合现实的政治制度巩固了军事开拓的结果。
要论学习和变通,蒙古人确实属于快速进化者。